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片在圆明园全景复原沙盘中节选含经堂部分拍摄)
我很喜欢古代园林,喜欢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故事繁多的圆明园。圆明园是由相邻的长春园畅春园三个园子组成的昔日皇家御园,三园合一叫做圆明园。当然那个年代在西山脚下圆明园的周围还有许多附属于它的小园子。圆明园的美丽造景取材很是宽泛,有仿江南景致名园而建的园林小品,有仿诗词意境而建的类似桃花源的人生佳境,还有大量的佛寺,书楼,画廊,亭,台,轩,榭,廊,桥。
长春园在圆明园东侧,始建于乾隆年间,园子原是康熙年间大学士明珠的“自怡园”故址。长春园又是雍正皇帝赐给儿子弘历的园子当时叫“长春仙馆”,并赐名弘历长春居士。到了乾隆年间,乾隆格外喜爱此园,他用了多年时间亲自设计打造长春园,在四个方位不同的地域精心建景建园子,又在北部建了欧式的西洋楼景区,建了仿江南美景的苏州的狮子林,仿南京的如园和仿杭州的西湖的小有天园等园林胜景。长春园是乾隆皇帝御制的园林杰作,在长春园的淡怀堂北面有南长河,通过横跨南长河的石桥便可登上长春园面积最大的中央岛屿,中央岛也被叫湖心岛。
含经堂就修建在湖心岛上,含经堂金碧辉煌卓然而立,四周青山绿水环绕,建筑与山水林木相依,是长春园内气势恢宏大气磅礴的一组极其精美的建筑风景群。从资料中进一步了解到含经堂的主体建筑部分南北大约有300米,东西为150米,占地面积大约在四千多平方米左右。主要建筑分为三路,轴线纵向并列,当时建有大小宫殿近30座。含经堂始建于乾隆年间,是当时三十几岁的乾隆为年老之后归政颐养天年而建的一个处所。乾隆爷续后又在含经堂的北面见了淳化轩。淳化轩建成后主要是乾隆皇帝的藏书之地兼备皇子们学习读书的地方。当时《四库全书》的精缩就收藏在含经堂的专有书楼。含经堂后院的淳化轩还收藏着北宋《淳化阁帖》和历代帝王及王羲之等名家书法作品。乾隆皇帝十分喜爱书法艺术喜爱古帖名家字画,他还将《淳化阁帖》翻刻成石版并镶嵌在淳化轩两翼的回廊里,便于自己随时鉴赏。正因为如此的收藏,此处后续建起的殿堂被乾隆爷命名为淳化轩。淳化轩的藏书收藏的字画极其丰富,淳化轩周边的景致极佳,美轮美奂,山石叠加造景,神奇的太湖石数不胜数,现在矗立在中山公园的著名的嶙峋怪异的太湖搴芝石就是当年竖立在淳化轩庭院里的乾隆爷十分珍爱的玩石。遗憾圆明园的浩劫之中,淳化轩的书籍碑帖字画不是被掠夺就是被焚毁中华文明的绚丽瑰宝毁于一旦。想一想就让人悲愤不已。
空阔的视野中的含经堂的遗址很大,在遗址地基上复修整理的遗存清晰可见当年此处建筑的规模,大小殿宇,厅堂楼阁,花园假山。还可以看到在修复清理过程中出土的一批形式多样的石、陶、琉璃等不同材料的建筑构件,石雕残件上的浮雕工艺精湛绝伦。还在室内展馆中看到当年火烧圆明园大戏楼时地井中出土的已经被烧焦碳化了的柏木板材。面对这些建筑的遗址,石雕的残件,碳化的焦木,堆砌的太湖石,情感上无人不会不动容。
站在含经堂的遗址上,心情是及其复杂的,圆明园历经百年前的八国联军,英法联军的抢劫,火劫。饱经近百年来土匪,官宦,国人的木劫、石劫、土劫几番人祸劫难。特别是近代这几十年人口剧增,为弥补粮食不足,圆明园遗址上广居流民,填湖平地,开荒种地,围垦造田。原有的遗址遗存被破坏的荡然无存,园林的山形水系遭到了灭顶之灾,昔日的山清水秀,林木葱郁,花草芬芳,景色宜人的富丽奢华,万千气象的景致荡然无存,令人扼腕发指。近些年来虽然劫后的遗址开始引起关注,遗址公园开始被保护,但现有的管理,利益的驱使,经济效益的驱动,遗址公园的前途常被我们这些闲人挂在嘴上
,真实的感受如同五味不知劫后百年后的圆明园会是怎样,我不知这是不是杞人忧天!
圆明园全景沙盘中的含经堂及周围环境
来源于网络的数码绘画含经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