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建构区的指导
(2018-05-21 10:23:42)
标签:
教育育儿 |
分类: 教育教学 |
建构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区域活动。在建构活动中,幼儿能获得大量数形空间的核心经验,主要表现在积搭和接插各种作品的过程中和对审美规则的运用上,比如对称、有序排列、均衡等形式美的体现,需要运用到许多数学经验。由此可见,建构游戏是融思维、操作、艺术、创造为一体的活动,是幼儿阶段必不可少的一种体验,同时也是培养幼儿意志品质的有效途径。
1.形成了在建构区活动中促进幼儿良好意志品质培养的教学策略。
(1)优化区域规则,培养大班幼儿意志品质。
(2)优化区域活动环境,培养大班幼儿意志品质。
(3)丰富建构区域活动的内容,培养大班幼儿意志品质。
在建构实践活动中,我们将活动分为:一是“放羊式”,即幼儿协作商量,自行制定搭建内容,自行选择搭建材料进行自主搭建;二是“任务式”,即教师依据主题活动内容布置最近搭建的任务,要求幼儿必须按照要求完成,从而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
(4)多样性的操作材料,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
英国的一项对幼儿的研究发现,幼儿在97%的自由游戏期间会使用玩物,我们的观察研究也证明,无论是陌生还是熟悉的玩伴,无论是进入新的活动区还是熟悉的活动区,幼儿首先是寻找可玩或想玩的物品,使用材料的游戏行为平均达96%以上。也正是如此,游戏材料对幼儿早期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才值得我们去关注。
建构游戏是幼儿通过操作各种建构材料,运用思维、想象和动手操作,创造性地反映作为生活的游戏,他融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与一体。建构游戏不仅能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和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幼儿在协商,谦让、轮流的游戏气氛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培养意志品质,从而实现幼儿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1. 丰富多样的材料投放。
我们知道,不同的种类的游戏材料会诱发幼儿开展不同类别的游戏,而不同类别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不同领域又有特殊的意义。因此,提供各类游戏开展的相应材料是区域活动材料丰富化的基本要求。要使幼儿在建构区域活动中获得更加丰富的经验,还必须在基本材料中添加辅助材料。例如,在搭建“我心目中小学”时,除了搭建活动的基本条件(积木、插塑类)外,还提供了树形积木、国旗、彩色积木等辅助材料,不但增强了建构行为的目的性,还丰富了幼儿的游戏情节。随着活动内容与活动材料的变化有增有减,幼儿建构的持久性就能延长,反之则较短。
2.充足的材料投放。
这里所说的材料的数量多,并不是说单纯的材料数量上的多少,也不是说材料越多越好。判断一个活动区材料是否丰富,我们应当依据幼儿行为的积极性与消极性进行材料投放的增减,而非材料数量上的多少。
3.充足的时间与空间。
我们都知道建构区被誉为“塑造工程师的地方”。在那里,我们常常会听到幼儿的许多宏伟计划:“我要搭长城”,“我要建公园”,“我要盖我心目中的小学”,他们往往热衷于参与这些富有创造性的能实现自我构想的活动。但同时我们大家也知道,建构区需要有相对宽敞的场地,便于幼儿搭建,避免幼儿破坏他人的作品,同时也能留出展现和保留幼儿作品的空间地面要干净平滑也可在地板上铺有较平整的。材质较硬的毯子或地垫。同时我们还知道每次在幼儿建构活动结束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幼儿还沉醉于自己的作品中往往不想停下来;还有的幼儿,不愿意拆掉他们的作品,面对这种情景教师应该在结束前几分钟提醒幼儿时间快要到了,使他们有心理准备,对于成功的较完善的作品,可请作者向大家介绍,并保留一段时间。同时对于对未完成作品的幼儿,教师可适当的延长他们的活动时间或者是保留未完成的作品,以待孩子下一次活动继续完成任务。当然这是一个时间较长的建构活动,我们不要因为时间紧或者空间不足而拆分幼儿作品。
4.有目的有层次的投放材料。
大班幼儿对各种材料都感兴趣,哪怕是简单的数块,也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他们在体力和智力上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根据游戏的情节发展需要有目的地选择多样化、复杂化、富有挑战性的投放材料。我们每一次投放的材料,品种不要过多,一种一种的投放较好,让幼儿熟悉这种材料的特点和搭建方法之后再投放新材料,每次投放新材料的数量都不易太多,避免幼儿争抢。
(5)教师的指导策略,培养大班幼儿意志品质。
《纲要》指出:“教师在游戏中要发挥观察者、组织者和协调者的作用,正确处理教师在游戏中的地位,注意角色身份的转换。”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主动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索学习。让幼儿自主决定“我想玩什么,和谁一起玩,怎么玩”,决定游戏材料、方式、内容及玩伴,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意愿进行游戏。但幼儿的自主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为了完成一定的教育目标,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参与。
特色的建筑物、风景图片,并将这些图片贴在建构区的墙面上,以及张贴一些建构的步骤图,让幼儿不仅欣赏这些美丽的建筑物,更多给幼儿一定的启发,让孩子既增长了见识,又学习了本领。其次,教师注意指导的循序性。在每次投放材料之前,教师都可给予详细的指导:介绍材料的名称,和幼儿讨论材料的特点和用途,建立材料使用、归放的规则等。最后,在幼儿搭建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搭建能力弱的幼儿提供帮助。比如,教师和幼儿参与的平行游戏或者在幼儿对新材料有一定构建经验的同时,教师可提取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思考。最后师幼的有效评价也对幼儿持续性的建构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例如,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反映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解决的方式,真实反映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进行评价,教师还可以组织孩子评选出最小声音奖、最乐于助人奖、最有创意奖、收拾材料最快奖等来激励幼儿,使他们获得快乐感、成功感和满足感。
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我没有过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发掘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它进行仔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这段话说明了观察,对于成功的意义。活动区的幼儿活动,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幼儿的绝好机会,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客观的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参与活动的状况,使用材料的情况以及交往等行为表现的认知水平,收集到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他们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发展上的个体差异,深入的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进而更好的创造,促进每个幼儿健康成长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