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的速度 时代的步伐
江山锦绣美如画,心驰神往向天漄。高车专车行相宜,相随相伴迎彩霞。
三十七天游半壁,盛情盛况任史夸,巡访纪行谢君侠,两滩深情恸天下。
我们9月20日从兰州出发,和天水战友赵建云同乘一列动车,21号到达洛阳,开始
半壁巡游的第一站,从洛阳岀发到石家庄,从石家庄赵建云去衡水老家,我们到北京。从北京到张家口,返回北京。尔后从北京直达哈尔滨,从哈尔滨到长春,从长春到沈阳,回到北京。从北京一路南下,到达郑州。在洛阳时和季双亭、于君燕约定,一起去许昌,尔后,一路同行,从许昌到漯河、信阳,孝感、经汉口转宜昌、游三峡、到达重
庆、阆中、德阳、游广元皇泽寺、到宝鸡,历时37天,10月27日告别宝鸡战友、朋友,季双亭、于君燕返回洛阳,我们返回兰州。
原计划将纪行一起完整发出,但由于内容太多,只好分章段发出。
相聚重庆
当我们打的冒雨从信阳赶往孝感时,李瑞华和夫人张金霞正在新疆旅游,当他看到我和双亭在孝感时,为了不耽误重庆相聚,他们没敢坐高铁,乘飞机赶回重庆。瑞华的这一举措,听后让人动容,这种战友情怎么形容都不为过!还有周良伦的夫人陈世珍,刚动过手术第三天,也来重庆参加聚会,听后让人泪目!二十多年没见面,见到杨玉厚、王开友,也让我们激动不已!1964年8月,部队在海宴县举办新闻报道员培训班,一个连一个报道员,三连派我参加,在221时,有很多珍贵的历史瞬间,场景,场面,都值得记录下来,但当时为了保护最高核心机密的需要,规定了极苛刻的保密纪律,
不允许室外拍照,就连64年的军事大比武,64年10月的欢庆胜利,也没有留下一个镜头,一张照片。
1968年,我到司令部军务股当参谋,杨玉厚在保密室当保密员。有一次饭后闲聊,听他讲王安三难苏学士的故事。历史课听过讲王安石变法,听过乌台诗案,但讲的这么生动、具体,还是第一次,让我知道他的文学功底,让我一下爱上了研读文学,是我喜欢文学的启蒙老师。他也常夸我是文武双全,这是在鞭策我努力进取,告诉我学无止境。没有兄长的启蒙,没有我今天厚实的文学积淀。
我们到了重庆,当晚,李瑞华和夫人张金霞,设宴款待我们,杨玉厚和夫人王开友,周良伦和夫人陈世珍,李志录,参加欢迎宴会。第二天中午,杨玉厚和夫人王开、晚上周良伦和夫人陈世珍,又分别设宴,欢迎我们到访重庆,回望军旅,感慨万千,不尽长江滚滚来。在金银滩,在戈壁滩,为了共和国核武器研制事业,宁舍生命,不辱使命,把青春年华献给了共和国的核事业。在金银滩,每个月至少少吃三十立方的氧气,在戈壁滩,每个月至少又多吃一公斤沙子。两滩撑起了民族的脊梁,我们无怨无悔,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想起两滩,看到战友,千言万语,万语千言,说不尽道不完。瑞华、玉厚、良伦,三位战友的致词,炽热的盛情,超过了高度白酒的酒精度!主人敬宾客,宾客敬主人,宾客主人互敬,一轮又一轮,一番又一番,盛情盖过白开水的沸百度,战友相逢,碰杯方恨千杯少。二十多年没见的陈隆宇和夫人,也来宴会作陪,看到他身体健康,神清气爽,让战友们都感到高兴、快慰。
第二天上午,周良伦、李瑞华,陪同我们乘坐重庆轻轨,到高铁站乘坐高前往阆中看望战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