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5日下午,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传媒大讲堂——“新闻摄影的特性”于线上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特邀著名摄影家马千里主讲,传媒学院摄影系师生于线上线下同步聆听和互动。

马千里老师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和对摄影理论的研究,对“新闻摄影的新闻性”一方面进行了生动讲解。首先,马千里老师说到,作为摄影记者,应该时刻保持精力集中,在第一现场积极拍摄,及时感知客观事物变化动态,选择有价值的,能够引起受众兴趣的内容,传播给受众。紧接着,他以卢广、解海龙的作品为例,指出,在新闻摄影中,要有清晰的问题意识,引导同学们在拍摄过程中思考拍摄照片的原因及作用等问题。
随后,马千里老师就“如何判断新闻摄影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问题展开了讲述。分别从“事实的重要性、事实的接近性、事实的普遍兴趣”三方面由浅入深的进行了分析。结合自身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拍摄、非典、新冠疫情等重大新闻,强调如何看待新闻事件,决定了影像的思想性。希望同学们及时了解国家相关政策,以提升作品思想性。他提出,新闻随时随地发生,新闻现场转瞬即逝,往往来不及思考和准备,要求摄影记者手疾眼快,快速捕捉新闻。
讲座过程中,同学们与马千里老师进行互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闻作品“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才能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鼓励同学们创作出更多好的新闻作品,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讲座结束后,摄影系学子与马千里老师积极互动交流,马千里老师就同学们提出的“数字技术给新闻摄影带来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他强调,新闻摄影贵在真实,容不得半点造假。可以对照片的影调、部分部位进行加减光处理或适当的剪裁,但照片内容绝对不能有丝毫改动或者蓄意篡改,并提醒同学们务必保留好图片的原始文件,以备不时之需。
最后,张博晨老师与王丽平老师进行总结性发言,并与马千里老师进行深入交流。张博晨老师总结到,希望同学们能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以更丰富生动的纪实影像讲好中国故事。王丽平老师总结到,马千里老师的指导给了同学们极大的启发,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新闻意识和新闻报道的能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