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了不起的盖茨比

标签: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了不起的盖茨比海报独家影评爱情至上娱乐 |
分类: 最新影评 |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海报
编者按:名著改编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在立项之初就备受关注,美国时间5月10日上映以来,在3535家影院登场的本片单馆平均收入14460美元,首映票房5111万。这一成绩在没有取得当周冠军的首映影片票房中排名影史第三,次于两部前亚军《后天》(2004年,6874万)和《大侦探福尔摩斯》(2009年,6230万)。
从开拍至今,新版《了不起的盖茨比》就因其强大的主演阵容和华丽奢侈的场景服装吸引着大家的注意,纸醉金迷的预告片更是携着豪华无比的原声大碟给观众们带来了强烈的感官冲击。虽然北美出来的第一批风评没有想象中的好,但驻洛杉矶的笔者提前观看了此片后依然觉得新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值得大家的期待,必将带来一场声色犬马的视觉盛宴,同时文学迷们也能从导演不拘一格的解读中找到共鸣之处。
浮华的大背景下改编突显小说质感
“美国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作家” F-斯考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第五次被改编上大银幕,本次操刀的是执导过《罗密欧与朱丽叶》、《红磨坊》和《澳洲乱世情》的澳大利亚导演巴兹-鲁曼。这个版本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承袭了巴兹一贯的独特风格,借助浓烈的色彩和激荡的节奏来表现主题——在爱情面前,什么都只能沦为大背景。
第一人称故事叙述者尼克卡拉威在1922年的春天离开乐中西部孤身来到纽约。在道德式微的时代里,尼克在这块充满爵士乐、私酒和狂飙的故事的城市里追求着自己的美国梦。他隔壁住着一位神秘的百万富翁叫盖茨比,而盖茨比的豪宅对面则是尼克的表妹黛西和她那出身名门的风流丈夫汤姆的房子。这个故事就是关于这几个人的享乐、挣扎、与沉浮。
导演巴兹曾表示过改编文学名著是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比起故事,他更看中电影能把握住小说的质感,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他做到了。巴兹在奢华的歌舞派对和香车宝马上从不吝惜篇幅,张扬的奶白色落地窗帘、舞女裹着缀满金粉的绒毛围巾、绅士们一丝不苟的袖扣,还有淑女的蕾丝头巾,众人在派对上高举双手,闪动手指,曼妙起舞,一幕一桢就是那个美国历史上最会纵乐的时代,二十世纪20年代的纽约上流社会被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全片的大基调就像一个色彩斑斓的大气球,在半空中游荡,正如同“美国梦”一般让人眼花缭乱、神魂颠倒。
除了画面上的感觉,导演巴兹表示要表现出那个时代人物精神世界的感觉才是挑战。刚刚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元气未伤的美国人进入了这个短暂的空前繁荣的“爵士时代”,他们的心理是很难把握的。在浮华的大背景下,是人心的不安,这些都间接地从主角们几次情感爆发中流露出来。在笔者看来,此次改编的电影很大程度上还原出了原著小说的质感,在多处经典的情节中,角色所说的台词就是小说原文,另外角色尼克叙述时也时常会有手写体的英文字浮现在银幕之上,无形中展示出一个作家菲茨杰拉德的视角,在冷眼看这个时代的世相百态,感觉很像他在小说中描写的“埃克尔堡大夫的眼睛”的作用。
http://mm.img.libdd.com/farm5/2013/0513/10/D2FAAB3062064088F6F374A5DC7F8E3F94570C48A4FBD_500_264.jpg
《了不起的盖茨比》剧照
强大卡司奉献精彩表演莱昂纳多深情动人
尼克——托比-马奎尔
和原著小说一样,尼克是讲故事的人。从美国中西部来的他先是沉迷在这歌纸醉金迷的上流社会中,目睹了这个世界的梦想、爱情和谎言。他是个亲身经历其 中的人,同时又是个旁观者,即在内,又在外。浮华之后,他体味着那种“灯火阑珊,酒醒人散”的惆怅,决定用凄凉的笔调写下这只“爵士时代”的挽歌。在尼克 的心中,盖茨比是个真正了不起的人物,不是因为他的财富和地位,而是他对心底最初的爱的执着,那是那个时代最纯粹的东西。
“蜘蛛侠”托比饰演的这个尼克远比我预期的要好,可能因为他长相本就是个“纯情小子”,起初对神秘邻居盖茨比的崇拜和敬仰之情从他闪烁着光芒的小眼神中折射出来,自然而充满希望;到后来的理解和同情,那冷静地的旁白声音正是那个时代大背景最到位地诠释。
