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儿童早期阅读指导系列三)
(2013-08-24 19:28:00)
标签:
教育智慧一加一 |
在早期阅读中,家长常常会遇到孩子不配合的一系列问题,在此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供家长参考。
问题一:孩子不感兴趣,拒绝阅读。家长的对策是:1.引起孩子的关注。家长在孩子能看到的地方,故意用很大的声音读故事,吸引到孩子的关注,但不要急于问他,想不想看?要等孩子自己提出来要看! 2.若孩子是在某个阶段或某一天表现出的不感兴趣。如果是孩子情绪问题,可以先陪孩子玩一些他愿意进行的游戏,转移注意力,等情绪好了之后再进行;若情绪没有问题,则要审视一下图书本身是否和孩子的经验距离太远,这样在首次阅读时就应该降低要求,如仅仅观察一下图,听听故事,玩玩其中的一些游戏。3.可能和成人的讲述方式有关。家长要善于综合使用语气语调神态肢体的变化来吸引孩子对图书的兴趣。
问题二:孩子只愿意听某个故事。家长的对策是:满足孩子的需求,和孩子改编故事内容或进行故事表演,将故事立体化,激发孩子对故事的新的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重复”对年幼的孩子是很重要的,大人认为“没意思”的重复,对孩子来说,却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和体验。当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时,在不断重复的学习过程中,他们能不断发现新的东西并逐渐达到真正的理解。另外,需要询问一下孩子为何喜欢这个故事,某种程度上,也可能该故事中的某个场景和孩子内心的某种缺失有联系,出于补偿心理而进行一再重复。而且,重复有利于孩子建立起复习的学习习惯。
问题三:孩子不愿意认字。家长的对策是:家长要注意尺度的把握,不能把阅读完全变成识字的过程。在阅读持续一段时间后,用亲子游戏来完成,如“警察捉小偷(字)”,“谁(字)偷懒”,“我是小法官(家长故意读错,让孩子做出评判)”……
问题四:插无关话,跑题。家长的对策是:首先判断孩子是否在很多情景下都有这样的表现,若是,则代表着孩子倾听习惯需要提升。当孩子进行插话时,家长可以忽略,不能回应,可以停顿一下,或者继续自己的讲述。若是在某个时段或者对某个故事跑题,可能是故事本身没有吸引到孩子,或者讲述者讲述得太过平淡。若是前者,可以从故事中选择一些场景进行互动游戏;若是后者,可以试着提升一下自己的讲述能力。
问题五:不愿意回答问题。家长的对策是:在新故事讲完后没有必要让孩子复述,复述放在孩子熟悉之后比较好。故事结束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故事的简单回顾,以不打破好的阅读氛围为目的。为今后的持续阅读做铺垫。
问题六:只喜欢听,不喜欢看和说。家长的对策是:父母在孩子看到的地方,自己做出很认真地观看图书的样子,并用笑声惊讶等等神态来吸引孩子参与的兴趣。当孩子愿意接触阅读时,可以引导孩子关注一些有趣的画面,对于孩子表现出不太感兴趣的页面,不可坚持讲给孩子听。
问题七:听喜欢听某个人讲。家长的对策是:为了孩子的全方位阅读兴趣,父母要同时参与到亲子阅读中,并进行分工。母亲侧重文学、艺术方面,父亲侧重科学、数学、健康方面。
问题八:频繁地把书翻来翻去,当你讲这一页时,孩子要看下一页,让你无法讲下去。家长的对策是:家长要了解孩子对翻书的兴趣也是对书的一种兴趣表现,还是一种接触、认识图书的方式。对孩子来说,阅读不只是视觉的,也是听觉的、口语的,甚至还是触觉的。在孩子翻书速度减慢的时候,家长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来吸引宝宝对书中内容的关心。例如,家长可以说:“咦,这是一只小白兔吧?我们来看看下一页是什么呢?”
问题九:刚讲几页,孩子就要求换书,听别的故事或玩玩具。家长的对策是:对于做什么事情都有虎头蛇尾的习惯的孩子,家长不能迁就,当孩子要求换书时,要对孩子进行鼓励;若孩子还是坚持不要听,家长要自己坚持把这个故事讲完,不要在乎孩子是否关注到。若孩子只是在某个时间段表现出这样的问题,有可能是该故事不吸引孩子兴趣,家长可以进行一些互动游戏,如前边模式中所提到。
问题十:孩子讲述时说不到重点。家长的对策是:对于刚刚接触阅读的孩子,或者是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家长在亲子共读完后,不能马上让孩子进行讲述。因为他能力达不到,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会影响到后期的阅读兴趣。其次,家长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让孩子对故事内容做一些回应。如,这个小兔子的眼睛红红的好不好看啊?诸如此类的封闭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