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正确的决策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时机(石达开错在哪?)
(2013-05-09 10:34:52)
标签:
文化 |
当一个正确的决策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时机(石达开错在哪?)
“南漂”前的苦恼
北王韦昌辉被杀后,石达开回到了天京。
往日的翼王府,如今变成了阎王府,父母妻儿都成了鬼魂,石达开极为沮丧。
洪天王任命他为提理政务,这再一次激起了石达开重振太平天国的信心。
就在石达开上班的第一天,他发现,太平天国的政务除了他“提理”之外,洪秀全的大哥洪仁发、二哥洪仁达也在一起“提理”他。
即使是弱智也看得出来,这次洪天王是接受了自己不理朝政险些被东王与北王篡权的教训,派出他的两个哥哥来共理朝政。
石达开不是弱智。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1857年6月份,在这雨水越来越多的日子里,石达开离开这梅雨季节的天京,带领自己手下的那些人马,开始了“南漂”的生涯。
离群的孤雁
离开了一错再错的洪天王,石达开以为这下可以大大地发挥一下了,凭着自己的能耐,可以让为之奋斗了大半辈子的太平天国另辟蹊径,开拓一个新天地。
他仍然扛起了太平天国的旗号,在招兵买马的布告里他写道“依然守本分,照旧立功名”。
在带领军队转战的过程中,石达开雄心勃勃,然而,却发现了一个始料不及的大难题:每次战斗,不论他的军队如何精锐,不管他的指挥策略如何高明,一旦开战,总是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这让他想起了以前的战斗。那时,自己无论是先锋还是西征军的总指挥,后面总是跟着一个强大的支持系统。要兵有兵,要粮有粮,背后的靠山那是一个结实。
西征时,太平军能与曾国藩打阵地战,是自己追着曾国藩打;而现在呢,只能打游击,说得好听一点,叫流动作战,是清军追着自己打。
人要是倒霉,真是喝水也塞牙。
当时正值梅雨季节(5、6月),军队在荒郊露营,官兵在又潮又湿的地面打地铺,军队里疫病流行起来。
石达开的手下拥有10万将士,比起当初金田起义来说,已经是一支很有威力的部队。但是,人多也带来一个问题,吃饭的跟着多了。
十万人每天的口粮,成了石达开要解决的大问题。以前,吃喝拉撒睡有专门的部门来解决,现在,必须由石达开亲自来解决。
石达开的工作,现在不是专门来对付敌人,很大一部分精力是要来对付自己的嘴巴。
石达开从太平天国那里带出了军队,却没有带出相应的粮食。
注意一下石达开出走时的时间(5、6月份),这个时候,在南方,无论是麦子还是早稻,都没有成熟,用专业术语讲,这个时节,整个国家都处于青黄不接的时间段。粮食筹措不是困难,而是根据就没有办法解决。除非象曾国藩那样,年前贮有粮食。
石达开想出了一个迫不得已的办法,带着官兵们跑到地里收割那些还没有成熟的小麦、早稻。而这个时候,无论是小麦还是早稻还都在灌浆,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
曾国藩把石达开这边发生的情况一一看在了眼里。他是一个非常擅于抓住机会的人,他指挥着湘军带着充裕的粮草从四面八方赶过来,连你抢收粮食这样的机会都不给你。
石达开手下的大将杨辅清,在饥饿、疲惫、疫病前面,看不到前途,偷偷地带着一支人马回到洪天王那里。这对石达开的军心是一个重重的打击。
本文摘自《晚清大变局》,更多内容请参看毛屋堂(罗建华的笔名)最新著述《晚清大变局》
京东网网址
该书已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