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自信,我们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它另一面—自卑。这也是在孩子们身上经常出现的问题,我们在下一课会涉及。巧合的是,自卑与骄傲正好也是一对反义词,在儿童的自我评价方面正好表现为两种极端:自卑的孩子缺乏自信,对自己作出较低的、负面的评价,而骄傲是孩子的自信(育目)放大与绝对的自我感觉良好.又寸自己作出极高评价的同时也极力贬低他人。
自我评价指的是个体对自身的思想、能力、水平等各方面的看法。当自我评价产生,自我体验也随即被引起。所谓自我体验是一种情绪体验,与自我评价紧密联系,它随自我评价的产生而产生。当自我评价良好时,自我体验就表现为正性体验,如轻松、愉悦;相反,当白我评价很差的时候,自我体验就变得沉重、消极。孩子的自卑可以说是由极低的自我评价而引起的完全消极与负面的自我体验,骄傲则是不切实际的高评估所带来的良性体验。尽管骄傲这种体验是良性的,我们并不认为它因此就是积极的、正面的,很明显,因为这种良好的自我感觉如果过了头,便成了不折不扣的自我膨胀,我们就认为它是消极的、负面的。
在对骄傲的阐释中,我们了解到骄傲本质上属于一种情绪体验。情绪体验的性质决定了骄傲必然是短暂的,但是由于骄傲带来的又是一种良性体验—即一种愉悦感、满足感,所以它会驱使人们不断去满足自我以获得这种良性体验。这正符合了弗洛伊德提出的趋乐避苦的本能论观点。既然骄傲让人愉悦,让人舒服,自然没有理由拒绝它的存在,人们反而会不自觉地寻求各种满足它的机会,这也就是孩子们(我们自己有时候也是这样)为什么总是容易骄傲,并且骄傲的孩子总是那么傲上加傲的原因所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