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章官
他叫林南京,曾是吃香喝辣的“一嘟嘟”,如今却从古田县城新丰支路新居“嘟”到20公里外的荒山野岭,双手磨出厚茧,为的是在老家松吉乡罗峰村罗洋自然村建起“绿色金库”。
于是,有人称赞他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可也有人挖苦讽刺:“开车大钱不赚,拿几片钱上山造林做体面,半疯癫!”
林南京对这褒贬不一的议论,向记者叹道:“我响应省委号召,消灭荒山,没想到做好事也难啊!”
今年39岁的林南京,14年前退伍回来时,看到自然村 30多户人家依然很穷,除了种田,没别的活计,大片山仍荒芜,就想领大家兴林致富。当时他拿出安家费,卖掉家里给他定亲用的衣料,作为封山育林费用。
然而,他的希望被邻村一个人烧山垦荒的一把火烧掉。同时,钱也花完了。他决计先去赚笔钱,再回山造林。凭自己在部队学来的驾驶技术,他承包汽车跑运输。几年下来,腰包满了,在城关新丰盖新房,户口也从山村迁到城里来。这时,不少人以为林南京再也不会回山了。
可是,林南京忘不了家乡的荒山。他说:“治穷须治山。我如果只想个人富,不如跑运输赚钱去。我是共产党员,应该上山艰苦创业。”
今春,林南京风风火火上山,打算拿2万元以扶贫形式无偿资助村民造林,即用于育苗和补贴群众投工,将来林木归集体,而他个人并不计报酬。
但有人说他:“造什么林,傻瓜!这2万元不如分给家家户户。”林南京挨家挨户动员造林。自己带头上山安营扎寨,开防火路,劈草炼山200多亩,开园种番薯2万株,种秋大豆种子50公斤,种两片萝卜,还育了树苗,共投资 1.6万元,并打算用收成的番薯发展养猪业。即抓当年收益,以短养长,又准备林地,改良土壤。他说,今后顺当的话,计划3年内消灭荒山。
林南京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但他上山并不顺当。初春,他组织群众拓宽罗峰至罗洋的道路,以便运送造林农资。但一动工,两个修路人被路旁一户大姓人家打伤,住院花费1800元,有关单位调处凶手赔偿500元,剩下的由林南京垫付,还落个骂名。此事使罗洋小村农民的造林热情受到影响。更奇怪的是,林南京和罗洋村想与林业部门联营,林业部门答应每亩投资60元,到砍伐时,每亩偿还0.6立方米木材,这种补偿贸易的办法造林,对双方都有利,又可加快荒山绿化,何乐而不为!
所以,林南京要求今冬先造200亩工程林,可是基层单位只答应给50亩造林指标。我特地从古田县城再次进山看到,有几千亩的山头长满荆棘茅草,却不让林南京包山造林。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村里一些群众改变初衷,不想造林了,只有5户在南京的扶持下行动起来。这样,林南京只好打算自个儿包山造林,但他户口不在山上,能让他订造林合同吗?
要消灭荒山,先要承认荒山,并切实为造林户排忧解难。这是贯彻全省林业会议精神的起码要求。可是,罗洋村明摆着大片荒山却长期不让造林,这难道不值得人们深思吗?
(福建日报1990年5月,2022年3月18日选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