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屋脊上的璀璨明珠——布达拉宫.宏观篇(西藏之行之三)

(2020-06-08 10:11:12)

    文成公主进藏后,松赞干布“乃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传说当时在红山上修筑了999间房舍,加上筑于山顶的红楼共有千间之巨,还围建了每边一里、四面有门、各有门楼的城池。相传这就是布达拉宫最早的雏形。同时,用武力统一藏地之后的松赞干布决定引入佛教,以此来团结各个部落。

   然而世易时移,历史上的布达拉宫历尽沧桑毁于天灾和战火。先是因8世纪下半叶遭雷击引起大火,继而又在吐蕃王朝末期毁于兵乱,以至于当时的那些建筑大都已不存,仅剩法王洞和帕巴拉康两处遗存至今。

   现在所见的的布达拉宫,基本上是17世纪以后五世达赖喇嘛建立噶丹颇章政权后,在原有宫殿遗址上陆续扩建而成的。

世界屋脊上的璀璨明珠——布达拉宫.宏观篇(西藏之行之三)

                                                              康昂东路看“布宫”

   公元1642年,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在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的武力帮助下,统一了西藏,五世达赖喇嘛决定要在红山上再次修建布达拉宫。公元1645年春由第司索朗绕登担任工程主管,重建布达拉“白宫”及宫墙城门角楼等。六年后,白宫修建完成,五世达赖喇嘛洛桑嘉措将证权机构从大昭寺迁进了布达拉宫,红山上的宫殿再次成为西藏地区政治权力的中心。五世达赖喇嘛虽然在西藏建立了地方政权,但他深知要想长治久安,必须取得中央政府的支持。公元1653115日,年仅十四岁的顺治皇帝在北京接见了35岁的五世达赖洛桑嘉措。从北京返回后,五世达赖不仅带回了皇帝赠与的大量礼品,还带回了清政府授予的金印,再次确认了西藏地方政权与北京中央政府之间的隶属关系。达赖喇嘛的封号也正式得到了清政府的承认。他返回拉萨后从哲蚌寺噶丹颇章迁居当时已竣工的布达拉宫白宫,一直到他去世。

   公元1690年,即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第八年,第司.桑结嘉措着手组织拆除部分建筑以建造红宫和灵塔。

   当时动用了各类工匠7000余人,耗银213.4 万两,康熙皇帝下令派114名汉族和满族能工巧匠参加施工,尼泊尔也派有工匠援建。

   布达拉宫整个宫宇建筑是土木石结构;宫墙是其艺术性和生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传,东半部的宫墙是由拉萨一带的前藏后工砌筑,西半部的宫墙则有日喀则一带的工匠修成。工匠们尽情发挥各自的风格和所长,东部墙体笔直尖峭,西部墙体则圆浑厚实。布达拉宫按照红山自然地形由南麓梯次修到山顶。

   1693年红宫建造高峻,落成典礼于藏历四月二十日隆重举行,宫前立无字碑,以志纪念。自那以后,建筑群的格局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

世界屋脊上的璀璨明珠——布达拉宫.宏观篇(西藏之行之三)

               拉萨洪山饭店看“布宫”。此处位于“布宫”西南角,北京中路与罗布林卡路交汇处。

    今天雄踞于世界屋脊上的建筑奇观,浴火重生之传奇,依然换发出勃勃生机,在崎岖不平的山体上,修建如此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不开挖地基,不破坏山体,三百年前的工匠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巧夺天工的建筑技艺,他们首先在地基上纵横起墙,之后,在这个人工形成的地面上修建殿堂。地板下面形成了地垄,这些地垄形成了天然的通风管道,空气和阳光从每个房间的天窗进入通过地垄与外界进行循环,所以即便有厚达五米的墙体,宫殿内部依然光线充足,空气流通而且冬暖夏凉。

    重建后的布达拉宫,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夏宫在罗布林卡),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举办地,也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之地,旧时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也是喇嘛及信教群众顶礼膜拜的圣地。

世界屋脊上的璀璨明珠——布达拉宫.宏观篇(西藏之行之三)

