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秋之后,全国不少地方儿童呼吸道疾病支原体感染、流感等交织叠加,儿科门诊人满为患,一些医院甚至一床难求,电视画面中,医院里人头攒动,家长愁容满面,额头贴着退热贴的孩子显得很是无助,看到这些让人心里沉沉的。
昨天早晨接到儿子电话,凌晨孙子也发烧了,他带孩子到医院检查,确诊为支原体感染,口服药物一天,体温不但没降反而升高了,反反复复,没有办法,又带去医院输液,输了两天液,还是发烧,体温最高达到40度,想住院没有床位,只好预约等待。
看到如今的孩子面临的情景,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我小时候,假如把现在的病情放到那时候,估计我就不会活下来,即使勉强活下来,智力、身心是否康健都值得怀疑,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能健康的活下来,就是个奇迹。
这奇迹来自于多种因素:
首先,来自于母亲的精心管护。我的家乡位于一个贫困的小山村,距离县城30多公里,到当时的公社所在地还要翻越一个大沟,交通甚是不便。记得有一次突发流感,我和妹妹都病了,是母亲给我们买药、喂药,端水做饭,要知道母亲也是病了的,她是强撑着做的这一切,当我们慢慢好起来的时候,她终于撑不住了,在炕上躺了好几天。母亲为了给我们打针方便,甚至学会了肌肉注射,我们病了,需要打针时,她就在家里给我们注射。
其次,来自于好的自然环境。当时吃的面粉是自家磨的,蔬菜是自家菜园种的,就连很少的一点大肉也是村里乡亲喂的猪杀的,饮用水是沟里优质的泉水,可以说,除了食盐需要购买以外,其余都是我们自产自用的,品质绝对有保障,比现在的所谓绿色无公害食品更为可靠。另外,当年人口相对不流动,在村里接触的几乎都是村邻乡亲,外来的病菌几乎没有传播的条件。
三是医疗救治较为方便。当时政府大力落实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的政策,村上除了有赤脚医生外,还常年住有县医院下派的医生,村上在旧寺院办有合作医疗站,中、西药齐全,每户村民一年缴一点钱,全家人可以免费用一些日常用药,即使没钱也可以短期赊账,虽然没有什么检查仪器,一些头疼脑热的小病,不出村就可以治疗。
有一年,我在爬树玩耍时,不小心被树杈戳伤了腋窝,伤口外翻,比较严重,恰好县医院下派的一位医学院毕业的医生驻村,是他给我缝合了伤口,此人后来曾经担任县医院院长职务。
现在,回想起这些,我甚是感怀,感恩于父母,没有他们的辛苦付出,就没有我现在的一切。感恩社会,更感恩于当时的政策,没有这些,也就没有什么人间奇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