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潘国均的 “雨夜楼”藏画气势磅礴亮相西博会 (背景资料)

(2013-02-09 12:07:57)
标签:

潘国钧

背景资料

杂谈

人在做天在看

历史

分类: 雨夜楼黑幕

附相关背景资料及假画黑幕 (摘自<艺术市场> )

 

雨夜楼”藏画气势磅礴亮相西博会

文/潘国钧


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和海内外广泛关注的“雨夜楼”藏画,经过专业人士的遴选,约200余幅中国早期油画珍品,作为本届西湖博览会的活动项目,将于10月11日至21日在杭州浙江展览馆展出。

http://www.ccnt.com.cn/htm/yssc/pictures/02_01_05.jpg“雨夜楼”藏画气势磅礴亮相西博会 (背景资料)" TITLE="潘国均的 “雨夜楼”藏画气势磅礴亮相西博会 (背景资料)" />
周庄的照片

“雨夜楼”藏中国早期油画展由浙江省委外宣办、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联、浙江日报社、文汇报社联合主办,《文化交流》杂志社和浙江展览馆共同承办,它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一,“西方艺术的传入”,介绍清代油画13件,其中有清代二品红顶花翎官员及妻妾像,清代中期四品武官像及着官服之女子肖像等。二、“中国油画的拓荒者”,介绍最早赴国外留学的李铁夫、李叔同、李毅士、李超士、冯钢百、吴法鼎、曾孝谷的作品。三、“艺术教育的先驱”,介绍中国最早的美术教育家周湘、刘海粟、颜文墚、林风眠、徐悲鸿、吴作人的艺术教育成就。四、“双玉争辉”,介绍旅居海外的油画艺术家常玉、潘玉良的作品。五、“西子湖畔的耕者”,介绍国立西湖艺专和中国美院教师和学生的作品。六、“群星璀璨”,展示所有“雨夜楼”藏其它画家的作品,有陈抱一、关紫兰、唐一禾、阳太阳、杨之光等名家及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早期油画家的作品。

“雨夜楼”藏画数量之多,画家之广,藏品之精,时间跨度之长,为国内所罕见,它的整体推出,在中国美术界和收藏界是一件盛事,可谓“梦里寻它千百度,伊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石激起千层浪

浙江省唯一对外宣传的刊物《文化交流》于今年1月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独家披露了“雨夜楼”藏画被发现的消息,同时展示了部分藏品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文汇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文物报、香港大公报、澳门日报、菲律宾世界报、浙江日报、杭州日报、浙江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油画》杂志、《收藏界》杂志、美国的《东方》杂志、台湾的《典藏》杂志都作了系列报道。各媒体纷纷以《“雨夜楼”藏画引发画坛“地震”》、《拂去尘埃见瑰宝》、《珍宝重见天日,如何再造文化》、《近代中国油画史找回来了》等醒目标题,以显著位置,竞相报道,迅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国内外许多主流媒体对“雨夜楼”藏画的面世,给予高度评价。

新华社在3月20日的电讯中说:“近200幅‘雨夜楼’藏中国早期油画的面世,在中国美术界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这些摄人心魄,丰富传神的油画瑰宝的背后,还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艰辛藏画史。”

http://www.ccnt.com.cn/htm/yssc/pictures/02_01_06.jpg“雨夜楼”藏画气势磅礴亮相西博会 (背景资料)" TITLE="潘国均的 “雨夜楼”藏画气势磅礴亮相西博会 (背景资料)" />
签有塘栖的莫朴之伪作

人民日报记者1月25日在报道“雨夜楼”藏画时,以饱含深情的笔调写道:“记者面对这批中国早期油画,尽管有的画框剥落,有的画面龟裂,而那油彩依旧,笔触依然,图景恍如隔世,意境摄人魂魄……记者久久凝视,这些中国早期油画忽然活动起来,指点历史风云,诉说世象万千。油画,附着油画家的灵魂,一笔笔画尽人间沧桑……”

文汇报曾4次以专访的形式作了报道,并以整版篇幅刊登了部分“雨夜楼”藏画精品,详尽地介绍了中国油画史上这一重大发现。总编辑吴振标还表示:今后“雨夜楼”藏画无论到哪里去展览,我们文汇报都要作为主办单位,给予大力支持!

