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章官
(黄山光明顶。与陈雄飞、陈美英同游。2021年摄影)
岁尾年头,思乡情更切。福建莆田县江口镇上后村旅外侨胞,回乡看不到“脱草鞋”的旧习,喜出望外,称赞家乡树立了好风气!
所谓“脱草鞋”,当地土话,意思是每当海外华侨回乡时,几代亲友和左邻右舍都买些猪肉、蛋、面等食品,装在红漆罗筐里,挑到华侨家,为华侨洗尘脱鞋,华侨收下一点,回送给厚礼。
上后村的“脱草鞋”旧俗世代相传,前几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1974年,华侨林先生回来,有70多户排队为他“脱草鞋”。1978年他再次回来时,给他“脱草鞋”的多达百余户。
林先生在香港花2万港币买回来的布料不够回礼分送,临时只好到江口镇买两匹布和一大堆肥皂。由于前来“脱草鞋”的人特别多,他特地雇两人煮点心,自己天天从早到晚和来人应酬,弄得疲惫不堪。
为了这事,林先生特地找村党支书林瑞龙诉苦。老林和林先生儿时就是好朋友。这时老林半开玩笑地说:“我们做事都要有个带头的。不‘脱草鞋’,哪个有钱的华侨带个头就好了。我看你很合适。群众方面的工作我们来做,怎么样?”
“好,一言为定,我带头来干”林先生想了想,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党支部大会小会都讲不“脱草鞋”的好处。1980年3 月,听说林先生又要回乡,党支部成员就分头到各户动员乡亲不要上门“脱草鞋”,许多人还将信将疑。
林先生回来了,他的亲家、党支委郑文崇首先不给林先生“脱草鞋”。林先生的姐姐满以为自己非同外人,挑着一担礼品上门了,有几个亲属见了,也挑着礼物跟在后面。
可是,这回林先生一没叫吃点心,二没送回礼。他们才相信是真的不“脱草鞋”了。
接着,林瑞龙的叔叔、弟弟从海外回乡,他事先到莆田城郊等地逐户动员亲戚不要“脱草鞋”,空手来看看就行了。
从此以后,“脱草鞋”旧俗破除了。消息传到海外,过去怕“脱草鞋”而不敢回来的侨胞,现在回来了;过去几年回来一次的,如今一年回来好几次。去年11月,回村探亲的华侨朱老太,逢人就高兴地说:“不‘脱草鞋’太好了!现在提个手提包就可上飞机回来,轻松多了。”
(福建日报1986年1月,2022年4月19日选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