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瑞安木活字印刷术

(2013-03-16 16:00:20)
标签:

文化

活字印刷

分类: 纸上艺术
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展示馆
      11世纪,北宋庆历间(1041-1048)中国的毕升(约1041- 1051)发明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的诞生。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木活字印刷术经过近千年的历史演变,以古老的风貌隐居在深山老林之中的东源村。2010年11月16日瑞安木活字印刷术以“中国活字印刷术”之名被列入2010年“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世人目光再次聚焦这个神秘的古老技艺。

http://s14/mw690/bf644fbegd82aea5f100d&690
东源活字印刷字版

http://s13/mw690/bf644fbegd82ae77a716c&690  东源活字印刷作坊 

       瑞安东源村木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已知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是活字印刷术源于我国最好的“实物明证”。下面由“活字印刷”国家级传承人——王超辉来揭开其神秘的工艺面纱。                             
http://s1/mw690/bf644fbegd82aeb960850&690                                      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展示馆庭院                      
http://s3/mw690/bf644fbeg071ad4ca0d82&690                                           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展示馆走廊
历经800多年传承24
      木活字印刷术至今有800多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初。当时隐居在福建省安溪县长泰里的王氏先祖王法懋开始用木活字印刷进行“梓辑”,后来在明正德年间,王法懋的后裔由闽迁入浙江平阳,清乾隆元年(1736年)又迁入瑞安东源,“化俗谱之修”的木活字印刷术就此落地生根,因此东源人自古就有“修谱”的传统。按王超辉的话,是“修谱”留住了一项“世界非遗”。

     东源王氏并不将木活字印刷谱牒的技艺视为传家秘籍,在收徒传艺上十分开放,不分男女和姓氏,现今东源村仍有近百位谱师,最小的才20来岁,最年长的已80高龄。木活字印刷术自元至今,从王法懋到东源王氏家族中已薪火传承了24代,主要是有赖于中国传统的谱牒文化,以及民间寻根问祖的宗族情结。

      王超辉说: “现在,我们在本地编修族谱外,还到温州、文成、平阳一带编修家谱,甚至还跑到湖北、南京、福建等地,装满一大箱木活字,雕刻刀具和几块备用的檀梨木,一呆就是几个月。”
 
一百五十字口诀、15道工序  
       在东源村印刷制作家谱的字模采用老宋体,是明朝以来的官方字体,用它印在宣纸上显得美观大气。工具有雕刀、雕盘、印板、上手刷(棕刷)、下手刷、白蜡等。整个做谱工艺流程有15道工序,除开丁(登记)、誊清(理稿)等文稿环节外,印刷环节有字模、捡字、排版、校对、印刷、切谱(裁边)、装订等。

       王超辉告诉我们,排版时拣字口诀是一首有“君王立殿堂,朝辅尽纯良。庶民如律礼,平大净封张”等158个字的祖传歌诀,平仄有韵,很像一首诗。
      字模和拣字 字模是用棠梨木作原料刻制而成,刻一个木活字约需10分钟。而刻木活字要选上好棠梨木,经风吹日晒自然干燥后,才能用老宋体制成一个个字模。每当进行印刷操作时,王超辉首先从字模盒中逐一拣出需要用的字模。
       排版和校对 接着开始排版,把木活字一个个排到木盘里去,每行用竹片隔开。一行排满了,用削好的小木片把有空隙的地方塞紧,使木活字不能移动。排好版后,又进行校对,确定无误后才能开始印刷。
       印刷 木印版先用刷子刷上水,再过几分钟刷墨。刷墨要恰到好处,用力要均匀,量少了字印不清楚,量多了就会模糊。印刷时用棕刷子在纸上轻轻拓印,“拓纸”时则需要用力适度和均匀。印毕后,一张精妙绝伦的手工印刷品便呈现在面前。

       这其中拣字最为繁琐,眼力和细心是缺一不可的。王超辉说,他至今仍记得“入行三心”的教诲,即留心、小心、坚心。一套木活字印刷要备足2万多字模,一个大户人家的家谱要印上两三个月才能完工。慢工出细活,这项不紧不慢的木刻活字印刷,和具有不紧不慢性格的王超辉最合拍。
       
熟悉木活字印刷全套流程的只有11个人
       在东源村,木活字印刷依然是这里的支柱产业,现在还有许多谱师辗转各地,上门为各宗族“梓辑”族谱,一些熟练的修谱师,年收入甚至超过30万元。

      “别的技术要的是创新,但是木活字印刷术要的就是原汁原味‘创旧’。”王超辉告诉我们,现在“复古风”正大行其道,随着东源村木活字印刷术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项神秘的古老技艺,来东源村旅游的人数也大大增多,每年木活字印刷所聚集的经济产值就达300万元。

       在瑞安,更多的人把东源村叫做“印刷村”,木活字印刷术已成为这里独特而纯朴的文化,但是,木活字印刷术正像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面临传承人锐减的困境,在东源村,真正熟悉全套木活字印刷流程的不过11个人,而真正坚持用木活字的只有王超辉一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