盖茨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很多影迷心心念念觉得奥斯卡欠莱昂纳多一座小金人,并寄希望于这部电影,笔者觉得影帝不好说,但他在这部片里的表演至少值得一个提名无疑。莱昂纳多 饰演的盖茨比或许是最高傲的一个,但也是最深情的,我本以为在《泰坦尼克号》之后再也见不到这样动情的莱昂纳多了。俊朗的外表、帅气的笑容,这个盖茨比比 以往的更加迷人,特别是他用“全世界女人都希望被这样望着的眼神”望着黛西那一幕有让人沦陷的魅力。站在西卵码头的尽头,盖茨比看着对面黛西豪宅前的那一 盏绿灯,他一直信奉的绿灯,仿佛那就是黛西,是青春,是爱情,是梦想。这时莱昂纳多的那个回头给我印象很深,相信他是找到了盖茨比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 无助的感觉。
黛西——凯瑞-穆丽根
黛西本是个天真可爱的富家小姐,但普遍观点都认为她后来再见到盖茨比之后变成了一个拜金、浮躁、粗俗浅薄的女人。这也是目前评论对于凯瑞-穆丽根的表演最有争议的地方——他们认为她没有演出黛西应有的浮夸和无情,更有人认为她过于纯情,没有富家女的气质。笔者认为,其实这才更符合菲茨杰拉德笔下的黛西的形象,从始至终,凯瑞-穆丽根饰演的黛西都让人讨厌不起来,她爱金钱,追求物质生活,但心中小女生的心思一直没有离开。黛西的世界其实很简单,容不下太多复杂的情况。当被迫面临现实的选择,她需要的是一双强有力的臂膀,还不是一份需要牺牲来坚守的爱恋。
据说穆里根是在参加一个时尚晚宴时接到导演巴兹的电话,当她得知自己得到了黛西这个角色时直接哭了出来。她就是个惹人怜爱的姑娘,摄影机把她少女的小心思小动作巧妙地捕捉到大银幕上,饰品服装和妆容都美得那么自然,整部片里她就像书里描述的一样,黛西在盖茨比的眼里永远“像白银一般皎皎发光”,让人恨不得镜头在她身上多停留一些时间。
整个演员阵容精致又强大,笔者不会想换掉任何一个人。除了三大主角,乔尔-埃哲顿饰演的汤姆贵族气十足,伊丽莎白-德比齐出演的乔丹(贝克小姐)很有时代感,艾拉-菲舍尔也一改“小可爱”的风格成功塑造了一个可怜风情女茉特尔的形象。他们都是故事里很重要的角色,服装和场景都经过特殊设计以融入大背景。
3D特效绚丽夺目豪华阵容配乐加足了分
豪华的场景、震撼的3D效果和堪称电影史上最豪华阵容的配乐是电影宣传时的主打牌,的确给影片加足了分。
蒂凡尼珠宝,普拉达时装,还有众多奢侈品牌的加盟让影片熠熠夺目,3D特效更突出了其华丽的效果。据说导演是在一次坐长途火车时听着《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有声书突发的感想,几杯红酒催化下他仿佛穿越到了故事里那个年代,醒后他产生了把这本名著拍成电影的决心,同时意识到这一场又一场的奢华宴会必须要用3D效果才能展示出他梦境中的样子。在影片最后下了一场雨,那3D效果让观众都仿佛能感受到被淋湿了的冰凉。
电影的原声带对乐迷来说也是一大惊喜,其音乐人阵容堪称电影史上一绝:导演巴兹亲自操刀,嘻哈教皇Jay-Z参与监制,其他参与的巨星还包括碧昂斯、黑眼豆豆、菲姬、杰克怀特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绝色女伶Lana Del Rey的《Young and Beautiful》,其中在预告片里展示的那句“当我青春貌美不再,你还会爱我吗?”(Will you still love me when I am no longer young and beautiful?) 在影片中多次出现,对观影感受的推波助澜起到关键性作用。
对主题的多样解读还你一个“爱情至上”的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本名著之所以在文学史上占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它对一个时代精确的描摹有关,盖茨比代表了美国二十年代的青年,他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梦”。大部分关于这个电影负面的评价基本集中在对于大背景的反映上,有人认为导演巴兹过于流于奢华的表面,而忽略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和小人物与时代大背景的关系。但笔者觉得讲故事总要有轻重,这个版本的电影正是还原了原著小说中最重要的那个部分:一段无缘的爱情和不减的梦想。
盖茨比最后的悲剧收场其实是他自己选择的牺牲,他把迷恋的黛西看作青春、金钱和地位的象征,为了追求她,他不择手段爬到社会上层,天真的以为这样就可以重现过去,找回逝去的爱情。为此,盖茨比耗尽了自己的精力和才情,甚至是性命。早在这以前,他其实已经迷失了,这个梦就像黛西屋前码头尽头的那盏绿灯,近在眼前却永远也捉不住,这正是“迷惘的一代”的悲哀。
如果你把这看成是一个大时代背景下的爱情故事,那这个“爱情至上”的盖茨比是不是就看起来特别了不起了?
不知道你看完这个电影会记得什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黛西像雏菊一样为盖茨比盛开的那一个瞬间,之后发生的一切都值得了。
作为第66届戛纳影展的开幕片,相信《了不起的盖茨比》到时必将掀起新一轮狂潮。此片将于5月10日在北美大规模上映,希望大陆的朋友早日有机会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