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绽放家园共育之花

(2023-05-12 14:14:27)

家庭不仅是其子女赖以生存的场所,也是幼儿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信息化,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不断扩大和增强。然而,我国心理学者关于儿童自我情感发展的研究发现,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品德教育不太关注,把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放在了知识和健康之后,忽视了儿童自我情感的重要性。因而,提高家长对幼儿园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成了我们在课题研究中的实践目标。
    家园共育培养的内容:老师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及品德发展水平,制定适合的培养目标。如:教育孩子热爱父母、尊敬长辈,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孩子从小与小朋友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在游戏中和他人友好交往;培养孩子文明礼貌习惯,如个人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见面与人主动打招呼;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和热爰劳动、不怕辛苦、勇于面对困难的良好的品德。平时,家长要配合幼儿园的品德培养内容,和孩子起商量制定孩子在家的品德培养内容。如:能主动向长辈问好,会关心家里人;不独占食物,能和客人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食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收拾自己的书包、玩具,整理自己的床铺;帮助妈妈开饭、擦桌子、收拾碗筷;不挑食,不挑穿,自己动手吃饭,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主动向父母说出来,寻求解决的办法。结合品德培养内容,教师和家长要处处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只有幼儿园与家庭的品德培养内容、措施-致,才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利用生活环境,帮助幼儿自我形成良好品德行为幼儿年龄小,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照顾和保护,但随着孩子的独立性日益增长,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和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无论在家还是幼儿园,给孩子提供独立性增长的空间,让孩子有机会主动地去尝试、学习,以培养各种礼貌习惯、行为习惯及生活习惯,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一日生活为幼儿提供了许多社会性发展得契机,家长和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适时引导和教育。比如,中午起床后,老师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去帮助动手能力差的幼儿整理床铺;不小心撞倒别人会说声“对不起”,并把别人扶起来;小朋友过生日,大家为他送上祝福语、唱生日歌(或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爸爸、妈妈.累了,主动帮他们锤锤背;借了小朋友的东西要及时归还;做操、户外活动时自觉排队,上、下楼梯不推挤。在家中,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行为,把一些好的行为融入到和孩子的相处中,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增加道德认识的情感体验。如做事情时家长主动征求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决定;父母能向孩子流露自己的真实情感,让孩子一起分享快乐,一起分担忧愁。从而使孩子拥有一颗关爱的心,并形成开阔的心胸。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父母是最初的启蒙教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现在的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如何使幼儿们不输在起跑线上,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以取得成功,这是对现在的父母和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的问题上提出的一个更新层次的要求。因此,只有家庭和幼儿园二者相互协调、紧密配合,保持基本一致的教育目标和要求,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搭建一座彩虹之桥。“家园共育”是幼儿教师永恒追求的一门艺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