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来个福建“西部”大开发

(2022-04-05 18:26:29)

魏章官

“这里的烟囱比我们那里的锄头柄还多!”20世纪80年代中期,闽北某县几个村的干部到晋江参观后如此感叹。

来个福建“西部”大开发

(福州冶山公园摩崖石刻。2022年3月摄)

进入1990年代,晋江磁业投入巨资搞技改,不烧煤炭,也不需要烟囱,从而经历了从没有烟囱到有烟囱、再到消灭烟囱的两个历史性变化。而闽北那几个村至今还没有什么烟囱树起来。

这个小镜头反映了福建山区与沿海的差距。这山海两地差距怎么缩小呢?在目前我国西部开发热中,我们应该来个冷思索。

应该说,福建也有个西部问题。这个西部岂止闽西而已!若把“西部”看作是经济建设相对后进甚至于欠发达的代名词,若把东起福州市罗源县南至漳州市东山县的5市共46个县(市区)看成福建经济发展较先进的闽东南地带,并与之相比较的话,那么福建的“西部”实际上包括闽西、闽北、三明、闽东等4地市,可简称为“山”。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山”的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还不能与较发达的闽东南之“海”保持改革开放初期的等距离差距。

请看几组主要数据:经济总量上,山区4地市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1990年是37.09,1995年下降到24.33,1999年再降为20.67;

财政收支上,山区地方财政总收入在全省的比重,1997为26.1 1998年降为24.5,1999年再降为23;1998年全省财政赤字县中,山区占了近80%,1999年占了70%多;  

从发展速度看,山区4地市生产总值“八五”时期平均递增14.3%,“九五”前4年降为11.5%,其中1999年降为7.14%,4年平均数低于闽东南17.5%的6个百分点;

1999年山区尚有温饱线以下贫困人口19.04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二;

此外,也许是更重要的差距:山区拥有的人才本来就不多,却大量流入沿海,不但“孔雀东南飞”,连“麻雀”也东南飞了。

以上数据还可能存在着某些山区“掺水分”、做“面包”,与某些沿海地区”打埋伏”、做“压缩饼干”相比,还存在着隐性差距。

但仅从数据上看,就看出“山”与“海”之差距没有缩小,反而拉大了。进入1990年代以后,尤其如此。正因为如此,早在1980年代中期,福建省委主要领导就提出“山海两条线”的发展战略,加强“山海协作”。

到了1998年10月,福建省委六届九次全会又专门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快山区发展的决定》。现在看来,这个《决定》是符合党中央作出的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精神的,并在实施中也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也应该看到,福建山海发展差距拉大,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山海协作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西部大开发已成了举国上下的热门话题。现在东部许多省份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仅4月上旬在西安举办的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洽会中,东部省份与西部就签订合同投资1000亿元,就足以说明东部支持西部大开发的声势之猛,力度之大。

而福建之“海”对“山”的支援究竟有多大呢?一些有识之士指出,福建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对西部的支援,二是加快自身的发展。没有自身的大发展,也难以大力参与对西部的开发与支援。这次东西部贸洽会合同投资1000亿中,福建只占2亿,就说明福建的经济实力不强。

福建要建成经济强省,今后一方面要继续鼓励一部分地区也就是闽东南先富起来,富而思进,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在致富思源中拿出新思路、大举措,促进山海大协作,来个本省“西部”大开发,以加快山区发展,逐步缩小山海差距,实现合理的空间均衡和空间经济一体化。

(原载于2000年6月12日福建日报【评论】,2022年4月7日选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