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性的教义神学——唐牧师
(2014-02-09 12:46:54)
标签:
神学唐崇荣有机性教义 |
分类: 司提反.唐(崇荣)[归正神学] |
在希伯来书第十三章里面,我们看见前前后后有许多好像没有关联的词句在里面,而且每一次好像没有关联的词句出现的时候,都是很独特的,所以很难找到每一节跟另一节,每一句跟另外一句那真正的关系是什么,我称这个为organic relationship,因为我盼望可以发展有机神学,所以有机神学和系统神学是不同的两条路线。
我们在过去的传统中间,在神学院里面所听到的名词就是系统神学,系统神学,系统神学。
换一句话说,把圣经按照题目,把它分门,分类,然后有系统地把同类的东西把它研究出来,把它归纳起来再好好发挥,这个就变成有系统的神学,叫做[系统神学]。
那[系统神学]就是每一个系统,每一个题目都是很特别的,也是很专注的一个题目。
但是在题目与题目之间的关联,这就变成有一些不是太过有机的关系。
所以[有机神学]我的意思就是说,正像一个身体,这个身体从头顶到脚底,每一个细胞跟别的细胞,都在系统中运作,也在系统中间有他们存在的目的和责任,但是,血液使每一个细胞和另外一个细胞不可能没有有机的关系。
(其实,系统神学的鼻祖加尔文本人是很注重有机神学的,他的要义正是牢牢遵循着使徒信经的例使其每一个神学专题都紧紧相扣,缺一不可,但是他的教义次序比起圣经中丰富灵活的教义安排还是显得缺乏有机次序的精细性),我们从下面的基督教要义序言中就可见一般:
(本基督教要义作者有一个双重的目的:第一,以认识上帝为达到幸福的永生的途径;
第二,与第一相关联而又有裨益的,是认识我们自己。
作者的计划是完全仿照使徒信经的例,因为这是一般基督徒所最熟知的。
该信经既包含四部,即:第一论父上帝,第二论圣子,第三论圣灵,第四论教会,所以作者把本书全部分为四卷,相当于该信经的四部;
试看下面的叙述,就明白了。
一,使徒信经的第一条是论父上帝,和那包含在他全能之中的万物的创造,保存,与管理。
所以第一卷是论对上帝的认识,认上帝为宇宙及宇宙间万有的创造者,保存者,和管理者。
它指明对创造者的真认识的性质和目的;
这不是从学校里学来的,乃是与生俱来的。
可是因为人类堕落太甚,以致半由于无知,半由于邪恶,败坏消灭了这种认识,因此这种认识既不能叫人归荣耀与上帝,也不能叫他自己得着幸福。
虽然这内在的认识可借助于那在四周如同镜子一样地反映神之完全的一切受造之物,但是人却并不因而得着益处。
所以上帝就将他成文的道,赐与他所愿意使他们认识他的人;
这使我们要注意圣经。
上帝在圣经里显明了他自己;
不仅是父,乃是父,子,与圣灵合而为一的天地的创造者;
因为我们的堕落,所以那本性固有的知识,和表现在世界里的极为美丽的镜子,都不能叫我们学会归荣耀于他。
作者因此讨论上帝在圣经中的启示,和三位一体等问题。
创造问题讨论完毕以后,作者接着讨论万物的保存与管理,而以讨论神的照顾的教理作为第一卷的结束。
二,人既然因犯罪从原来受造的情况堕落了,故此必须有赖于基督。所以信经接着说:“我信我主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子”等等。
所以作者在本书第二卷申论对上帝在基督里为救赎者的认识;
既证明了人的堕落,就引他到中保基督面前。
他在这里说明原罪论:人没有固有的能力,足以从罪与将临的诅咒中自拔,反之,在与上帝和好革新之先,他只能作那应被定罪的事。
人既然丧尽本真,甚至想不出返璞归真的自拔方法,或使自己的行为蒙上帝的悦纳,所以他必须从自己以外,就是在基督里,去寻求救赎。
律法颁行的目的,并非要局限遵守的人于律法本身,乃是要引领他们归向基督;
这就是作者提出解释道德律的原因。
在律法之下的犹太人知道他是救主,然而他却更清楚地在福音之下对全世界显明自己。
因此就有新约与旧约,律法与福音之异同的教理。
其次说明为要完成拯救的工作,上帝永恒之子非成为人,非实际取了真的人性不可。
这两种性格如何能构成一位的问题,也有所说明。
基督之奉派以他的功能和效能为人获取完全的拯救,乃是祭司的,君王的,和先知的职分。
其次是阐述关于他的受死,复活,升天等信条,即基督如何执行他为中保的职务。
最后作者证明,断言我们获得上帝的恩典与拯救是由于基督的功劳,是真实而恰当的。
