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第五章简述
(2013-07-08 23:49:25)
标签:
真理赐给仇敌宝座杂谈 |
分类: 证道 |
罗马书第五章简述
王天鹏
当你进入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崭新的世界在你眼前展开,而这个崭新的世界,是对所有的大学生平等开放的。无论你在中学的时候是第一名,还是最后一名,跟现在都没有关系了。一旦进入大学,大家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大学的一切每个同学都有份,没有任何人享有特权。
把这样的一个观念存在心里,对我们明白罗马书第五章会起到一定的帮助。
连接罗马书第五章,保罗在四章的最后一节这样说:“耶稣被交给人,是为我们的过犯,复活是为叫我们称义。(或作耶稣是为我们的过犯交付了是为我们称义复活了)” (罗4:25)
我们信的是一位主,死是他,复活也是他。他的死为我们成就了一部分工作,他的复活又为我们成就了另外一部分工作。当我们把信心建立在他的身上时,这一切都要成为了我们客观和主观的经历。
这里说到“耶稣被交给人”(包括他的受审、受辱、受刑、受伤、受死、等等),“是为我们的过犯”,“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耶稣基督代替了我们一切的刑罚、痛苦、罪恶、过犯,我们的一切肮脏污秽因他的代受不再被纪念了,都跟他一起带进了死亡里去,与他一同埋葬,不再见踪迹。再也找不到了。
但是我们所信的主,不但是代替死亡的主,还是为我们复活的主。他的复活所带来的是让我们在神面前称义。
以前我们曾讲过,得救是人把你从水里、从灾难里救出来,称义,是指着被救出来的人如何怎么样更好地活下去。两者虽有相关,但却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是你离开了中学,一个是你进入了大学。
保罗在第五章一开始,就解释了称义的内涵是什么。
“我们既因信称义,”(罗5:1上)
为了这句话,保罗在之前花了很多的精力,从许多方面来论证说明,如果你已经清楚明白了保罗之前所讲的“因信称义”,并且你也进入了“因信称义”中,那么,就代表着你已经离开中学,开始踏入大学的门槛了。你以前在小学、中学所犯下的错误,一切答不出来的题、一切没完成的作业、一切的懒惰等等,统统已经取消了,你现在的面对的,是大学校园,大学生生活崭新的一切。
这一切都包含什么呢?
“我们既因信称义,就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罗5:1)
第一、当你称义的时候,你就和神重新和好了。
“我们又借着他,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 (罗5:2上)
第二、一个称义的人,同时他也进入了神的恩典中。
“并且欢欢喜喜盼望神的荣耀。”(罗5:2下)
第三、一个称义的人,同时也是欢欢喜喜盼望神的荣耀的人,这个盼望的核心是神的荣耀就是你的荣耀。而且,这个盼望是神恩典内容的一部分,存在在恩典之中,不是因为信带来了盼望,而是当神的恩典临到你的时候,盼望随之也就进入你的生命当中。
本来你只是一个非常向往大学生活的人,现在是大学的校徽即将戴在你的胸前。
你在中学时可能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学生,也可能是最调皮捣蛋的一个,但是当你进入大学校门的时候,大学的学士帽在向你招手,每个人都重新有一个平等的机会去得这个奖赏。以前的一切都过去了,你可以统统地忘记,你只要努力面前的,向着这个标竿直跑。
这是保罗在这里讲到因信称义所带来的福气。
以前一切律法良心的控告,所有的犹太人、外邦人被定罪,今天因信了耶稣,这些可怕事情都已经过去了,耶稣把我们所有的过犯完全代替了。并且复活的耶稣将带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称义境界。
只要你接受耶稣作救主,不但他的死代替了你的死,同时,因他的复活所带来美好的一切也要成就在你的身上。没有一个人因为信了耶稣只是过犯得以赦免,人却没有称义。这一切都是耶稣为你作的,跟你信的时候一开始明白多少,知道多少没有关系。
你因信,他就担当你一切的过犯,让你从神的审判上得以解脱,使你得救,同时,你因信他也一定称你为义,也就是说,世界任何一个人,当他称义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不与神和好的,也没有一个人被称义却不在神的恩典之中,每一个称义的人,神都有一个荣耀的盼望给他,这个盼望关系到你知道不知道,这些产业、这个荣耀的呼召是属于你的。
