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鹤楼》教学设计

(2013-08-18 07:23:23)
分类: 案例分析

《黄鹤楼》教学设计

西安市第六十三中学   拜秋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这首诗的的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默写这首诗,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学习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掌握“意象”“意境”等专业术语,学会欣赏写景抒情的诗歌。

    (二)过程与方法

    1、展示交流。

    学生就古诗词相关的常识进行交流,为接下来的赏析做铺垫。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

    2、朗读感知

    (1)学生反复朗读全诗,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谈谈自己初步的阅读体验。

    3、精读赏析

    (1)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诗中景物描写的语句,组织学生对诗中的意境进行描述。

    (2)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引导学生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延伸拓展

    复习学过的思乡思亲的名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树立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观念。

    2、学习作者为实现理想而艰苦奋斗的精神。

    3、养成文明出游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这首诗的内容。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积累思乡思亲的名句。

    三、教学难点

    1、描述诗中意境。

    2、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谈谈你所了解的古诗词常识。(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特别是“意象”“意境”知识。)

    (二)朗读感知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接力,在稍显紧张而又愉悦的气氛中激发朗读的兴趣。

    2、教师播放朗诵视频,并组织学生从语调、停顿和情感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3、学生就个人对这首诗初步的阅读体验进行交流。(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点拨。)

    (三)精读赏析

    1、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诗中景物描写的语句,对诗中已经进行描述。

    2、重点研读尾联,体会作者是怎样将写景抒情结合起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四)背诵默写

    1、限时背诵

    给学生三分钟左右时间,力求熟读成诵;接下来用两分钟左右,用上下句对接形式检查背诵效果。

    2、当堂默写

    两名同学上黑板,其他同学练习本完成。力求让背诵效果真正落到实处。(满分100分,题目和作者各10分,每句各10分,每处错一字则为零分。)

    (五)资料补充

    1、关于黄鹤楼来历的传说。(可加入诚信、感恩教育)

    2、江南四大名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和安徽宣州的谢朓楼。(可加入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教育。)

    (六)课堂小结

    学生就自己本节课最主要的一点收获进行交流;教师适当归纳明确。

    (七)课堂练习

    完成关于思乡思亲的古诗词名句上下句填空。

    七、板书设计

黄鹤楼

崔颢

叙事     昔人乘鹤而去  (诚信、感恩)

写景     黄鹤楼遥望    (热爱祖国、建设家乡)

抒情     思乡之情      (为实现理想而艰苦奋斗)

    八、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初步一看,可能会发现就是常规模式,但其实在细节上极大地融入了对学情的调查,对知识的渗透,对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尝试从局部着手,边读边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