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0/mw690/003vb4OUgy6DP7HLylj49&690
晚上,我睡在铁匠那儿。我不再走了。他有一间空屋子,在铺子的楼上,他把那间屋子给我,我也就接受了。刚到五点,天还没亮,我便被卷入到主人的工作中去。我被那座房子上上下下的笑声唤醒,它从早到晚总是热热闹闹的,无限欢乐。在我的底下,铁锤飞舞。我好像是被“小姐”从床上扔了下来,她敲着天花板,把我当成懒汉。那间简陋的屋子,那个大衣橱,那张白松桌子和那两把椅子,被震得乱响,仿佛是在向我呼喊动作快点。我应该下楼了。到了楼下,我看见炉子已经红了,风箱响着,一股蔚蓝和玫瑰色的火焰从煤上升起,风助火势,炉火宛如星光闪烁。铁匠在准备一天的工作了。他把铁放在角落里,翻着犁和车轮。看见我,他把双手插在腰上,这个好人,他笑了,大嘴直咧到耳根。看见我五点钟就被赶下床来,他高兴极了。我看他是为敲而敲,早晨,他以他的铁锤做了一个奇特的报时钟,催人起床。他把两只大手放在我的肩上,俯下身来,好像是在对一个孩子说话。他对我说,自从我生活在他的废铁之中以后,我好多了。每天,我们都坐在一辆翻倒的车屁股上一起喝白葡萄酒。
铁匠从不叫苦。他一天打铁14个钟头,接连打上几天,到晚上还是很开心地笑着,一边用满意的神色抚摸着胳膊。他从不悲哀,也从不厌倦。我想即使房子倒了,他也能用双肩把它顶起来。冬天,他说他的铁匠铺很暖和;夏天,他把门大开着,让干草的味飘过来。当夏天来到的时候,傍晚,我走到他身边,在门前坐下。我们是在山坡上,整个峡谷在我们眼前一览无余。平坦广阔的田野在淡紫色的暮霭中消失在天边。他看到这些,心里很洋溢着幸福。
铁匠经常半真半假地说他是这些土地的主人,二百多年以来,这个地方用的犁都是铁匠铺提供的,这是他的骄傲。没有他,一棵庄稼也不能生长。田野五月变绿,六月变黄,是因为他出了力。他爱庄稼,像爱自己的儿女,看到火热的太阳出来了,他就兴高采烈,遇到下
冰雹,他就伸出拳头诅咒那些乌云。他经常指给我看远处的某一块没有脊背宽的土地,告诉我说他某年某年造了一部犁给那块燕麦地和黑麦地使用。到耕地的季节,他时常扔下锤子,走到路边上,手搭凉篷,看着。他看着无数他造的犁正在开恳土地,划出田垄,正面,左面,然后右面,直到整个峡谷。牲口拉着犁,缓慢地向前走着,好像正在行进中的队伍。犁铧在阳光下发出银色的闪光,而他,扬起胳膊,叫我过去看那地耕得多棒!
我楼下叮叮咣咣的响声使我的血液中也有了铁,这对我来说胜似吃药。我已经习惯于这种声音了,为了确信我在生活,我需要铁锤打在铁砧上的音乐。我的房间,由于风箱的轰鸣而充满活力,我在那里重获我的思想。当,当———当,当,这声音犹如一个快乐的钟摆,规定着我的工作时间。到最紧张的时刻,当铁匠发起火来,当我听到那烧红的铁在他狠命砸下的铁锤下发出断裂的声音的时候,我便激奋起来,腕间感到有一种巨大的力量,我真恨不得一笔把世界抹平。后来,当打铁炉平静下来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也复归沉寂。我走下楼去,看到那些被征服的铁依然冒着青烟,我对自己的工作感到羞愧。我时常在炎热的下午看见铁匠,他是何等地健美!那裸露的上身,那突出而结实的肌肉,使他像米开朗琪罗的一个拔山盖世的伟大雕塑。看着他,我找到了艺术家们在希腊的死人身上艰难寻找着的现代雕塑的线条。他在我的眼睛里是因其劳动而变得异常高大的英雄,是我们这一世纪永不疲倦的孩子,他在铁砧上千锤百炼着我们分析的武器,他用火与铁锻造着未来的社会。他以自己的铁锤为乐。当他想笑的时候,他便抄起“
小姐”,使劲地打着。
于是,佯着炉子呼出的玫瑰色的气息,他的家里便响起滚滚雷鸣。我似乎听到了劳动是的呼吸。
就在那儿,在铁匠铺里,在铁犁中间,我永远治好了我的懒惰病和怀疑病。
一、文本解读:
1、铁匠的辛苦体现在哪里?
2、铁匠的快乐体现在哪里?
3、铁匠的幸福体现在哪里?
4、铁匠的美体现在哪里?(身体肌肉之美,劳动创造之美,性格精神之美)
5、为什么在铁匠铺里,在铁犁中间,能治好了我的懒惰病和怀疑病?