你要是不知道,虽然你被称义了,这一切都已经是你的了,你已经进了大学的门,你可能还会松懈,天天躺在学校睡懒觉,而你如果清楚明白地知道,那么你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如同五章三节所说:“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你会在与神相和,站在神的恩典中,盼望神的荣耀这些事上站立得稳。
那我们不知道不明白怎么办呢?保罗告诉我们说,没有关系,从五章的六节至二十一节,他用各样的话把这件事情给我们解释清楚,让我们心里面的忧虑疑惑可以完全被除去。
首先他让我们明白,至所以会有如此美好的事实发生,是因为有神的爱在背后。在这里可以这样说,罗马不但把神的福音讲明,更把福音的根源一层一层向我们显明,每一次显明都让我们看见神更深的心意是什么。
从第一章十八节“原来神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这是福音的第一个源头,因为我们不虔不义,所以神要审判我们,但在审判我们以先,神先为我们预备福音,神借福音施行拯救,使我们能够悔改,使我们能够脱离他的审判,免去他公义的忿怒。
到了第三章二十四节“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这可以说是福音的第二个源头,也可以说是福音更深一步的源头。在神公义的审判后面,更深之处,有一样宝贝叫神的恩典,福音从神的恩典流出来,掩盖了神的忿怒与审判。对我们而言,这个恩典超过了神公义的审判,福音不但是神的公义,更是神的恩典,所以保罗称之为恩典的福音。我们因信称义,就得以进入所站之处,正是这个恩典。
第五章八节“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福音的第三个源头,也是比公义审判和恩典更深层次的源头。
这个源头虽然美好,但是人对它的误解也非常多。一提到爱,人自然会想到抽象的感觉。有谁觉得神在爱我呢?五章节说“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
有些人会问:我怎么没有这个体会、没有这个经历、没有这个感觉呢?
在此我们想说,任何一位读过哥林多前书十三章的基督徒,都应该非常清楚爱绝对不是一种感觉。既然爱的本质不是感觉,你要经历它就不是用你的肉身感觉去经历了,既然这样,我们又怎么样才能去经历它呢?保罗说:“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弗3:18-19)这爱,人是没有办法去测度它,但你可以与众圣徒去试着一同明白它,借着保罗的话与保罗一同明白它。
爱到底如何明白呢?其实这话不难明白。
如果一个孩子,不懂事要离家出走,来向你诉苦,说:“我爸爸不爱我。”你听到这话,你一定会劝他,告诉他爸爸很爱他,并且你会举出很多的例子来说明他爸爸是爱他的。而你所举的一切例子都是要让孩子明白,爸爸为你做这个,为你做那个,都是爱你的表现,你难道不明白吗?
这里也是一样,保罗首先就是让我们明白基督的爱,保罗的意思不是让你去追求一种爱的经历,神的爱好象通电一样,“刷”一下子通过你的全身,不是这样的。保罗意思是说“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5:6-8)
耶稣基督钉十字架,就是神的爱厚厚的浇灌下来,我们从蒙恩得救,一直到进入神的荣耀,从头到尾,都是在他的爱的怀中,在他爱的浇灌底下,因着对这爱的明白,让我们知道,我们在一切的患难中,依然能够欢欢喜喜的,使我们明白,我们能够在世人看为不实际,甚至几乎是空想的盼望,最后不至于羞耻,反而得到大荣耀的盼望。
我们能够从神的审判底下进入到神的恩典已经是不得了的事情了,现在保罗又告诉我们,在神的恩典背后还有一个力量叫作神的爱,恩典加上爱,更叫人意外的惊异了。
“因耶稣基督一人恩典中的赏赐,岂不更加倍地临到众人吗?”(罗5:15)
爱不但成就了恩典,成就了福音,而且爱还有一个加倍的能力。爱使我们从神的审判底下进入到神的恩典里,爱还要带我们从加法进入到乘法。
圣经中有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浪子的比喻。
主耶稣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小儿子要求父亲把他应得的家业分给他,此时,作哥哥的没有说话;小儿子把分得的资财收拾起来往远方去,哥哥没有说话;小儿子把自己的资财浪费尽净,哥哥没有说话;小儿子穷苦起来,去投靠一个人,被打发去放猪,哥哥没有说话;小儿子醒悟过来,要回到家中,向父亲忏悔,哥哥仍没有说话;父亲显然每天都在门口盼望小儿子的回来,哥哥也没有说话;远远看见小儿子回来的身影,父亲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小儿子连连亲嘴,哥哥还没有说话;到了父亲吩咐仆人,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小儿子穿上、把戒子戴在他的指头上、把鞋子穿在他的脚上、又把那肥牛犊宰杀了,叫全家人吃喝快乐。这一下子大儿子不行了,他生气了,为什么生气?不是因为弟弟回来生气,不是因为爸爸原谅弟弟他觉得不应该,但是在这个加倍的原则上他过不去了。
