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健康,选择什么食物?摄取量多少?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关心的问题。我们经常在超市看到人们在买东西时,认真地在阅读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Nutrition
Facts和成分表Ingredient List。通常这两部分构成一个产品的食物标签Food
Label,这在澳洲是食品制作法规定的,一个塑封包装和瓶装食物必须有此食物标签。现在很多人有花生过敏和奶制品过敏,所以很多食品还注明是否含有花生等坚果成分和奶制品成分。很多国家也都有自己的标准,我们去一些国家旅游时购买的食品,仔细观察大部分产品都有这个食物参数的标签。中国也根据国标GB
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要求,标准的营养成分表至少应该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类)和钠(盐)5项。
有了两个表格的参数,对我们选择食物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因为很多国家都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厂家出厂产品的介绍,所以大家要是去政府健康部门的网站,健康资讯网站,各级医院保健站和家庭医生诊所,都会找到很多关于怎样读明白这些参数,以及对我们日常生活中保健的一些建议。很多比较正规的食品生产厂家还会在产品介绍网站中在进一步对每一类产品加以注解。现在很多学校,从小学就有类似的课程,通过一些实例,对孩子们进行健康教育,使得孩子们从小建立对健康食物的营养成分摄取的概念。所以现在很多年轻人和学生,他们的手机里都安装一些App,吃多少东西,吃什么东西都要计算,输入的参数就是根据这些营养成分表上的参数而来。
澳洲卫生健康部网站的营养成分表和说明
通常不同的厂家对产品的营养成分表格中项目的设置有些不一样,除了基本的,还有很多。我们也没有必要了解所有的内容,只是掌握最基本的几个。上面是一张很典型的营养成分表,其中有Energy能量,Protein蛋白质,Fat脂肪(特别注明Saturated饱和脂肪的含量),Carbohydrates碳水化合物(包括Sugar糖分),Fiber纤维素和Sodium钠(衡量含盐的成分)。通常这些含量是以每100克为基准的,有时我们买东西很难有一个单一的概念,所以大多数人会做一个同类产品的横向比较,那就非常方便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很多产品会标注GI升糖指数,注明等级参数(上图的“41”),
对这个数字很多普通老百姓没有概念,所以厂家直观的注明此类产品是高还是低。
新旧产品更换时厂家会把变更的参数放在网上
这是两种非常接近的大麦早餐食物,一种对肠胃消化有帮助
另一种对心脏比较好,仔细看营养成分还是有区别
现在不少产品为了人们快速判别,还在包装盒上设置了一个Health Star
Rating健康星标(比如上图的左下角),每次用不着看那些营养成分表中的小字,就对该产品的营养成分一目了然。
健康星标(这个产品得到全部5颗星,说明是非常健康的食品)
至于成分表ingredients
list就更个性化了,主要列举该产品由那些东西组成。感兴趣的话可以仔细阅读,也可以帮助了解“庐山真面貌”。早两天我们看到一种榛子酱hazelnut
butter,我们的印象中榛子又健康,又好吃,可是榛子的价格不菲,为什么这个产品卖得那么便宜,和普通花生酱差不多?细看成分表ingredients,2/3以上是糖,外加添加剂,真正榛子只有5%。我们不能说厂家在骗人,但没有仔细看成分表,买了这个“榛子酱”肯定很冤枉,太多的糖也不健康。另外当我们阅读成分表时会发现,每个产品里面有很多的食物添加剂,色素和防腐剂(那些代码),其实这些东西尽管非常微量,但对人体健康没有好处。所以学会阅读这些信息,对我们了解一种产品的构成起到不小的帮助。
成分结构
那朋友自然会想到:难道这些信息都会如实吗?有次我陪一位国内的朋友在澳洲买东西,他就不相信。要是厂家胡乱列出一些参数,一般老百姓不知道,也无能为力的。这种事情还真有,澳洲有个非常著名的消费者服务杂志《Choice(选择)》,这个杂志有个栏目就是打假,他们联合电视节目,经常抽查一类产品中的质量,营养成分就是一项,有些产品真的不符合事实。有次逮到一家著名保健品的鱼油系列,各种不同的鱼油,可是营养成分表格的参数一模一样,引起消费者的责疑。通常《选择》团队曝光后会举报到有关部门,厂家罚得吐血。对老百姓大快人心,高兴得不得了,可是厂家恨之入骨,但没有办法必须改正。我个人认为,尽管这些营养成分表可能有些参数会有出入,但八九不离十,特别是作一些横向比较,还是说明问题的。随着民众对食品健康意识的增强,政府监管部门必定还会制定更为严厉的措施,我们普通老百姓也会更加受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