“雨夜楼”藏画中李叔同画作的发现,引起了艺术界、学术界和新闻界的强烈震动。

人民日报(海外版)3月26日报道:“杭州发现李叔同早期油画作品,中国百年油画史上李叔同原作空缺的遗憾从今将得到弥补。”

……

国家博物馆两次派专人来杭,邀请“雨夜楼”藏画赴北京展览。现定居美国洛杉机的一位油画界资深教授,曾于四十年代毕业于国立西湖艺专,他看了这批藏画后从总体上给予高度评价,尤其对李叔同的作品赞不绝口,激动地说:“画得真好!形神兼备!你们要保护好,这是无价之宝!”


“雨夜楼”藏画的整理与研究

李柏霖先生是浙江省博物馆的研究人员,从事了几十年的文物工作,曾担任浙江省博物馆历史文物部主任、文澜阁文保所所长,他是“雨夜楼”藏画的第一挖掘人和主要研究者。据李柏霖先生介绍:“经过多年的研究,我们确定‘雨夜楼’藏画是一个‘历史遗存’;这些作品绝大部分为原框保存;绝大部分是原创作品;艺术造诣代表了中国油画的最高水平。”

在整理这批藏画的过程中,发现了清代的油画,一幅画了洋人穿着清代二品文官官服的肖像,还有一幅画着清代英气勃发的少年站立肖像;发现了清末民初画在玻璃和镜子上的油画,上面绘制了风情万种的仕女形象;还发现了许多佚名的油画,其中有一幅炭粉画,画的是中年男子的肖像,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另有一些油画,签了外文款,作者不详,有待作进一步的考证。

在整理过程中还发现了多幅作品为出版过的月份牌画原稿,如颜文墚的四幅西湖风景,其中还画了雷峰塔的内容,从时间上推测,这四幅画应该可以认定是1924年以前绘制的。还有金梅生于1950年创作的月份牌画《歌声》,表现了建国初期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还发现了刘海粟1950年画的油画《湖畔春光》背面有画家本人的题款“赠妙珍,新婚之乐。”同时还整理出刘海粟1975年写给上海著名篆刻家朱复戡的亲笔信。此信感情深厚,文字典雅、书法精妙,也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整理李叔同画作的过程中,发现其中一幅水彩画《肖像B》,由于年代久远,画的背面已透光,形成了“X光”般透视的效果,历史的陈旧感与沧桑感跃然纸上。为了拍摄李叔同画作的照片,在打开老镜框时,发现一幅题为《山间即景》的水彩画背面,衬有“民国九年”的《申报》;另一幅水彩画《西湖风景》背面衬有两份“民国七年”的宅基地户摺。

http://www.ccnt.com.cn/htm/yssc/pictures/02_01_08.jpg“雨夜楼”藏画气势磅礴亮相西博会 (背景资料)" TITLE="潘国均的 “雨夜楼”藏画气势磅礴亮相西博会 (背景资料)" />
澳大利亚画家托姆、罗伯特作品《秋天早晨的码头》

这批藏画的画框也是“历史遣存”的见证,其中有许多是画家在国外创作后原框带回;有些画框极为豪华精致、风格多样、异彩纷呈;也有一些50年代国内的画框,朴实无华。由于这批藏画的创作年代各异,部分藏品油彩的龟裂和剥落已十分严重,部分画框也饱经风霜,亟待修复。

据李伯霖先生介绍,这批藏画除了少数几幅为临摹之作外,绝大部分都是原创作品,有些是画家在野外的写生作品,另有一些是画家为其亲友和学生及当时的社会名流绘制的肖像画,画得惟妙惟肖,极见其艺术功力。

李柏霖先生认为:这些早期留学海外的艺术家,都是那个时代的艺术精英,他们的艺术造诣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正是他们揭开了中国油画艺术的大幕,开创了中国油画一个辉煌的时代。