这个弟弟,实在是吃喝嫖赌,自作自受,如今他虽然浪子回头,自愿作个雇工,你作父亲的不让,仍然让他作儿子,这也就罢了。只是我服事你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但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他一来了,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
就这个,哥哥过不去了。
“罪在哪里显多”,(罗5:20)应该是刑罚也在那里显多才对,你把他的亏欠和刑罚一笔勾消了,这算是你的恩典,这已经足够便宜他了。怎么可能罪在哪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呢?这种的算术法,就把大儿子给算糊涂了。
然而,父亲又是怎么说的呢?父亲却一点也不糊涂。
父亲对他说:“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路15:32)
父亲非但要大儿子欢喜快乐,还特别声明这是一件完全合理的事。
这样加倍的算术法到底是怎么算的,罗马书五章把它算的清清楚楚。
“只是过犯不如恩赐。若因一人的过犯,众人都死了,何况神的恩典,与那因耶稣基督一人恩典中的赏赐,岂不更加倍地临到众人吗?”(罗5:15)
“若因一人的过犯,死就因这一人作了王,何况那些受洪恩又蒙所赐之义的,岂不更要因耶稣基督一人在生命中作王吗?”(罗5:17)
弟兄姐妹,如果你能读懂罗马书五章这段经文,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难道不为上帝的算术法拍案叫绝吗?你难道不从心底里发出感谢赞美主吗?
说实话,如果从严格的意义来讲,认罪是一回事,蒙赦罪又是另一回事。你可以认罪,但神不必要非得赦免你。你认罪是应当的,因为你本身就有罪,而你的认罪绝对不是什么功德,好可以到神那里得奖赏。而今天神给我们的恩典,不单单是赦免了我们的罪,让我们不至于在罪中灭亡,而且还叫我们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永生。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
这里的“反”字,恰恰是罗马书所讲的加倍的恩典。
神的爱不但使我们进入我们所不配得的恩典,并且让这些恩典加倍地临到我们这些不配的人,如果每一个基督徒都明白了神对待这件事情的心意和安排,就不单与神和好,而且以神为乐。
如果哥哥能明白父亲的心,他早就应该回到父亲和弟弟那里,与父亲弟弟一起吃喝快乐。
这段经文,应该对每一个基督徒都是极大的帮助。马太福音20章雇工的比喻,最早进来的人也是如此发怨言,但主的态度非常明了:“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因为我作好人,你就红了眼吗?”(太20:15)
有人说,基督教太不讲道理了,有人修桥铺路,一辈子做好多善事,却要下地狱,强盗杀人放火,临死时就一句话,反而进天堂。
这种以乘法计算的恩典,实在是世人无法明白的。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里说:
“身上肢体,我们看为不体面的,越发给它加上体面。不俊美的,越发得着俊美。我们俊美的肢体,自然用不着装饰。但神配搭这身子,把加倍的体面给那有缺欠的肢体。”(林前12:23-24)
每一个基督徒如果都能够体会神的爱,体会父亲的心肠,明白加倍的原则,神的爱就必然加倍地流露在他们中间,加倍地浇灌在他们心中。
今天我们有很多人,对因信称义的道理很清楚,可是虽然知道自己与神和好了,却不敢以神为乐,除非觉得自己的属灵光景非常的好、与主的关系非常近,要不然,他就会退到一边,躲在角落里,尽管父亲已经把上好的袍子给了他,他仍然不敢穿,觉得自己不配,肥牛犊宰了,做好端到他面前,他也不敢吃,以为自己不该得。
得救嘛,我明白,得永生,我没把握。成天担心万一我犯了错,神会不会惩罚我?会不会不要我了?这样的基督徒不是很可怜、而是太可怜了。
这就好象一个大学生,脚已经踏进大学校园的门了,还在担心自己在幼儿园时候那些还没有答完的题、那些没有交的功课。
