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实践探索研究》开题报告
(2018-10-25 21:58:25)
标签:
转载 |
安康市2014年度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立项号 |
XKT2014096 |
课题名称 |
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实践探索研究 |
|
负责人 |
李文军 |
所在单位 |
汉阴县实验小学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课题研究背景: 1、学校发展的需要 我校建于2010年,是一所新建学校,目前处在向“精致卓越,陕南名校”这一高远目标迈进的征程中,着力于以学校教育内涵式发展和构筑人才高地为重点,通过提高质量和强化办学特色提升教育品质。基于学校发展现阶段特征,优化班级建设是提升教育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2、班级管理的需要 在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是通过学校最基本的活动单位——班级进行的,班级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有时甚至是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可见,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班级文化建设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班集体往往成了传授知识的地方,单一、陈旧的学习模式和管理方法导致教育内容脱离实际,缺乏感召力,缺乏个性、缺乏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缺乏时代性与自主性。因此,现实中我们学生从小接触到的班级文化几乎是千篇一律,模式单一,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3、学生成长的需要 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有利于创设一种班级生态环境,有利于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能促进良好的班风、学风形成,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良好的班级文化是一个无形的磁场,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中接受持久而稳定的熏陶,为一生成长奠基。 所以构建特色班级文化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建设特色班级文化,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就成为了我校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改革发展的方向。基于上面的认识,积极探索班级文化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从实践的层面积极探索班级个性化文化建设的内涵、特征、类型的本质内容,以及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构建新型的个性化班级管理模式,创建一种充满教育力的班级文化,创造良好的学生成长环境和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具有以下意义。 1、导向性。班级文化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行为,也影响班集体的行为,而且引导着班级发展的方向。 2、驱动性。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激励学生形成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源泉,成为班级和学生发展的驱动力。 3、规范性。班级文化代表大多数班级成员的价值取向,正确的行为具有规范效应,起着调控作用,影响学生的行为模式。 4、渗透性。班级文化对德育的影响不同于灌输,它把思想教育寓于各种具体可感情景中,在影响方式上就具有一个潜移默化的渗透性。 5、凝聚性。良好的班级文化像一块磁铁,学生通过班级和谐的心理氛围,良好的人际交往,受到鞭策和鼓舞,强化道德认同感,增大集体组织的强度。 6、激励性。班级文化倡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健康的审美情趣,优秀的人格品质,形成一种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无疑会激励学生努力进取。 |
|||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
1、小学班级: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孩子们成长的沃土,实现梦想的乐园,是他们个性的发源地,也是孩子们实现社会化和个性化的重要环境。 2、“班级文化”是指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我们研究的班级文化分为显性文化,即物质文化;隐性文化,即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 3、“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包含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建设个性化的班名、班规、班风、学风、班级目标、班级活动、行为方式以及班级管理模式,开启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与动机,形成持久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特色班级文化其内涵主要体现在:1.独特的指导思想;2.独特的知识切入点;3.独特的文化视角;4.独特的文化载体;5.独特的感染途径;6.独特的感悟方式;7.独特的情感体验;8.独特的行动实践;9.独特的管理手段;10.独特的评价制度。班级特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支撑点、落脚点,是一个班级独特的发展风貌。 |
|||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
(一)准备开题阶段(2014年7月——9月) 筹建课题组,申报课题,制定研究实施方案。撰写开题报告,结合本校实际,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5月) 第一阶段:召开课题组会,讨论目前学校各班级在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问题指导全校班主任结合本班实际提出解决方案,并再次明确研究目标。 第二阶段:紧扣研究目标开展各种活动,以班级为主阵地,深入实践研究,收集相关的研究数据、事例等;总结阶段研究成果,写出阶段性总结报告和专题论文。
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和班级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牢牢扎根在班级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课题组成员应在日常的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围绕研究目标和研究重点进行实践探索,探索建设班级特色文化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方法。 初步拟定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开展研究工作: 1、根据研究方案和计划,对全校师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师生对班级特色文化的认识,收集师生对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建议,并整理、研究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 2、积累经验,就成功和不足之处写好自评,定期进行组内集体讨论,交流研究成效,完善研究措施。 第三阶段:收集、分析、整理资料,课题组研究成员撰写研究报告和专题论文,准备结题。 (三)成果总结和展示阶段(2015年7月) 总结研究执行情况,撰写研究论文,做好结题工作;申请结题,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
|||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
(一)近期成果: 1、通过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营造班级文化氛围,构建特色班级物质文化。 2、通过研究,结合各班实际,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建特色班级制度文化。打造班级精神,构建特色班级精神文化。 3、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构建特色班级活动文化。 (二)中期成果:搜集有关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资料,结合前期研究成果,探索出具有特色的活动模式; (三)远期成果:初步探索出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基本规律,并产生一定数量的理论成果,包括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编印印图片集、论文集、案例集等。 |
|||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