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情记忆

(2024-12-03 14:08:12)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山村,离县城近30公里,小时候不通班车,交通很是不变。

    求学时假期回村上,帮助母亲干家务,来去匆匆,根本无暇留恋。工作时,收种季节回村上忙碌,家和耕地之间,两点一线,十多亩地忙完,人就累的不行了,顾不得休息又要返回单位上班。弟弟妹妹相继考上学后,只剩下母亲一个人的耕地,我们就再没有耕种,全家都在县城生活,回家乡的次数就相应少了许多。

    年少无梦,心里更不装事,一觉睡到大天亮,真正静下心来回味咀嚼乡情的时候,是母亲早逝以后,尤其是退休后的闲暇时候,脑海里时不时的就会出现儿时留下的记忆。

    刻骨铭心的记忆就是我出生的地方,梦境中出现最多的地方就是它,院子边柴垛上母亲晾晒的衣服都清洗的出现在梦境中,梦中相隔几条大沟指给别人说,我的家就在那里,母亲在家里等着我,从梦中想来想起已经去世的母亲,眼泪不由自主的就流了下来。

    乡情记忆中有家乡的大槐树,和玩伴一起躺在大槐树像龙爪一样的根部上,听着树下拴着耕牛的喷嚏声,闻着牛粪味,有时都会忘了回家吃饭。

    乡情记忆中有村里的涝池,母亲在此清洗全家的衣服,玩伴们脱的赤条条的在里边游泳,但我从未下过水,因母亲的坚决反对。

    乡情记忆中有跟着一群玩伴,抢着坐往地里运土粪的胶轮马车,为了能上车,没少挨赶车的大人的戏谑怒骂。追着公社犁地的拖拉机,踩着刚翻开的土,一步一个趔趄的跑着,一点不感到疲倦。

    乡情记忆中有第一次学会套犁,用耕牛犁地。长期在学校读书,很少接触这类农活,土地分包到户后,别人家的地已经犁完了,我家的地还未犁,只好我顶上了。犁和耕牛之间由一套繁琐的绳索连在一起,在年迈爷爷的帮助下,才勉强完成,将那块地犁完后,提犁的那条胳膊好像已经不在我的身上了,从此以后,我相继学会了绝大多数的农活。

    乡情记忆中,有在隆冬满天的飞雪中,乡亲们帮着我给母亲箍墓的情景,有他们给我父母送葬的身影。要知道,我家在村上几乎是单家独姓,没有族中人,有什么大事都需要乡亲们帮忙协助,之所以乡亲们能这样帮我们,一是父母在世时人缘比较好,给别人也帮了不少忙,作为医生的妻子更是给不少乡亲提供了方便,二是家乡的父老乡亲也比较仁义、厚道。

    小时候总嫌弃家乡的破旧贫穷,可家乡从未嫌弃我的年幼无知,长大后总埋怨家乡离得太远,可家乡从未埋怨我回去太少,只有远行的人,才更懂得思乡的苦。虽然这些年在外打拼,但一颗思乡的心始终没有放下。

    父母去世后,我每年至少回村上四次,每次都在村口下车,主动与乡亲们打招呼、发烟,村上凡是有老人去世的,能回去的就回去帮帮忙,回不去的一定要随上一份礼,以报答乡情。每一次回家乡,就好像看了一次心理医生,心里的那份安宁,也只有在家乡才能得到满足,回家乡一次,尤其是在父母坟前拜一拜,至少两月无梦。

    乡情,是一种最朴实的感情,也是最美丽的风景,乡音无改,乡风不改,家乡的味道永远在心头。乡情是一杯浓烈的老酒,醉了年少的心魂,乡情又如同一坛陈年老醋酸涩绵长,让人欲罢不能。我的乡情记忆是碎片化的,是随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和梦境中的,年龄越大,回忆越频繁,记忆越深刻,它可能将伴我终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冬季印象
后一篇:又要换日历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