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章官
乡镇企业要上新台阶,必须抓好民营工业的成片开发。莆田市的这条经验值得各地借鉴。
所谓民营企业,一般是户办和联户兴办,主要是个体私营企业,实质上是私有企业。当然,也有些是联办民营企业之中也包含有乡村集体的股份。在乡镇企业“四轮驱动”中,民营是个重要轮子。这个轮子如果转不起来,必然影响整个乡镇企业和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过去,有的地方只强调发展乡办、村办集体企业,又往往办不好。只有集体企业,其轮子再大,也不过是独轮鸡公车,推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几年来,福建有些地方积极开放引进,乡镇企业增加了“三资”办这个大轮子,地方经济跑得就快。有些地方,就像莆田市来个内外夹攻,既引外资办企业,又聚内资搞民营企业,发展就更快。
现在从总体来看,民营企业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为什么会少呢?恐怕有思想观念上的问题,可能还忌讳一个“私”字当头?企业不管怎么叫法,纵然叫私营,按党中央文件明确指出的,也是社会主义的必要补充,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既如此,就要放胆发展。
时代在发展,思路要拓展。时至今日,有条件的地方办企业,不能再搞“船小好掉头”式的小企业,不能满足于“遍地小花开,满天星星亮”,而要像莆田那样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提供服务,成片开发,办一批有规模的民营工业区,组成一个光彩耀地的“月亮”。
(福建日报1995年7月10日配发莆田新闻文章短评,2022年3月28日选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