(劳动带来快乐。简单生活的快乐与美。)
二、拓展延伸:
1、日本,工匠的国度
2、北欧的设计与制造
3、中国的职业技术学校。中国传统的职业观。今天的大学专业设计与大学生的就业观。
4、传统手工艺的没落。
5、我的崇拜偶像。
龙泉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绍斌——不办厂、不开店,不计名利,潜心青瓷技艺的探索与研究。
武义一家自制月饼店老板——租着县城最好的店面,每年只开一个月(七月半到八月半),其它时间
全关门。所作月饼选料精良,价廉物美,每天都要排队或预约才能买到。
6、我的理想。
自己能有张绍斌的精神境界和艺术水准,学堂能像武义这家月饼店一样为市民提供令他们满意的服
务。
附录:
巨匠的手艺
①一个谈笑风生的场合,有人话赶话地调侃托尔斯泰:你除去会写小说还能干什么?
②当时在场的人都觉得这句玩笑话说得过分了,而且也不是事实。大家都知道偌大一个雅司纳亚·波良纳庄园里的每一项农活,托尔斯泰都能拿得起来,不然他怎么管理近百名农奴,并为他们指派活计?俄国绘画大师列宾曾画过一幅闻名世界的“托翁犁地”的油画,列宾为这幅画准备了三个月,每天躲在一条壕沟里,靠沟沿上的灌木遮挡着偷看托尔斯泰犁地——因为托翁不喜欢别人为他画像。
③托尔斯泰一向都教导家人:自己的生活自己打理,凡是自己能干的都要自己动手,他每天早晨都要自己拖着雪橇为楼里送水。他家的桌布、沙发垫也是他妻子索菲娅•安德烈耶芙娜亲手织的。托尔斯泰还曾经是一名出色的军官,指挥一个连队“英勇地参加了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并获得了四级安娜勋章,以及保卫塞瓦斯托波尔、1853—1856战争纪念奖章。
④可当时已年近花甲的托尔斯泰,并没有对朋友的嘲讽还嘴,未吭一声地回到家后就忙起来了,亲手制作了一双漂亮而结实的高靿牛皮靴,郑重地送给了大女婿苏霍京。也作为回应朋友的调侃。
⑤苏霍京哪舍得将老岳丈送的这么珍贵的礼物穿在脚上,便将皮靴摆上了书架。当时《托尔斯泰文集》已经出版了十二卷,他给这双皮靴贴上标签:“第十三卷”。此举在文化圈里立刻传为佳话。托翁知道后哈哈大笑,并说:“那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一卷。”
⑥托翁乘兴又做了一双半高靿牛皮靴,送给了好友,诗人费特。费特灵机一动,当即付给托尔斯泰6卢布,并开了一张收据:“《战争与和平》的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伯爵,按鄙人订货,制成皮靴一双,厚底,矮跟,圆靿。今年1月8日他将此靴送来我家,为此收到鄙人付费6卢布。从翌日起鄙人即开始穿用,足以说明此靴手工之佳。空口无凭,立字为证。1885年1月15日。”后面有费特的亲笔签名和印章。
⑦手艺是精神的标记,行为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面貌。现代年轻人厌恶体力劳动,拒绝学习和掌握一门手艺,不管喜欢不喜欢读书,读得好和读不好书的人,都一窝蜂地往上大学一条道上挤,正应了契诃夫的话:“大学培养各种才能,包括愚蠢在内。”而托尔斯泰,被誉为“全人类的骄傲”。他的全集出版了90卷,是“每一个作家必读的百科全书”,是“文学艺术中的世界性学校”,其精神之丰富、深邃和博大,为世人所叹服。况且又的的确确出身贵族,可以顺理成章地当个令现代人无比羡慕的“精神贵族”,而最让托翁深恶痛绝的也正是这种贵族意识。
⑧列宁称:“在这位伯爵以前的文学里,就没有一个真正的农民。”他比国家废除农奴制早四年就解放了自己庄园里的农奴,还一直想把属于自己的土地转赠给农民。他让自己的作品自由地、任由想出版它们的人去出版。在82岁时他离家出走,想去当个农民,过一种自食其力的生活,在普通的劳动者中间度过残年。他到临死都信奉:“劳动,只有在劳动中才包含着真正的幸福。”
⑨有一次托翁路过码头,被一位贵夫人当作搬运工,叫过去扛箱子。他为贵夫人搬运完箱子还得到了5戈比的奖赏。这时码头上有人认出了托尔斯泰。他的大胡子和身上那件自己设计的“托尔斯泰衫”,太好辨认了。于是许多人围过来向他问好,那位贵夫人见状无地自容,还想要回那让她含羞的5戈比。托尔斯泰拒绝了:“这是我的劳动所得,我很看重这个钱,不在乎有多少。”
⑩伟大的精神导致伟大的劳动,强有力的劳作培养强有力的精神,正如钻石研磨钻石。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用自己的一生证实:体力劳动是高贵而有益的,轻视体力劳动和手艺,只说明精神贫弱,思想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