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言和小脑的关系
(2013-05-06 19:21:22)
标签:
儿童英语英语学习教育学习障碍 |
分类: 交流科学 |
学习语言和小脑的关系
普通人都知道小脑是主管运动和平衡的。小脑损伤会引起走路不稳和运动失调。影响语言也只是在于语言的运动控制方面,如发音不清,声音失控,不会影响到语言的知觉和认知层面。然而,最近二十年来,很多案例显示,小脑的血管损伤可以导致高级语言功能的损伤:如语法缺失和失忆性或经皮质运动性失语症。
我曾经参与过的一些核磁共振研究也清楚地显示了支配语言的大脑左侧额叶与小脑右侧的高度的连通性(connectivity), 提示了小脑右侧在语言功能中的重要作用。遗憾的是,在认知主义占据主流的学术氛围中,很多人都不愿意去深入考察运动系统和语言的关系。表面上看,认知主义是允许百家争鸣的。但是实际上,认知主义认为大脑是一种信息处理系统,认知功能障碍必须要联系到一种信息处理组件问题。如果一种理论(或者思想方式)跳出了这个框框,就可能在学术圈遇到问题。
比如,阅读障碍是最近几十年研究得最多的一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有几种完全不同的假说来解释阅读障碍:首先是语音缺损理论,认为根源在于语音意识和拼读能力的缺乏;然后又有听力缺损理论,认为语音缺损的根源是由于分辨不清复杂的声音信息;另外还有视觉缺损理论,认为是大脑不能处理运动或变化的视觉信息才导致不能流利阅读。基于这些理论的训练目前都还不能根本解决阅读障碍的问题。
有关阅读障碍的小脑功能失调学说最早是由Harold Levinson 和 Jan Frank 于1973年提出的。他们在论文中提出小脑的损伤才是根源,而大脑皮层的问题则是次要的。Levinson认为, 小脑损伤和内耳前庭(人体平衡系统的主要末梢感受器官)功能失调的交互作用导致了阅读障碍。1988年一个研究中,在4000名有阅读障碍的儿童中, 有96.3%的儿童都被发现有小脑-内耳前庭问题。奇怪的是,Levinson的学术生命却很快结束了。从此以后再也不写论文,而专注于开诊所,对学习障碍儿童进行神经生理诊断,并用一种晕车药治疗学习障碍。他的网站很好找,一打名字就可以看到。最近我又上去看了一下, 其诊所的主任医师现在居然是一位中国人,以前是同仁医院神经科教授。
另外,90年代以来,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Roderick I. Nicolson 和Angela J. Fawcett做了一系列的研究来考察阅读障碍和小脑功能的关系。首先,他们考察了小脑问题对运动能力和口腔发音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们也考察了小脑和运动自动化的关系。这一研究是极其重要的。大家都知道,语音训练(国内叫做自然拼读)能够帮助认识单词。但是,阅读障碍的儿童无论如何做语音训练,只能加强认单词的能力,却达不到流利阅读。而小脑理论,则提供了有关语言流利性缺失的一个重要的可能解释。 然而,这两位研究人员,也遇到了一系列风波。 目前Angela J Fawcett在新加坡任职。
最近几年,还有很多关于小脑的认知功能的研究。我觉得很有趣的是德国Tübingen大学的 Hermann Ackermann及其同事论文引言的一段叙述:“最近的脑成像数据显示,小脑右侧与额叶左侧的语言功能区共同作用,使得构音前的语言编码的时间组织,即所谓内部语言成为可能。”这不得不让人想起维果斯基关于内部语言的描述。这也说明小脑绝不只是和阅读障碍有关,而是可以解释广泛的认知语言过程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