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说课稿

(2017-04-10 15:55:38)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具体应用。教科书通过例题的方式来讲解欧姆表的原理,并没有把欧姆表作为知识点来处理,而是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入手,旨在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欧姆表的原理是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通过测量容易测得的电流,来实现测量较难测量的电阻,教学中要注意渗透这种转换测量的思想。多用电表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电学测量仪器,掌握多用电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经历了一年多的高中物理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在知识储备、实验技能、思维方法等方面都得到一定锻炼,比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知识,电压表电流表内部原理等知识,因此教师的恰当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可以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欧姆表的原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欧姆表的内部结构和刻度特点。

  2.通过对欧姆表的讨论,进一步提高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问题的能力,知道欧姆表测量电阻的原理。

  3.了解多用电表的基本结构,知道多用电表的测量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做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例题使学生把欧姆表这一新知识,建立在对原有学习过程的体验上,通过对该体验的创造性联想来形成新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应用启发式教学把电流表、电压表和欧姆表组合在一起,引出对多用电表进一步的思考和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定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的思维品质,能够变换、创设问题,从中理性的体会物理思维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欧姆表的制作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欧姆表刻度的不均匀。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

   探究式教学

      讲授法

   讨论教学

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过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和量程较大的电流表的原理,下面请同学们画出改装的原理图。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改装的原理图。学生代表到黑板上画。

师生互动:对学生画的改装原理图进行点评。

1.如何把表头改装成电压表?     2.如何把表头改装成量程较大的电流表?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说课稿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说课稿

3.能否把表头改装成直接测量电阻表?

(二)进行新课

1、欧姆表

教师活动:(投影)教材例题1:

【例题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E=1.5 V,内阻r=0.5 Ω,电流表满偏电流Ig=10 mA,电流表电阻7.5 Ω,A、B为接线柱。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说课稿

(1)用一条导线把A、B直接连起来,此时,应把可变电阻R1调节为多少才能使电流表恰好达到满偏电流?

(2)调至满偏后保持R1的值不变,在A、B间接入一个150 Ω的定值电阻R2,电流表指针指着多少刻度的位置?

(3)如果把任意电阻R接在A、B之间,电流表读数I与R的值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求解,对求解结果进行总结、点评。

解:(1)因电流表电阻Rg的值不能忽略,此时可以把电流表视为一个电阻来计算。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IgRg+r+R1(E)

从中解出可变电阻R1的值

R1Ig(E)Rgr

(0.01(1.5)7.5-0.5) Ω

142 Ω

这表示,当两个接线柱直接连到一起,且表头指针恰好满偏时,可变电阻R1的值为142 Ω。

(2)保持可变电阻R1的值不变,把R2150 Ω接在A、B之间,设这时电流表读数为I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2Rg+r+R1+R2(E)

7.5+0.5+142+150(1.5) A

0.005 A

5 mA

这表示,接入R2后,电表指在“5 mA”刻度的位置。

(3)把任意电阻R接到A、B之间、设电流表读数为I,则

I=Rg+r+R1+R(E)

代入数值后,得I=150 Ω+R(1.5 V)

解出R=I(1.5 V)150 Ω

教师:通过以上计算同学们有何启发?如何将电流表转换成直接测量电阻的仪表?谈谈你的设想。

学生讨论,代表发言:将电流表的“10mA”刻度线标为“0Ω”,“5mA”刻度线标为“150Ω”,其它电流刻度按《练习使用多用电表》说课稿的规律转为电阻的标度,这样,电流表就改装成了直接测电阻的仪器。

那么我们能不能研究一下欧姆表表盘刻度究竟是如何来分布的?

计算:当电流表指针指向2mA时,R=?  4mA呢?

I=2mA时 R=600Ω          I=4mA时 R=225Ω

I=6mA时 R=100Ω          I=8mA时 R=37.5Ω

I=1mA时 R=1350Ω          I=3mA时 R=350Ω

I=7mA时 R=64.3Ω           I=9mA时 R=16.7Ω

教师(总结):(投影)教材图2.8-2(如图所示)。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欧姆表的电路原理图。实际的欧姆表就是在这个原理的基础上制成的。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说课稿 

投影显示多用电表的刻度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说课稿

2、多用电表

教师:将电压表、电流表、欧姆表组合在一起就成了多用电表。

(投影)教材图2.8-3和2.8-4(如图所示)。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说课稿 

2.8-3分别表示电流表、欧姆表、电压表的电路示意图。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在图2.8-4的基础上画出最简单得多用电表的电路,并说明转换测量功能。

学生讨论,画电路图。

教师:(投影)教材图2.8-5(如图所示)。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说课稿 

说出那些位置是电流挡、那些位置是电压挡、那些位置是欧姆挡?哪些位置的量程比较大?

学生讨论、代表发言。

师生互动、点评。

教师:教师:(投影)教材图2.8-6和2.8-7(如图所示)。向学生介绍指针式多用电表和数字式多用电表的外形和各部分结构。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说课稿 

七、教学反思

1.从教学设计方面将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两个方面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线索紧密地练习在一起,设置很多梯度很小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线索,学生在教师问题引导下相互协作、相互探究,和老师一起共同解决问题,能实现预期目的。但鉴于在以上提到的重要性,课下要督促学生加深对多用电表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分析思维能力,通过三个探究课题的层层递进,体现逻辑推理的力量,使学生有深度思维的情感体验,配合《多用电表》探究学案,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整体思路,根据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跟进、共鸣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组织,力争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尽可能大的进步和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