我们绝对不是在神面前完全死透了才与神和好,仍是因为神儿子的死就使得我们与神重归于好;我们得救,更不是我们身上有复活的表现,而是因为神的儿子从死里复活了,所以我们借着他从死里复活而得救,圣经鼓励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4:16)
基督已经替我们死了,我们也把自己归入到他的死里,但我们还没有死透;基督复活了,我身上也有一些基督复活的能力,但是就我现在的样子,还远远达不到基督复活后荣耀的地步。
明白自己的现状当然无可厚非,但如果这样的认识成了你跟神之间的距离、隔阂、拦阻,造成了你信心上的软弱和不足,那这种认识就百害而无一益了。从另一方面讲,你仍然还在担心父亲对你的看法,而忘记了父亲对你无限深厚的爱了。
保罗在五章将耶稣基督的死与生分开来讲,不是说这两件事可以分开来讲,而是要我们更清楚地明白,我们在神的救恩里所承受的产业有多么地丰盛。
同时,保罗又把信心与知道分开来讲,如五章一至二节,保罗讲到我们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恩典中,到了三节,保罗没有说因为信以至于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而是说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信心与知道有很大的区别,到了第六章至七章,这种区别就更明显了。
我们所信的很简单,是耶稣基督,但是耶稣基督的死与复活,如何把我们带到怎样的境地,这个神要我们知道,要有悟性上的明白,从而满心知道神旨意的奥秘。
也许你又会问了:“不知道和知道有什么不同?难道不知道会使我不得救吗?”
当然不是。但是神让你进大学,而你却不知道大学里要学什么,掌握什么,明白什么,也不知道大学所学的内容和你的将来有多大的关系,大学教育能够给你带来什么美好的前景,如果这些你一概不知,你又如何作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呢?你又如何对得起辛辛苦苦培养你进入大学的父亲呢?你又如何对得起那位召你出黑暗入光明国度的神呢?
盼望神能开我们众人的心,使我们在读经的过程中不单单只读让我们很愉悦的经句,背的通顺流利,而还要进入到这些经句的背后,去深切地明白神的救恩、神的心意、和神的计划是怎么安排的。
进入罗马书第五章,再也听不到辩论的声音了,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与保罗进行辩论。在本章中,保罗已经带领我们进入神的恩典,以及神恩典中的各样美好。如果一个不懂神恩典的人,即使神给你提问的机会,恐怕你连问都不知道从何问起。
但是一旦我们把恩典与爱的原则讲清楚,底下又有人会问了。
第六章一节,“如果你说罪在哪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的话,那么这样怎么说呢,我们是不是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显多吗?”
保罗的答案如何,请看罗马书第六章简述。
罗马书第五章讨论问题及答案:
一、请用十句左右的话,把保罗从第一章到第四章结尾的主要论点与思路,做一个简述。到目前为止,凡与“神要审判罪人、又用信福音之法拯救罪人”这个主题相关的问题,还有没有漏下未问、未答的?保罗对因信称义的讲论虽无可加□,但除了亚伯拉罕之外,你能否从旧约中举出其他因信称义、或因信得以逃脱审判的例子?
二、顺着前面的思路,你以为在第五章里保罗应当讲什么?
五章里保罗应当讲什么?
三、第五章怎么分段?各段落的主旨为何?与面几章的法庭辩证气氛比较起来,第五章有何特殊之处?为什么?
四、到目前为止,一个人对这救恩的信心,已经可以在他身上发生那些功效(使我们得到那些神前的赏赐)?当我们在信的时候,信什么?这些赏赐是否需要你各别地去求(比如有人说决志时若不说与神和好、就得不着与神和好、只蒙赦罪)、还是借着同一个信心都加给了人?如果是后者,为什么在不同的人身上似乎不能发挥同样的功效?
五、什么是“因为知道”、不用“因为相信”?三至五节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保罗在第三、五、六、十节一连用了四次因为,文法上彼此怎么串连?这一段还有那些地方可以加上“因为知道”来加强寓意?
六、当你头一次读懂这章圣经的时候,心里是何感想?请从中挑出一、两句圣经,来阐明这一章所启示的道理。
七、五12-14保罗有关罪与死的观察,可能是从那些旧约圣经经节而来?他对罪与死的说明,与一般人的想像有何重大差别?他读圣经的方法对你有何启发?
八、你觉得保罗接下来要讲什么(或者说反对的人还要往下问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