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颍州顺河集(紫阳堂)朱氏源流志

http://s16/mw690/003vbreszy7wsXzuOwn7f&690
古颍州顺河集(紫阳堂)朱氏源于沛 ,迁于腾 ,明初徙颍
,住颍州府南门外 ,隶属于颍州朱氏一分支。
明正德年间,二太祖因打伤人命,迁居至西淝河靳家渡(明末清初改为顺河集,今为朱集)小胡同。我太祖代弟顶罪,南徒金陵,北流燕山,遂入行伍,因攻伐而升迁。生五子:钺、剑、鸾、辅、宝,军旅生涯数十载。
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蒙古俺答以贡市不遂为由,先兵犯大同,后又挥兵东侵,因明军长期疏于战事,一触即溃,蒙军长驱直入,大明京城北京陷入蒙军铁骑包围之中。此时,我太祖奉命差遣到江南运送花缸,远闻京都失守,不能进京交差时,逐命辅、宝二公返颍仍居港北顺河集(今朱集),其他三子钺、剑、鸾随太祖于河北涿州良乡下户。
始祖辅公,字良佐,(约公元1538年出生—?按长门今传20世,每世代隔按24年计480年,2018–480=1538年推算)自幼走南闯北,見多识广,聪颖勤慧,功成名就(获贡生),耕读传家。配周氏,继王氏,生二子:大先、大朝,葬于黄家营西北朱家园子。2018年五月初十迁至利辛县朱营子东头。
我族朱氏,自始祖辅公传至五世开始分宗,六世立村。先后从顺河集(今朱集)分迁至王市集,茨河铺;清道光九年,从王市集又分迁到阜阳口孜集,沙河南刘海子;光绪年间又一支分迁到江苏徐州铜山区。具体各门支派迁居如下:
一、1、
五世祖璿公门下:六世日济/日昇支派——朱营子西头(含朱集街上)及朱蒋王,六世明秀/之杰支派——朱营子东头;2、五世祖璇公门下:六世晫公支派——东城集后场及集西朱庄,六世晟公支派——王市集协隆门(老街南街西.朱楼.大金营),六世曙公支派——朱新寨前后庄;3、五世祖瑗公门下:六世旭公支派——王市集大井沿,六世昇公支派——王市集西朱庄;4、五世祖瑛公门下:六世龙生支派——椿树庄,六世荣生支派——徐岔路口,六世房生支派——王市集朱瓦房;5、五世祖珫公门下:六世清士支派——王市集南街烟铺、潘楼集北朱庄,六世
暹
公支派——朱庄户,徐州铜山区,阜阳插花镇老朱寨,港北后朱楼;6、五世祖琯公门下:昺公支派——王市集粮食坊子。7、五世祖祚长门下:六世之臣/之凡支派——朱菜园,六世之丙支派——港北朱瓦房。
二、1、五世祖璥公门下:六世永佑/永吉/永清支派——王市老社;2、五世祖珍公门下:
晖/晓/冕支派——王市集南场;3、五世祖琏公门下:六世明士支派——港北朱庄;4、五世祖琬公门下:六世
远公支派——王市集南街东街,六世晭远公支派——徐朱庄,六世
晄远公支派——王市集老街东,阜阳口孜集,沙河南刘海子;5、五世祖璞公门下:六世心
曠公支派——朱八庄,朱寨,李大庄,邢大庄。
三、小胡同二太祖门下支派——朱营子中间,朱刘庄(牛窑)。
四、西营子门下支派——朱集西头,朱集集西朱庄。
五、茨河铺门下支派——茨河铺,茨河铺东营。
六、二世祖朱大朝南大山下户(失联)。
始祖返颍距今有近五百年的历史,经过几百年的繁衍生息,我古颍顺河集(紫阳堂)朱氏人才辈出,人丁兴旺,分布天南地北,今已传二十一世,现有族人两万多人,乃当地一大旺族,为当地工农商发展作出较大贡献!http://s8/mw690/003vbreszy7wsXwOTvF97&690
18世朱永坤2018-11-05【参考资料:(家谱),朱献辉(各门派之下分布)】。
古颍州顺河集(紫阳堂) 朱氏源流志
前一篇:[转载]十修王氏宗谱序
后一篇:古颍顺河集朱氏立碑祭祖仪式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