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章官
福建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到农村调研时说:“实现小康目标,不光是看人均收入水平,还要注意‘人均数’掩盖的不平衡,树立人人意识。”此话很有针对性,令人深思。
“人均”收入高低是衡量贫富的一个重要标尺。掌握准确的“人均数” ,是正确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
但是,不能看到颇高的“人均数”就沾沾自喜。因为“人均数”里看不到贫富差别,看不到贫困线。
试想,把一两个大户几十万上百万元的年收入平均到一般户、贫困户头上,全村人均收入自然能够上去。
作为领导干部,如果只是看到“人均数”,而看不到“人均”背后的不平衡,不会算“人均”之下的收入帐,不知道一个乡一个村里的贫困户有多少,他们的收入为何低,怎样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使他们的收入达到或超过“人均数”,就很难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快农民群众共同富裕的步伐。
(原载人民日报1996 年 9 月 15 日一版“今日谈”评论栏目,获人民日报言论二等奖,入选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言论精粹》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