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樑编著《共饮一江水》述评
魏章官
(福建省委原书记陈明义题写书名)
一、功德工程,出彩项目
这项供水工程是在时任福建省委一位副书记亲自领导、直接推动下完成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中央有关部门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精心组织海峽两岸融合发展的创新工程、先行工程,是福建省水利厅九任厅长与省有关部门和泉州市晋江市合力实施的重点工程、调水工程,也是陈国樑老厅长在职时参与倡导并亲自抓和退休后与工作团队持续抓的出彩项目和得意之作。
此前,陈国樑带领专家学者包括笔者前往深圳考察调研广东向香港供水的经验作法,为向海峡对岸供水工程建设进行可行性研讨。笔者采写了《把水推向市场》等四篇述评。随后,笔者率先在福建日报和香港商报发表了“福建省水利水电厅厅长陈国樑答记者问”,他十分肯定地回答这个供水工程的设想是可行的,引起海内外尤其是对岸同胞的强烈反响。
但那时严竣的海峡风云,也有不同反映。有的认为这项供水工程是根本不可能的,简直是天方夜谭。
好在陈国樑带领工作团队非常自信十分执着。他们本着“坚守目标,风雨兼程,共筑丰碑,造福对岸”的精神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须有我”的情怀,实施“技术先行,民间发力”的策略,主动搭建起两岸交往交流交融平台,通过近百场的艰辛沟通与研讨,千人次对岸同胞来闽参访考察,历经“‘海峡中线’阻拦、通水线路干扰、双方谈判艰辛、跨海铺管困难、水质提升攻坚”等道道闯关。用心用情以智以勇攻克艰难险阻,好不容易显露意想不到的效果,喜获双方携手前行,同心协力推进。2018年8月5日,“两岸一家亲,共饮一江水”的美好愿景,终于变成现实!
正式通水三年多来,一切运行正常,清水穿海奔流。至今年1月31日累计向对岸供水总量达1778.5万吨,日均供水1.39万吨,占对岸民生和工业需水量的70%左右。这不但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海峡对岸饮水缺少与安全的困境,而且还能满足对岸未来30年发展规划的用水需求。供水结构和供水质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过去对岸用水量主要依靠抽采地下水,高达占68%,如今转变为引用福建泉州晋江水占95.4%。供水水质达到双方签约115项标准,超过国家规定的109项标准,更超过欧美现行的87项标准。真是福建的生态水优质水,成了对岸同胞的生命水幸福泉!
按照常规,建成3万吨/日供水是个乡镇级小工程,只要年把时间建设,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大陆“五级领导”和福建水利人无怨无悔搞了整整23个寒暑。人生有几个23年啊?漫长的岁月风霜,艰险的海峡风浪,深深地磨炼和考验了亲历亲为者。
特别是作为谋划者、参与者、推动者、践行者的陈国樑,发扬闽南人“爱拼敢赢”的精神,善于“危机公关”,牢记初心,砥砺前行。他先后7次到对岸参访考察,做了常人难以理喻、难以完成的攻心融情的艰辛工作,实际上是一场场“危机公关”。不知他付出多少心血,终于三下五除二,“通水先通心”。
二、领导重视,多方助推
工程是编书的基础,出书是工程的升华。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建设的历史经验弥足珍贵,历史资料值得珍藏,历史事迹值得记载。
通水融情再写水出书,陈国樑早在2018年8月通水之前就考量过,就开始收集、梳理、整合、编辑等工程建设全过程中难能可贵、不可遗失的历史文化珍贵资料,包括海峡对岸的大陆的,技术的政策的,公开的和一时不宜公开的,有文字记载的或耳闻目睹留在他脑海里的资料文献和生动的细节。他把那一桩桩一件件难忘事迹撰写汇编成书,传承下去。
老领导们的高度赞誉对陈国樑是莫大的激励。陈国樑想想福建省水利厅九任厅长坚持不懈接力、持续推进的这个特殊工程的特别成果,想想福建省政府特聘国外顾问、荷兰国际水环境资深学者朱望钊博士说的“所留下历史资料,它其中的意义远比工程更重要”,再想想四位省部级老领导分别为本书题写书名、序言、绘画和题词都到手了,他怎能辜负省部级老领导的热切期望!他必须打破也一定能打破过去水利人“只懂得钢筋混凝土”的传统观念,不仅要切实做好水利施工建设工程,还要用心书写水利历史文化工程。于是,他下定决心,迎战困难,编撰了这本书。
三、通水写水,著书捐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三个月的艰辛努力,已“奔八”多年的陈国樑,夜以继日,不知疲倦地利用手机,指点键盘,把一字字一行行一篇篇文字敲打录入,整理成稿,编撰为书。
陈国樑埋头编辑书稿过程中,有人提醒“厅级干部出书是很严肃的事情”,“现在不是出书的时候”,言下之意不要编撰这本书为好。家人一再劝他不要再日夜操劳,要保重身体。义务编辑组也有人见他频频发稿叫“雅正”,婉转劝他“不要再动脑了”。
然而,陈国樑不管家人和别人怎么说,始终初心不变,坚持编辑书稿不动摇。他心想,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就不厌其烦地修修改改,反复调整编排,力求谋篇布局合理和文稿内容丰富翔实。
(在供水工程水源地泉州山美大型水库,陈国樑向作者介绍水体质量提升等情况)
陈国樑是新闻界的老朋友。他诚挚热情人缘好,结交了各界朋友,遇到新人就叫“加微信”,便成交。无论北京上海,还是福建各地,一个微信招呼,义务编辑组的行家里手,纷纷七嘴八舌指导编辑编排。一位同行老领导跟他有20多年的厚重情谊,半年左右微信电话通了23次1129分钟,反复磋商书本的框架、章节、来往书信文稿和照片选用以及书名。
有志者事竟成。陈国樑终于把这段跨度达20多年的难忘史料实情给予全面准确地追记和编撰。他的志愿者服务编辑组,有福建省水利厅、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日报社、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建水务发展集团等诸多老友新朋。在他们指点助编下,陈国樑先后编排了23个版本,最终以6章43万字成书,其中照片百张,图文并茂,内容丰富。
尤其是第三次捐书,时间是2022年2月22日农历正月廿二周二,都是爱的谐音;地点在供水源头和入海口、博物馆所在地、他的故乡——泉州,“三个泉州”叠加一起,使这位86岁高龄的老水官兴奋不已。凌晨半夜,昵称“我的二0一0”陈国樑给笔者发来微信:“在这最有爱的日子,捐书作出点爱的奉献,正是根植乡土,未改乡音,留住乡愁,永葆乡情!”
(位于泉州清源山下和西湖之畔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大厅内悬挂的巨幅爆绘壁画)
(2022年2月22日,作者单位: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