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评《年月日》

(2017-11-12 08:57:09)
标签:

文化

《年月日》读后感

阎连科是人民大学文学院的教授,作品无数,中外文学奖也获得过无数,有人说他是中国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又有介绍说日本文学界最关注中国的三位作家是莫言、阎连科、残雪,阎连科应该是中国文坛上的巨星,应戴老师的要求,原生态文学院读书会开始读阎连科的作品《年月日》,当这本书快递到我手上时,发现《年月日》一书用年月日作为书名,其实是由七篇短篇小说组成,《年月日》只是其中的一篇。

我用一句话粗落地概括七篇短篇小说

《耙耧山脉》写耙耧山村的悲哀,小村长的丑态。

《黄金洞》人心不足,色欲横流,人为财死,争来争去一场空。

《年月日》有一种精神叫坚持,有一种坚守叫希望。

《耙耧天歌》母亲的爱大于天,她可以用生命,用一切去换取孩子的幸福,用自己的骨头与血液来医治自己的孩子。

《朝着东南走》有家的地方就是最太平最快活的地方。

《小村与乌鸦》人是会变好的。

《黑猪毛 白猪毛》人的命运往往是由一根黑的或者白的猪毛来改变。

我通读了这7篇短篇小说,发现作者在变换着角色,把自己写成憨子,写成傻子,站在我的角度大胆的去看去写,是之前我看过为数不多的小说中很少见到的手法,把文中的主人翁写成作者本人,作者是演员一会演大人,一会又扮演小孩,作者成了导演,成了编剧,成了主人,他写了别人不敢写的不能写的,他写了别人想写没写的。有评论说他是最具争议的作家,不管怎样,他写得很精彩,他把黄土地上劳作的小人物写活了,他把耙耧山写成了小说,写成了故事,写成了名篇,写进书里。

《年月日》总的看上去就是讲述,大旱之年耙耧山的一位老人先爷,一只盲狗,一棵玉蜀黍的故事,先爷四个月的坚持,用生命呵护着一棵玉蜀黍,一棵耙耧山人生的希望,先爷与天斗与地斗与老鼠斗与狼斗,一个人在没粮没水的环境中如何生存,小说写到了绝地,写到了誓死守护一棵玉蜀黍的境界,故事真切感人,有一种震撼力影响力,有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耙耧山人的毅力,先爷是耙耧山人坚强活下去的丰碑,先爷是伟大的,先爷的精神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

读到《年月日》文中的干旱,这篇短篇小说有着现实的教育意义,感觉我应该珍惜水,不能浪费水,先爷为能得到水要跑到四十里地外,要在狼嘴里争水吃,水来之不易。先爷没吃的在地里找村里人种在地里没出的玉米吃,在各家能存放粮食的地方去找,在老鼠洞里找,吃完了玉米吃耗子,吃完了耗子只能自己挖掘坟墓等死,先爷不是孤单的,先爷还有一条有情有义的盲狗陪伴着,与他同生死共命运,一起老死饿死都不相互吃了对方。活在当下我们在选择吃米饭还是吃馒头时,爱惜粮食,光盘行动尤为重要,试想我们也活在此景中,是不是要饿的人吃人,只是听父辈们讲过,人饿了吃过树皮,吃过观音土,能吃的东西人们都吃,闹饥荒物质贫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感谢生活,感恩活在这太平盛世物质丰富粮食充足的时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做客定兴》
后一篇:《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