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
(2013-09-09 10:35:09)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立项号 |
|
课题名称 |
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
|
负责人 |
左俊伊 |
所在单位 |
长安区大兆街道中心学校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阅读教学是传统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讲风过盛”及“费时低效”的现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在多数课堂上仍是一句空话;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本来富有人文精神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却失去了生命的活力;课外阅读艰难、自主阅读空洞、目标阅读模糊、积累阅读无力、对话阅读重文本、实践阅读差能力、发展阅读无从谈起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新课标对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强调重视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叶老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观,也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依据新课标、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及中外教育家的自主阅读教学观等,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新的教育思维为先导,力求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框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培养会学习、会创新、会思维的高素质的“完整的人”。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阅读习惯。 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进行自主阅读,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通过课题研究,可以在学校范围内步建立一般的阅读教学流程,整理、编撰适合小学生阅读水平的名篇佳作的推荐及背诵篇目(片段),初步形成校本阅读教材,进一步探索阅读课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提高自己阅读教学的水平。 |
|||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
一、课题名称的界定: 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 极地选择要阅读的篇目。”我们这里谈的“自主阅读”指一种独 立的、进行批判性思考、做出决定并能实施独立行为的能力。 |
|||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
它包括阅读兴趣、阅读内容、阅读感悟、阅读鉴赏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生理学家发现,人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取的,也就是说,是通过阅读获取的。这就意味着,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与学习琴棋书画完全不一样,后者是一种工具性的 技能。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人注意捕捉周围的信息并处理信息。 阅读可以大大地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阅读是智力发展的指路明灯”。综观古今中外, 综观许多成功人士,他们在早期都有很浓厚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因此,如果我们在孩子早期就注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为此,《语文课程标准》作出指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要拓宽阅读的范围,不光是学习哪篇课文就阅读与之相关的一些书籍,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目前,在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对儿童的阅读日趋重视。近年来,我校积极地开展了各种阅读教学活动,加强了对阅读教学的探索和研究。 |
|||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培养求知欲,提高素质品味。 2、使学生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提高读书能力。 3、营造自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氛围;扩大农村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 4、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培养农村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6、让阅读教学在农村这块土壤里茁壮成长;,让课外阅读伴随健康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分析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现状; 2、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基本策略研究,探索小学生自主 阅读能力培养的基本课型和课堂教学模式; 持这种健康良好的阅读状态。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
|||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
问卷调查法、访谈、个案研究法、观察法等。 (二)研究过程: 参与对象:长安区大兆中心学校四至六年级全体学生(245人) 研究步骤:(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 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6月至7月) 1、提出小课题的立项申请。 一是确定自己的选题,确定研究目标和内容。 二是明确选题缘由和具体的研究设想。 2、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寻找理论依据。 一是文字资料。二是自己调查所获得的资料。三是体验材料。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 1、根据自己的研究设想进行具体的研究。 一是组织我校三至六年级语文教师阅读相关文本资料,并运用到自己的阅读教学中,理论的学习与阅读实践相结合。 二是组织我校三至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对自己所带班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详尽而深刻的分析,并开展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现状分类问卷调查,发动学生、教师以及家长代表,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范畴、阅读能力,并根据分析所反馈的信息,找到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对策。 三是进行课堂案例研究,根据对策调整、改进教学方法,完善阅读教学策略,并对案例进行跟踪调查。 2、做好研究过程中原始资料的记录、整理和展示,注重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意义的细节,对细节进行反思和改善,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在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反思存在的问题,撰写下一个阶段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2月至5月) 课题研究小组全体成员进行难题会诊,修改完善研究方案,针对会诊中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方面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专题教学研究,就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研究探讨出一种具有人文性的教与学的模式,并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撰写出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案例与研究论文,最后形成研究报告。 |
|||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
一、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教学心得,展示过程性的资料。二、撰写教学论文或教育叙事、小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三、整理小学生阅读的篇目及推荐给他们的书籍目录。四、初步形成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校本阅读教材。 |
|||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