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植物陆缸”?我们先来搞明白几个概念:我们都知道“水族缸(箱)”,放一点水草等水生植物,通常是用来养观赏鱼等水生动物,植物是起点缀作用。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促进水分中的氧气循环和水族废料的吸收,当然“水族缸”的水生植物是泡在水下的。还有一种是全封闭的“生态缸”,这是模仿地球在大气层的包围下,形成一个独立的生态循环,带有一点水,但主要是植物,当然不是用来养鱼的。我曾经介绍过我做的几个“生态缸”,做好封缸后,将近10年都没有打开,植物生长良好。
“生态瓶”,将近10年不用打开
介于“水族缸”和“生态缸”之间,还有很多类型,最多的要数“水陆缸”,也就是一半泡在水下,一半水面之上生长,大多用于养观赏鱼,养龟等水生动物。还有“彩虹缸”,底面有一点水,枯木上缠绕很多热带雨林植物,定期喷雾,模拟潮湿环境,配上绚丽的灯光,非常漂亮。我们在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会看见,有些高级酒店和展览会大厅也可以看到。当然“水陆缸”和“彩虹缸”都需要设备来维护,种植的植物也比较考究,需要花不少时间人工维护。
“水陆缸”
还有一种“植物陆缸”,意思就是没有水的,完全是泥土在玻璃缸中种植植物的。这种“植物陆缸”不需要任何维护设施,只要选择的植物是喜阴,生长缓慢不变型,最好色彩丰富一点,配合一些石头造型,无论观赏性还是维护性都很理想。我先后用废弃的小玻璃鱼缸制作过几个“植物陆缸”,现在生长都非常好,基本上不要管理。 当然玻璃缸没有漏水孔,绝对不能浇水过度。
微型“植物陆缸”
微型“植物陆缸”
微型“植物陆缸”
微型“植物陆缸”
三年多前我介绍一个系列《DIY乐趣:自建“鱼菜共存”系统》,自己制作了一只不小的鱼缸,基本上还是不错的。但这个位置还是有些直射阳光,采用很多办法,换水几个月之后,水中还会长藻,变成绿水一缸,于是这次彻底改装成“植物陆缸”。几年前一位邻居送给我的一套小喷泉刚好用上。这次就介绍如何设置“植物陆缸”,很容易将“水族缸”改造成几乎不要打理的“植物陆缸“(其实就是一种“微型花园”)。
水质有点变化的鱼缸
外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