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头顶上的历史——帽盒

(2019-06-19 21:08:09)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西口物语
头顶上的历史——帽盒                             晚清彩绘柳编帽盒   直径37厘米高26厘米

        头顶上的历史——帽盒

京城的两处帽冠博物馆我都去过,一处是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368号的盛锡福帽文化博物馆。馆不大,只有500多平方米,但里面内容非常丰富。另一处是位于东城区前门大街57号的中国冠帽文化博物馆,它同样面积较小,但气派很大,名称冠以子头。

北京的东城区大家都知道它位于首都的核心地段,而两家博物馆又都建在该区寸土寸金的商业闹市,仅此而言,足可证明在我们素有礼仪之邦的国度里,冠帽文化是多么的重要。

 在未参观之前,我对帽文化知之甚少,通过实地参观,使我略知一二。首先让我知道了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戴帽子是皇上和权臣们的特权,普通百姓是不准戴帽子的。因为人们认为帽子戴在头上,头顶于天,是苍天的象征。随着文明的开化,普通群众才慢慢地有了戴帽子的权利。所以,小小的一顶帽子中也是有着深远的历史内涵在内。

另外,在古代,官帽是身份的象征,就像做官的官印一样。除了一些正式场合要穿官服,戴官帽,平时就小心翼翼的保存在家里。保存的时候不能随便乱放,于是就有了专门的帽盒,由此也派生出帽盒文化。古代根据官员不同的品位,配置不一样的官帽,但所发给他们官帽与帽盒一定是十分匹配的,官帽与帽盒是一样精彩的。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的也在逐步得到改善,帽子的实用、装饰、美化作用开始在少数有钱人的头上日益突显。这些大户人家的高级礼帽和高档皮帽也和过去官员的官帽一样,不戴时是便把它储放在帽盒里。

头顶上的历史——帽盒

                    盛锡福帽文化博物馆 里的帽盒

我在帽子博物馆见了到各个时期、材质不同、形状各异的各种帽盒,让我大开眼界。但我在右玉收集到的晚清彩绘柳编帽盒和民国陶瓷帽盒,它们更具当地特色,也可称作帽盒花园中的奇葩。它们的精致程度也反映出过去右玉匠艺人的高超手艺和聪明睿智。两件物品虽年代久远,还能留存于世,恰好又碰在我的手上,可谓三生有幸。

头顶上的历史——帽盒                        民国右玉大瓷窑的帽盒    直径33厘米高24厘米
头顶上的历史——帽盒

 民国陶瓷帽盒是朋友李凤山送给我的,他说是他爷爷手上的东西,他爷爷在旧社会曾是大磁窑村的一名瓷匠,听爷爷讲,帽盒这种东西过去在口外很吃香,因为蒙古族男女人戴的帽子都特别讲究,一家一户自然也就少不了有个搁置帽子的地方。大磁窑的帽盒俊秀俏丽,它既可置帽,又可作装饰品;与其它材质的帽盒相比,它既耐用又不怕虫蛀;价格也不是很高,既经济又实惠。所以,它倍受蒙古兄弟姐妹们的青睐。

 另外,我听凤山讲,他听爷爷说,过去大磁窑村各家瓷厂像帽盒此类小瓷器一般是不卖钱的,多数是送给买瓷器多的货主,有点儿像现在商场搞活动的赠品。

我到村里闲逛,偶然会遇见有人家里柜顶上摆着大磁窑的帽盒,当地老百姓穿戴不怎么讲究,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帽子,帽盒里不装帽子而是搁一些针头线脑,成为家庭主妇的针线盒。

 再一件晚清彩绘柳编帽盒,我是从右玉东山沟一位年龄接近80岁,姓张的老太太手上花500元钱买来的,老人说这件物品是她从娘家带过来的,已经伴随她65年,我佩服老人如此存心,这么多年保存下来竟完好无损。

头顶上的历史——帽盒

头顶上的历史——帽盒

头顶上的历史——帽盒
                                                         局部特写
头顶上的历史——帽盒

之前,我曾听说过右玉有柳编帽盒 ,我回想那是2009年冬,我到右卫镇草沟堡村拍摄柳编匠,老匠人张富大叔跟我叨啦的,他说在他们祖辈手上曾做过柳编帽盒,过去的右卫、杀虎口挺繁华,有钱人很多,这些人身上穿的不说,头上戴的也分外讲究,天热戴的是黑礼帽,天冷戴的紫貂帽。精灵的老一辈柳编匠人,知道这些人需要帽盒,他们就和民间画匠联手做出漂亮的彩绘柳编帽盒。它分量轻,尤其适合常出门的官员富商携带,它曾是有钱人的抢手货,也曾为右玉的柳编匠人带来过丰厚的收益。到民国28年杀虎口撤销了税关,右卫和杀虎口繁华落尽,达官与富商逐渐离开右玉,当地经济严重下滑,各类匠艺人的钱也就不好挣了,像彩绘柳编帽盒此类小玩艺也就自动退出了历史舞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