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18-02-23 09:01:44)
标签:
三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题 |
分类: 试题习题篇 |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固体混合后体积(变化),重量(不变)。
3.一小截蜡烛和一整支蜡烛放在水里(都会浮在水面)。
4.一块苹果和一个苹果放在水里(都会浮在水面)。
5.一些固体在热水中能够(溶解),降温后又能与水(分离)。
6.把糖块放在水里先(下沉)后慢慢(溶解),把沙子放在水里先(下沉),但不会(溶解)。
7.把面粉和盐分别放在水中搅拌,盐(溶解)了,面粉(不溶解)。
8.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过滤)、(沉淀)、(蒸发)。
9.米和水混合,米难溶于水,米沉在水底,米和水分离的方法是(过滤)。
10.沙和水混合,泥沙基本不溶于水,水变浑浊,悬浮在水中,泥沙与水的分离的方法是(沉淀)。
11.盐和水混合,盐溶于水,用(蒸发)的分离方法。
12.做结晶分离的实验时,在(热水)里加盐,使盐(完全)溶解,一直加到盐(恰好不在溶解)为止。
13.液体没有一定得(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倒入什么容器她便是什么(体积)。
14.不同的液体存在着(质量)、(黏稠度)、(表面张力)的差异。
15.倒出同(体积)的蜂蜜、水、油,在(天平)上比比看,质量(蜂蜜)最重,(油)最轻。
16.把不同的液体同时倒一点在(斜)放的板子上,看流动的快慢,比较(黏稠度)。
17.把不同的液体用(滴管)滴在(腊)纸上,观察露珠,说明液体表面都有(表面张力)。
18.液体和固体一样,放入水中后,又的(浮于水面),有的(沉于水下);有的容易(溶解),有的不容易(溶解)。
19.喝刚烧开的鸡汤要防止烫嘴,这是因为鸡油在水中是(上浮)的,是我们看不见冒出的“热气”。
20.食用油倒在水里会(上浮),蜂蜜倒在水里会(下沉)。因为油和水比,(油)比较轻,蜂蜜和水比,(蜂蜜)比较重。
21.食用油(不溶于)水,蜂蜜(溶于)水
22.鸡尾酒是利用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配置的。
23.用清水很难洗掉油污,这是因为油污不容易(溶解)在水中,如果在水里加了洗洁精就很容易洗掉碗中的油污,因为油污容易(溶解)在洗洁精里。
24.“水火山”的形成是因为热水比冷水(轻)的缘故。
25.不同液体混合后,重量(无变化),体积有(变化)。
27.橡皮泥在水中会下沉,如果把它做成(船形),可在水中(浮起来)。
28.沉在水中的铝箔和(泡沫塑料)放在一起,会浮起来。
29.船在水中占的空间(越大),载重量就(越大)。
30.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量)来自由沉浮的。
31.死海海水的含(盐)量很高,人可以躺在水面上看书。
32,在水中加(盐)或(盐),可以使沉在水里的鸡蛋浮起来。
二.判断题
1. 固体都是硬的。(×)
2.固体混合后体积重量都会发生变化。(×)
3.面糊既是固体又是液体。(×)
4.固体受到很小的外力,形状就会发生变化。(×)
5.面糊和牙膏里面有水和固体,所以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
6.生鸡蛋里面的蛋清和蛋黄是液体。(√)
7.轻的物体放在水里都会沉下去。(×)
8.面粉、高锰酸钾、糖都可以溶解在水里。(×)
9.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把固体和水混合,如炒菜放佐料、搅拌混泥土。(√)
10.盐可以溶解在水里,但又能从水中分离出来。(√)
11.把一个苹果放入水中会下沉,而一块苹果会上浮。(×)
12.汤里加味精是水和固体的混合。(√)
13.面粉能溶解在水中。(×)
14.洗米是将水和悬浮杂质的分离。(√)
15.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轻重、大小有关。(×)
16.重量相同的物体,体积大的在水中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
17.不管怎样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都不会改变。(×)
18.人能在“死海”的水面上漂浮,是因为水里含有大量的盐。(√)
19.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可能在油中浮起来。(×)
20.某种液体烘干后有白色的残留物,这种液体肯定是盐水。(×)
21.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体积来自由沉浮的。(×)
三.分析题
1.牙膏是固体还是液体?为什么这样说?
2.将高锰酸钾放入水中,你发现了什么?
3.我们采用哪些方法来研究液体的性质?
4.有一只空杯子里按照蜂蜜→水→油 的顺序倒入这三种液体,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如果按其他顺序,情况又会怎样?
5.怎样才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6.潜水艇在水中上浮或下沉的道理。
7.用什么办法让鸡蛋沉在水底的鸡蛋浮起来?
8.渔民想让渔网在水中围城一堵墙,将鱼群包围住。我们用什么办法能使渔网在水中立起来呢?
后一篇:描写心情的好词好句好段和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