                    林廓西路(西藏电视台)看“布宫”。“布宫”正西,距离布宫8百米。

     1989年春到1994年夏,国家斥资5500万元对布达拉宫进行了全面维修,使这座历经沧桑的宏伟建筑走出危机四伏、险象环生的困境。

    以下照片拍自布达拉宫后边的龙王潭。龙王潭是旧西藏贵族、高级僧侣游乐的地方,是“布宫”的附属建筑,龙王潭的形成最初修建布达拉宫需要取土逐渐形成的低洼之地,后来注入了水,便成了人工湖。后来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在湖中修建了一座八角琉璃厅,内供龙王,故名龙王潭。方圆3公里,占地面积10余平方米,公园内集休闲、娱乐设施于一体,藏族同胞在这里唱歌、跳舞,与布达拉宫交相辉映。这里不同的角度仰望布达拉宫各有一番风味。在这里,我特意制作了一系列的布达拉宫的“拿手大菜”,且“别有风味”。好,我们一起“上桌”吧!

世界屋脊上的璀璨明珠——布达拉宫.宏观篇(西藏之行之三)

                                        布达拉宫与龙王潭相依相偎,“水宫交融”
世界屋脊上的璀璨明珠——布达拉宫.宏观篇(西藏之行之三)

                                          在这里我想起了北京的北海 

世界屋脊上的璀璨明珠——布达拉宫.宏观篇(西藏之行之三)

                                             在龙王潭中乘船,布达拉宫不时改变其“面孔”。  

世界屋脊上的璀璨明珠——布达拉宫.宏观篇(西藏之行之三)

                                                                   布达拉宫掩映在万木丛中 

世界屋脊上的璀璨明珠——布达拉宫.宏观篇(西藏之行之三)

                               布达拉宫虽然雄伟,但被一“叶”障目。 

世界屋脊上的璀璨明珠——布达拉宫.宏观篇(西藏之行之三)

                                          布达拉宫镶嵌在蓝天、白云、绿叶、碧水中。 

世界屋脊上的璀璨明珠——布达拉宫.宏观篇(西藏之行之三)

                   龙潭湖中的三座白塔岿然屹立,将布达拉宫高高“托起”

世界屋脊上的璀璨明珠——布达拉宫.宏观篇(西藏之行之三)

                 这里树木成林与同为青藏高原寸木不长的那曲简直是两重天  

      19891011日天气晴朗,布达拉宫法号长鸣,一个名叫坚赞群觉的色拉寺青年喇嘛挥动了布达拉宫维护工程的开工第一镐,坚赞群觉作为第一挥镐人由传统的西藏占卜择定。他五官端正,父母健在,生肖属相吉祥。布达拉宫的整个维修过程都严格遵守藏民族的传统习惯和宗教仪规。在藏汉族工程人员的团结协作下,维修工程于19949月顺利竣工,共耗资5300万元人民币。今日的布达拉宫,气势更加宏伟壮观。布达拉宫这颗高原明珠,再次发出夺目的光彩。

世界屋脊上的璀璨明珠——布达拉宫.宏观篇(西藏之行之三)

                                                      外国友人在寻找拍摄“布宫”的最佳角度

世界屋脊上的璀璨明珠——布达拉宫.宏观篇(西藏之行之三)

                                           来自铁道游击队故乡的儿女在布达拉宫广场载歌载舞。 

世界屋脊上的璀璨明珠——布达拉宫.宏观篇(西藏之行之三)

                      优美的舞姿唤起横空出世、庄严肃穆的布达拉宫。

世界屋脊上的璀璨明珠——布达拉宫.宏观篇(西藏之行之三)

                         要把我的倩影永远镶嵌在这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

这次维修对布达拉宫进行了实测,布达拉宫距地面高119米,东西长350米,南北宽270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加上山前的围城和山后的宗角禄康(龙王潭公园),共占地36万平方米。

世界屋脊上的璀璨明珠——布达拉宫.宏观篇(西藏之行之三)

                                     本文作者在布达拉宫广场浮想联翩、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