个别藏品起争议

对“雨夜楼”藏画,绝大多数专业人士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是一批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一个曾被湮没的“文化宝藏”,其中不乏珍品、精品、孤品,有的还填补了中国早期油画的许多空白,真可谓“藏在深闺人未识”。但是也有人对“雨夜楼”藏画中的个别作品提出质疑。一位署名为“金梅”的作者在4月27日的《今晚报》撰文,对李叔同画作中部分题写或盖有“演音”、“弘一”名号和印章的作品提出疑问:“李叔同在出家之前,有时间和情绪创作那么多作品吗”按照佛教理念,佛门中人是不能从事绘画、音乐、戏曲等艺术活动的,李叔同是一个严格遵守佛制的人,他在出家后除了书法篆刻,诸艺俱废等等。”

http://www.ccnt.com.cn/htm/yssc/pictures/02_01_07.jpg“雨夜楼”藏画气势磅礴亮相西博会 (背景资料)" TITLE="潘国均的 “雨夜楼”藏画气势磅礴亮相西博会 (背景资料)" />
署名方干民之伪作

为此,李柏霖先生针对金梅的疑问,撰文提出自己的见解。他应《中国文物报》之约,于5月15日发表了《我亲手整理李叔同画作》一文,将发现整理的过程,当时的疑虑以及研究的情况都作了介绍。另外,他又在《联谊报》发表了《对“李叔同画作质疑”的质疑》一文,以回应金梅先生的疑问:“金梅先生没有来看过这批作品,就按推理提出:‘李叔同在出家前,有时间和情绪创作那么多作品吗?’我不知道金先生的‘出家前’是指的什么时间。众所周知,李叔同从去日本留学学习西洋绘画,到回国、到出家至少有12年时间。并且这12年的大部分时间是从事美术和音乐教育。特别是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的6年多时间里,他带着学生们画人体模特儿,到西子湖畔创作写生,怎么能说没有时间和情绪呢?‘雨夜楼’收藏的《孤山朱公祠》、《平湖秋月》、《西湖风景》画的就是以西湖为题材的原创作品,我认为就是他在杭任教时创作的。而《富士山》、《流水人家》、《东瀛民居》、《船夫与灯塔》极有可能是留学日本时期的作品。理由有二:一是描写的题材都是日本的景色;二是有的纸张和画框也是日本的,非国内所产。”

对金梅先生提出的关于佛门中人是不能从事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活动的说法,李伯霖先生在文章中进行了反驳,他说:“稍有绘画常识的人都知道,只要翻一下《中国书画人名大辞典》,就可以找出一大堆书僧、画僧,从隋代的智永、唐代的怀素、五代的贯休、宋代的仲仁、明代的陈洪绶以及著名的清代四僧弘仁、八大、石溪、石涛,还有虚谷等等,无不都是佛门中人。”“据我所知,李叔同出家后仍坚持画佛像,也曾为佛门弟子画过老虎,曾为福建省体育运动会创作过《会歌》,也为佛教的《三宝歌》作过曲。”因此,李叔同出家后诸艺俱废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

国内外专家,凡亲自来看过作品的,无不对这批藏画赞叹不已。西泠印社原副社长兼秘书长、收藏家孙晓泉先生,建国后与林风眠、刘海粟、颜文墚、关良等老一代艺术家有过密切的交往,其中有一次就在林风眠家中欣赏过125幅作品,大部分是彩墨画,其中四分之一是油画。孙晓泉表示“雨夜楼”所藏林风眠的油画确系真迹。这些李叔同的画作格调高雅、清新,充满了禅意,是我们的国宝。他还欣然题词:“‘雨夜楼’藏画,国之瑰宝。”

中国美院的老教授金尚义先生,在观看了“雨夜楼”藏画后说:“吴作人先生的这幅《水兵》肖像,绝对是真的,我是看着他画的。1957年我在部队从事美术工作,吴作人到青岛海军基地搞创作,部队领导派我全程陪同,当时画了一组水兵的肖像,这是其中一幅。

……

西湖博览会推出的“雨夜楼”藏中国早期油画展,所有展品的历史陈旧感、沧桑感表露无遗,具有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承办者热忱欢迎艺术界的专家和学者共同来对这些中国早期油画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向所有关心“雨夜楼”藏画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真诚的感谢!承办者坚信,“雨夜楼”藏画中艺术大师们的精品力作,一定会永载史册,流传千古!


责任编辑:风力


(此资料由徐永祥先生提供。徐永祥先生系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退休教授,曾任浙江美评会会长,有“艺术界打假专家”之美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