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幼儿生活技能的培养
(2013-07-09 21:44:26)分类: 教师风采 |
浅谈小班幼儿生活技能的培养
文献幼儿园
“让小班幼儿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是分析幼儿年龄特征及幼儿现状后确定的生活教育培养目标。我就自己的实践探索,谈一谈小班幼儿生活技能的培养。
一、
现在的孩子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孩子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吃饭了,父母会一口一口地喂;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穿鞋……因此,孩子入园后生活自理能力低,而这也是大多数幼儿入园哭闹的主要原因。我们针对幼儿的特点,首先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从小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1、通过三生教育《啊呜啊呜》、《小手宝宝本领大》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儿歌诵读、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再如通过语言活动《不爱用手的小河马》等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
2、通过分辨幼儿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我们抓住一日生活中幼儿的不同表现,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对生活自理能力底下的幼儿,应树正面形象,少批评、责怪,通过正面的引导、教育,激发幼儿学习提高的愿望。
二、多形式、多途径,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就如幼儿没学会洗手的方法,就会将水溅得满地都是、弄湿袖子,不可能将手洗得干净;幼儿不会使筷子,就会将早点弄得满桌都是;幼儿不知怎么折叠衣服,就会将衣服随意塞进衣柜;幼儿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1、在趣味性的学习中,寓教于乐,让幼儿掌握自理的方法。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在教幼儿学习折叠衣服时,我利用儿歌:纽扣(拉链)对对齐,小手抱一抱,点点头,弯弯腰,漂亮衣服折好了,让幼儿在边说边玩中练习折叠衣服的方法;教给孩子收玩具时,我们以“送玩具回家”来展开,让孩子在与拟人化了的玩具的交往中,不扔玩具并把玩具放回到玩具柜里;在激发幼儿把手洗干净时,我利用《洗手歌》让幼儿在歌曲的愉悦里,轻松自主地将手洗干净;吃水果前,又利用儿歌《大苹果》再一次激发幼儿洗过手才可以吃水果的意识。
2、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
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层次水平不同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耐心细致地个别指导。如在指导进餐的过程中,有的幼儿饭量要好些,并且什么都吃,不挑食,可有的幼儿本身饭量就少,通常又存在挑食、偏食现象,如果要这部分幼儿和他们一样吃完同样多的饭菜是不可能的。针对这部分幼儿,教师只能分阶段进行培养,如吃的少的幼儿,教师先给他少添点饭菜,尽量让幼儿把整碗吃完,获得和其他幼儿一样的成功感;针对幼儿不喜欢的菜,教师可通过拟人化的情境,鼓励幼儿由吃一小点慢慢地增加份量。如我发现个别幼儿喜欢把胡萝卜丝都捡出来,我就用拟人化的口吻对幼儿说:“小朋友,你们好!我是胡萝卜,是小白兔最喜欢的食物,小白兔吃了我,长得又白又可爱。你们喜欢我吗?”幼儿喜欢小白兔,就都说“喜欢”。这样慢慢地改变幼儿对食物的认识。
3、让幼儿在发展中逐步提高要求,循序渐进。
随着幼儿在园生活时间的增长,每个幼儿都会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在幼儿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如小班幼儿吃饭,开始时总是会饭粒满地撒,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练习,幼儿会逐渐正确掌握吃饭的技巧,少撒饭粒或不撒饭粒。教师对幼儿的培养就要转移到让幼儿不挑食、偏食上来,逐步提高要求。
4、让幼儿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教师的每一句“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就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应利用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做好的”“×××加油”等)给予支持,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建立家园沟通、协作的有效途径,家园合力,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往往有这样的现象,在幼儿园形成的良好习惯,回到家里就完全改变了,一些幼儿力所能及的事情,则被家长取而代之,因此,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必须有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忽略了家庭教育,那么幼儿园的教育只会功亏一篑。因此,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庭与幼儿园形成合力共育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关键。我们利用了家园联系栏、家长会、离园约谈等多种形式,沟通交流孩子在家、在园的信息,并结合孩子存在的问题,与家长一道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定期给家长提供一些育儿经验,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同时,在和教师的互动交流中,使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