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同学们的期待中,我的故事开始了。
有一天,20只猴子正在为分一堆桃子而发愁,桃子很多,有90只,怎么分才好呢?这时,有一只刚好路过的狐狸听到了,就走了过来说:“这有什么难的,我来帮你们分吧。你们不是已经学习了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吗?我们就利用这个性质来分吧。”小猴子们一听到狐狸愿意帮助他们,都很高兴地同意了。于是狐狸就写了一道算式
90÷20=9÷2=4(只)……1(只)(竖式上有阴影的0表示划掉)
写好后狐狸又说:“看,每人4只,余下一只就给我吃吧。”猴子们觉得狐狸的分法很合理,就答应了。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猴子,你接受狐狸的建议吗?”
这时,教室里热闹起来,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 真是一群笨猴子!”“不合理!”“真是一只狡猾的狐狸!”“猴子们都上当了!”……我追问:那么,你们觉得狐狸狡猾在何处,不合理在什么地方?
问题一出,学生激动的情绪高涨。很快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还有几个学生忍不住喊了出来:“狐狸明明得到了10只桃子,却说余下一只给自己吃。他把猴子们都骗了。”小家伙还学做狐狸的狡猾状,引来一片笑声。“狐狸得到了10只桃子,而不是1只。也就是说余数是10而不是1。不合理。”“我想猴子们可以分一分,每只猴子分4只桃子,分完以后还剩下10只,就知道狐狸说的是假话。”
“我想到了不把被除数和除数缩小10倍来计算。得到的商是4,余数应该是10。”
“既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10倍,那么余数也缩小了10倍,所以在横式上写答案的时候应该把余数还原(扩大10倍)就是10。
男生的列式是:5300÷200 =26……100 女生的列式是:5300÷200=26……1
“那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运用商不变性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经过新旧知识的碰撞,产生了本节课的问题——为什么竖式上的余数和横式的余数不同?
小组汇报:“我们计算的是5300除以200余数1在原来算式的百位,表示一个百,所以余数应该是100。”那我们以后在用商不变性质做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在做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们不能用商不变性质做。”
“用商不变性质做,如果有余数要特别当心,不能直接把竖式上的余数抄到横式上去。”
师:“你们提醒得很好,用商不变性质计算除法商是不变的,但余数要变。
果然,有个聪明的小男孩举手到:“5300÷200 用商不变性质把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了100倍,余数也缩小了100倍,要求原来的余数应该把现在的余数‘1’扩大100倍是100。”
又有一个学生发话了:“5300 ÷ 200竖式上的,余数是随着被除数、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余数“1”所占的数位应该看它对齐原来的被除数5300的哪个数位,它对齐的是百位,就表示一个百。”
“现在,老师是狐狸,你们是小猴子,看我们班的同学是不是聪明的猴子,会不会像故事里的猴子一样上了狐狸的当,你们会上狐狸的当吗?”看看学生,劲头很足,从他们的眼神中,都表示不会上狐狸的当。在90 ÷20=的下面,我随即板书了以下算式: 900 ÷200 =
请你写出他们的商和余数。由于前面理解的很好,学生很快就得出了答案900 ÷200 =4 ……100
9 ÷2
0.9 ÷0.2 =4 ……0.1
0.09 ÷0.02=4 ……0.01
学生在接下来的练习过程中,计算正确率有了提高,碰到有错误的,学生也能马上进行自我反思,学得轻松。一节课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
新课标在数学思考的目标中指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地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整个学习活动,经历着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这正是教师组织教学的精华所在,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强化了对计算方法的正确感知。教师应努力扮演同学们的“合作者”、“引导者”与“支持者”,将学习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