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章官
(到寿宁县斜滩镇考察2019年摄)
时下在长乐县农家话中,把那些从事非农产业劳动的农民,美称为“农转非”,这是值得称道的。
据了解,长乐县农村劳动力17.3万个,已有9.3万个从田地里“解脱”出来,转而从事工商、建筑、建材和运输等项工作,叫做“洗脚离田”,但仍在乡村从业和生活。
这半数以上农民搞“离土不离乡的“农转非”,实在好得很!过去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只许农民在田里种粮食,似乎农民永远只能种田,否则就是“不务正业”。其结果,有些社队(后来改称乡镇村)即使粮食增产高产,但还是摆脱不了穷困的境地。
事实证明,8亿农民单一搞饭吃,是没有生财之路的,也富不起来。广大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事工商副业生产劳动,就一定能使我们的国家经济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这就是“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道理。
但是,要使农民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让更多的农民富裕起来,首先必须进一步肃清“左”的影响,治一治某些人的“红眼病”。在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真心实意地鼓励和扶持农民更多地涌现”离土不离乡”的“农转非”,更好地发展商品生产,让广大农民为四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福建日报1984年6月短评,2022年4月5日选发)
前一篇:服务要深化
后一篇:“吃大户”也是搞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