披霞山小学六年级《探寻红薯的秘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2014-09-30 16:45:29)
标签:
教育 |
分类: 综合实践 |
我种植,我快乐
——披霞山小学六年级《探寻红薯的秘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主题背景:
上学期,学校开辟了 “种植园”,确立了
“我种植
我收获”的活动主题,同学门根据时令季节亲身经历了土地的翻耕、植物的播种、补种、除草、间苗等环节,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深刻体验了种植活动中的苦与乐。接下来我们将面临植物的管理与收获,让孩子们亲身经历从种到收的完整过程,将学生的学习与教育置于真实的自然生活情景中,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实践水平,增强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活动目标:
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营养价值、管理技术以及收获方法。学会田间管理工具的使用;鼓励每位学生利用多种信息工具,多渠道收集农作物管理与收获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参观、调查、访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有效人际交往的能力;学生亲历实践活动的各个过程,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解决问题,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并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带来的成功与快乐。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分享意识。通过生产劳动,提高学生劳动审美情趣,启迪学生对生命世界的关注和对粮食的珍爱。
活动形式:
1、组织形式:
采用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2、实践形式:
收集资料和信息,小组合作交流,家长、教师指导。
活动时间:9月至12月
1、活动准备阶段:第一周。
2、活动实施阶段:第二周至第十周。
3、活动评价、总结阶段:第十一、第十二周。
活动准备:
1和活动有关的PPT课件。
2.管理和收获红薯的工具:锄头、大稿、镰刀、篮筐、小推车等
4.笔记本和相机
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小组主题
通过上网查询,搜集相关资料,结合当地实际进行调查,确定主题,自主选择伙伴,结成小组。具体做法是:20个同学根据个人的兴趣特点,自觉地分成4大组,各小组经研究确立
活动主题:
营养价值研究小组,
食用方法研究小组,
收获储存研究小组,
工艺品制作研究小组。
小组内部推选组长、组员进行合理分工。
第二阶段:制定活动方案
各小组设计活动方案。(在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孩子们注意活动内容要写清楚详实,分工要安排细致具体,目标要明确全面。)交流,补充,不断完善设计方案。
第三阶段:实施活动
1、利用多种信息渠道,寻求相关知识
。
2、聘请有经验的农民指导有效田间管理,抵御农业自然灾害。
3、收获红薯,学生亲历割除秧苗、刨、捡、运红薯的全过程,教师相机指导。使学生感悟到收获红薯看似简单,其实有很多的技术含量,也有很多的细节需要注意。
3、研究红薯的食用、存放、工艺品的制作等相关知识。
(每一环节注意作好相关记录,写好心得或者调查报告。)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
1.学校举办成果交流展示会。将活动中收集到的各类资料汇编,如调查表、观察日记、活动照片、活动体会心得、关于粮食的谚语歇后语等。
2.举办快乐丰收节,学生呈现自制的薯制品并品尝评价。
3.师生把活动过程中的得与失进行全面的交流与总结。
第五阶段:总结评价
注意随时关注学生,叮嘱学生随时搜集资料
学生自己对本次活动过程及收获进行总结,并对他人及其小组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拓展延伸:进一步研究探索农作物的品种改良以及农作物种植与收获的机械化技术。】
活动预设:
学生自己收获实践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下列问题:割除秧苗时不会使用镰刀;对地下红薯大小、位置的判断与刨出方法不明确;捡拾红薯时磕蹭破皮(无法保存)。
终极评价:
评价方式:
评价等级:
附评价表:
班级
学习态度
探究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