三,基督与我们分离之时,他对我们就毫无益处。因此我们必要接上基督,如同葡萄枝接上葡萄树一般。所以连接着有关基督的教义之后,就讨论信经第三部“我信圣灵”一条,作为我们与基督联合的保证。
因此作者在第三卷论到那使我们与基督联合的圣灵,然后论到我们藉以接受基督的信仰和他的双重恩赐,就是他所白白归与我们的称义,和他那藉着赐与我们悔改之心而在我们里面开始的重生。
为要表明不存悔改之心的信仰是无价值的,作者在详细讨论称义以前,先申述那在我们领悟了基督之时,他在我们里面藉他的灵所生的悔改之心。
其次他充分地讨论当基督藉圣灵与我们联合之时的主要益处,就是称义。
又论到祈祷;
祈祷正像接收福祉的手,就是我们从应许中因信知道是上帝准备为我们享用的福祉。
可是那产生与保守我们的信仰的圣灵,既并非使各人都与惟一的救主基督联合,所以他又论及上帝永恒的拣选,这就是我们虽然除了他所白白施赐的以外,本身无善可取,却蒙恩得着基督,并因福音的感召得与上帝联合的缘由。
最后他讨论完全的重生,与幸福的成果,即是我们应当企望的最后复活,因为在这世上,虔诚者幸福的享受只是开端而已。
四,圣灵既不是使所有的人都与基督联合,或是叫他们都有信心;而他通常赐人予信心并非不借用工具,乃是藉着宣扬福音和使用圣礼,并施行训导,所以信经接着说:“我信圣而公之教会,”这就是说,上帝按照白白的拣选,在基督里慷慨地使那陷在永死里的教会与他自己复合,又使他们分享圣灵,好叫他们既接上了基督,就与他相通,以他为首,从此罪永得赦免,完全恢复永生。
所以在第四卷,作者申论教会,以及圣灵所用以选召和保存教会的工具,即圣道与圣礼(即圣洗与圣餐);
这无异是基督的王权;
他藉着圣灵的力量,现世用这王权开始在教会中日复一日地行使灵的统治,直到现世的生命结束,才不用这些工具。
虽然俗世政府与基督属灵之国不同,然而政治机构在今生既是教会的避难所,因此作者吩咐我们要尊重政府,把它看为上帝所赐的福祉,教会当以感谢之心承认,直到我们离世,进入我们天上的基业,在那里上帝在万有之上,为万有之主。
本书的计划可总括如下:
人受造原是正直的,以后既非局部地而是完全地堕落了,于是在自身以外,惟独在基督里得着拯救;
那藉着不问将来善行而白白赐予的圣灵与基督联合的人,在他里面可以享受双重的恩赐:即追随终身的完全称义,和与日俱进的成圣的开端,直到身体复活之日,才告完成,好叫上帝伟大的慈爱在天上永受赞美。)
所以如果你能够从有机的这个关系去看圣经的话,那你就会发现每一节和另外一节中间不是没有关联。
是不是突然出现一节和前面没有关系呢?
为什么在讲完这件事以后,突然出现那件事呢?
那件事讲完了又回到另外一个题目?
这样几乎是这位作者随着想到什么就讲什么,想起什么就写什么,这样岂不是他的思想可能是一个比较支离破碎的思想,写下来的东西是没有什么关联的,那我们就跟他这样走呢?
我相信不是的。
有许多时候圣经中间,好像没有关系的经文,前后之间没有什么关联的词句出现的时候,有一些很有关联的东西,是有机性的东西,是我们没有发现的。
所以希伯来书第十三章跟所有前面各章所谈的,有一些方式上的不同,我要从有机的这一方面给大家看见,每一节跟另外一节之间的关联是存在的,不是没有存在的。
第七节在这里说,[从前引导你们,把上帝的道传给你们的人,你们要想念他们,效法他们的信心,留心看他们为人的结局。]
第八节[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
那么,第七节跟第八节就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了,对不对呢?
是一个新的题目,是一个新的境界出现了。
到了第九节的时候,[你们不要被那诸般怪异的教训勾引了去;因为人心靠恩得坚固才是好的;并不是靠饮食;那在饮食上专心的,从来没有得着益处。]
那么,你这样看圣经的时候,你好像第六节跟第七节没有关系;
第七节跟第八节也没有关系;
第八节跟第九节也没有关系;
第九节跟第十节更没有关系。
那么,这些到底怎么去把它串联?——所以,我要你们不但注意听道,更注意我怎么样用有机的组织的这种观念,去把这些串联起来。
这样,你们就学会了读圣经的一致性,读圣经需要细细玩味,在其中深思考查,慎思明辨,然后你领受有机的整个架构的时候,你会充满喜乐,这是一个新的功课给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