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如何保持自律?做一个真正的自律高手,其实很容易

标签:
转载 |
相信一聊到自律这个话题,一定会勾起许多人心底那份积极向上的动力。
因为凡事与自律挂钩,在我们大多数人的概念里,都会是一种令人向往且高不可攀的生活理念。
譬如,自律的人,生活规律,从不熬夜;自律的人,体态优美,经常健身,自律的人,工作与学习都很突出,他们不放过任何可以提升自己的机会。
所以,一提到自律就会让人联想到这是一个特别优秀的人,而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也是我们很多人在成长中为之奋斗的目标。
但到了现实生活中,在你我这样许多普通人的身上却会存在着一种终极障碍,那就是人类天然的惰性,大脑的不爱思考。
于是自律这件事,也成为了我们普通人想要成长为优秀的人之间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
那为什么还是有人可以做到呢?今天的文章就为你分享这里面的秘密。
自律就等于是好习惯的养成
什么是自律?
你在生活中去践行好的习惯,就是自律的,所以,自律其实是我们每个人的习惯形成。
例如,不熬夜,早睡早起,经常跑步锻炼身体,很少吃高油高糖类食物,不沉迷于短视频与游戏,把大量的时间倾注在提升自己和工作中,这些都是好习惯。
那么,习惯是怎么养成的?
其实,无论是好的习惯还是坏的习惯,它们的形成都需要经过无数次的重复行为才能真正地产生。
而且,这些习惯的形成都有这样一样的循环回路:行为的发生-得到奖赏-强化行为。
因此能让你乐此不疲进行下去的一个行为,一定是你在做它的过程中得到了奖励。
譬如,早上醒来后,许多人都会赖床一段时间,习惯性地拿起手机刷一会,而这个行为背后的奖赏是什么?
是各种娱乐信息可以刺激你多巴胺的分泌,产生愉悦感。
而且一想到接下来一天你在工作中要一直忙碌着,就更没有属于自己放松的时间了。于是就想着趁着早晨的时间多刷会手机,从而这个早起赖床玩手机的行为在得到奖赏以后,日复一日的也就被强化了。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变得更自律,这其中一定离不开一件事能给我们带的奖赏。
奖赏决定着自律的养成
什么是奖赏?奖赏就是驱使着你去做一件事的动力。
你一定有过这样一种感受,在看完一段短视频后,总会不自觉地想要去刷下一条,总感觉后面的内容永远是更好看的。
而这种驱使你想要不断刷下去的「奖赏」,其实是想要寻找更加刺激的娱乐内容,来填满你此刻空荡的内心。
同样,喜欢喝奶茶、吃甜食、玩游戏也是如此,这些行为背后的奖赏,都是在刺激多巴胺的分泌,奖励你一下,你爽一下。
那结果呢?长此以往你就会成瘾,一味的追逐爽一下,慢慢的你会搞不清楚是自己想要,还是身体的渴望驱使着你在追求更多的多巴胺。
所以,奖赏会培养出更多的坏习惯,但同样奖赏也可以让我们变得更自律。
例如,你想要健身减肥,但却总是失败,这是因为没有抓住背后的奖赏。
但如果我们可以在锻炼时,不去追求一个固定的标准去执行,每天必须摄入多少热量,完成多少的运动量,而是把只追求体重的改变,转化为身体与心态的获益。
如,跑步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长期玩手机造成的不良坐姿,带来的颈椎不舒服,腰疼背疼问题,都被改善了,心情和体力也比以前好了。
那么,这些给身体上带来的正反馈的奖赏,其实也会慢慢地让你把锻炼变成一种习惯,驱使着你乐此不疲的继续做下去。
我们的大脑天生就是短视的,它总喜欢在看到回报时,才会更有动力地去做一件事。
因此,如果你要去做的事情需要长时间后才能获得回报,就一定要学会给自己的每个阶段设置一份奖赏。
在日常中,你还可以将你的未来愿景在大脑里可视化,这样你也能更有动力地朝着心中目标前进。
习惯与神经元之间的关系
其实,我们一切行为的本质,都是在建立神经元之间的关系,学习如此,习惯也是如此。
比如,说到「蒙娜丽莎」时,我们就会立刻想到「微笑」,这就是因为大脑中储存了「蒙娜丽莎」与「微笑」的神经元,而当它们其中一个被提起时,这两条神经元也会被连接起来。
而这也是我们一切行为形成的模式,当大脑中的神经元不断的建立更多、更复杂的联系时,然后就会形成习惯、知识、能力,来构成我们的思维,认知。
保持自律和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我们在最初做一件事情时,它的神经元连接还没有初步形成,但如果在生活中被使用的次数多了,它就会被不断地强化。
而这时,你想要再去拆分它,所需要的难度也会随之增大。
所以,如果你想让自己的某个行为一直地保持下去,那就经常反复性的去重复这个行为,于是一种技能或是一个知识点就会牢牢的扎根在你的大脑里了。
写到最后
村上春树曾说,当自律变成一种本能的习惯,你就会享受它的快乐。
是的,真正的自律,从来都不是用痛苦来做底色,只要用对了方法,就可以轻松践行。
所以,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自我不断优化的路上,找到属于你的奖赏,然后反复的去做,直到好习惯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彻底地扎根在你的脑海里。
这样,属于你的自律之路也会越走越顺畅。
愿我们都能拥有轻松自律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