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的郁闷
(2013-04-17 11:17:41)
标签:
晚清大变局错误决策文化 |
咸丰九年十一月,英国、法国之间,终于完成了内部协调工作,各自按比例派出军队,开向中国的大海。
英法军队到来的消息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
打架的又要来了。
面对难道,咸丰下了两条指令。
第一条指令是给上海地方的官员。内容很复杂,加在一起就变成了一句话:找到一条弥兵之计。
咸丰给上海的地方官员出了一点自己的主意(你也可以认作是上司在决策时,同时给出了具体的措施):对英法调兵遣将的事佯装不知,然后问问他们这一次来中国是不是来议和的,看看他们如何回答,然后,迎机开导,使其就范。
就是说,面对一大群豺狼,假装不知道他们肉食的本性,问问它们是不是来吃肉的。有可能的话,给它一块肉吃吃,然后,在它吃过之后,请他们回去。咸丰上司认为,这样的做法,或许能保住自己不会被狼群吃掉。
咸丰的想法是好的,可是,一群饥饿中的豺狼是那样好打发掉的吗?
咸丰也知道自己这个想法有些幼稚,于是,他准备了第二手,也就是他的第二条指令。
这条指令是给负责大沽口防务的僧格林沁的,要求他加强防务,准备迎击敌军。
僧格林沁非常的郁闷。
这位郁闷的将军向皇帝上了一封折子,表达了自己对皇帝大人做法的不满。
僧格林沁说,先前,在我们打了胜仗时,你却喊抚,没有大力地表扬我们将士,还叫我们不要一门心思去想着打仗。正是由于你的那些做法,以至我们就放松了军队训练与随后的备战准备工作。
现在,对方真正来打了,你却一边喊打一边喊抚(指咸丰叫上海那边做弥兵的打算)。
你应该明白一点,打仗的人最怕的是什么和最需要的是什么。
僧格林沁说,打仗的人,最需要的一鼓作气,最怕的是后面有人在放气。我们人在前边冲,抡起刀子杀人;你却对着抡刀子的人说:不要杀他,吓吓他就是了,我们最怕的就是你来这一招。
在敌人面前,我不杀他,他就一定要杀我。你这样捆着我的手脚叫我去打仗,这仗还叫我如何打得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