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在上海听教育专家关景双讲座笔记

(2013-06-30 18:22:50)
标签:

转载

静听教师专业发展的脚步声

                                主题式课例研修的校本教研

语文特级教师;师之蕴工作室领衔教师;

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上海市语文名师基地副主持人

关景双

2012417日下午

http://s7/middle/4b33aaa1tc23f9b30fa16&690

http://s1/bmiddle/4b33aaa1tc23f9c7f9730&690

开场先针对讲座题目进行关键词分析:

    静听:是结合教师发展特点而言,教师发展的特点是慢成长,须笨功夫,要内动力,贵在坚持。

讲述:

    当优秀老师需要不断地坚持、努力。如果几位老师来到同样的学校任教,哪位会成为优秀教师,主要看内在动力。有目标是容易的,要成功一定是坚持目标。所谓智慧需要在头脑中萦绕着的。我们不缺理念不缺方法,缺的是用心实践、体验。理念只有体验过才是你的,方法只有你用过才是你的。

 

    教师发展期待:活跃思维,积极思考,坚持思想。

讲述:

    有思想的老师,校长是不用领导的。校长的领导最终是思想的领导。如果有没有办法才当老师的人,那么这样的老师就是天灾!目前有多少老师有自己的思想?有思想的老师都是优秀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十年发展

    阅评《师之沃土》之《校本研修的增值点:学科教师教育》(《上海教育》2011.5B

1, 从教师专业看,一个好校长最大贡献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好教师一定是学科底蕴深厚者,学科教学知识丰富者。

2, 从教师学习看,优秀教师都是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学习常常基于案例的。课堂与案例一定是同学科才能引起最大共鸣。

3, 从教师需求看。培训重心下移到学校,问题解决在课堂,既有培训50%学分的规定,也有上海教师学研究会18个学科专业委员会的响应。

4, 从教师境界看,“名师工程”培育领军团队,“新农村项目”培育的“种子教师”,都是学科把关者、指导者和引领者。

 

教师专业内涵

讲述:

    教师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的老师,教师的境界和思想很重要。应着力于提高教师的境界,打造教师的精神。

老师的现状是:不读书、不愿意、不认真。

    本体知识是——教师不读书;(埋怨校长不给机会,给机会不认真学)教是基础,研是提升。

    教学技能是——教师不愿意;

    专业态度是——教师不认真。

讲述:

    教师的本体知识是培养不出来的。在教学技能方面,要改造教师的技能和态度,让老师自动地读书。

 

老师应做到的“三自”——自动、自愿、自觉!

讲述:

    本体知识应是自动的去掌握,教学技能是自愿的去钻研,专业态度是自觉的去实施 。做老师要达到的境界,或成为“匠”,或成为“师”。

 

做有思想的教师:主张、方法、实例;概括、筛选、课例。

讲述:

    做有思想的老师要达到“三有”,有主张,有方法,有实例。“主张”就是要有自己的观点主张,“方法”就是要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实例”就是要有自己的教学实例。“概括”就是能够概括出自己的观点;“筛选”就是筛选出自己的方法 ,“课例”就是自己的课堂教学实例。

 

何谓“师之蕴”?

每个老师都是一个故事,走过去就会变成“传奇”。

“蕴”:“在内部积蓄着”(讲述:电脑存盘再大,也没有一个人内在积蓄得多。)

“蕴藏是自然形成的结果”(讲述:当老师要下笨功夫,每天一小步,一直不停步,就会有收获!)

“事理的深奥处”

·“师之蕴”:在教育教学中积蓄,蕴藏的教师底蕴。

·为师之蕴:执教的“过程”和“能力”,底蕴支撑一生。

讲述:

    目前有的青年老师比我们的老教师还守旧!教师概念:教师是明白之人使人明白。

 

脚步声:梦在路上,路在脚下!

1·学了,就有思路;

2·做了,就有方法;

3·写了,就有底蕴。

 

师之蕴:我们选择并坚持用语文的方式生活,成为用学习的力量支撑发展的研修共同体。

1·始终致力解读与教学双修。

2·始终致力思想与方法相伴。

3·始终致力成长与成果同步。

讲述:

    20052009年我带几个青年优秀教师,我对我带的青年教师经常讲一句话:要成功看你跟谁交朋友。成功有几步:一步,开始;一步,坚持。激动——冲动——一动不动。每年评选一个教学之星。

 

交流提纲:

第一个话题: “师之蕴”: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的行动范式。

第二个话题: “师之蕴”:主题式课例研修的校本教研。

 

第一个话题

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范式

展望学科教师教育:

    以“行动学习”主导学科研修共同体,培育研究状态,支撑课堂进步;

    以课例研修推进同伴学科教学改进,累积经验碎片,再造行为文化;

    以循环实证磨练学科教育教学知识,累积为师底蕴,成就教学专家。

 

“师之蕴”感言:积累底蕴的行动在研教修身,学做教师,而后学做语文教师。

我们共同的感受是:

1·在教学中,修身就有了沃土;

2·在研修中,教学就有了境界。

 

一、“师之蕴”目标

比较

    ·有丰富的教学记忆;

·有优秀的思考能力;

·有良好的专业习惯;

·有优化的行为方法。

讲述:

    首先:领着年轻老师读书,读顾泠沅,教师是思考的专业。习惯就是效率,就是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研修目标:思考力,习惯性,最优化。

讲述:

    学会思考,做什么事要有好习惯。阅读能力,就是指阅读有方法。领导给人任务的同时,给方法,就会减轻自己的压力。

 

研修路线:讲上课,写上课,上好课

研教修身:解读文本,体悟教学,德教双馨

 

二、“师之蕴”精神

团队精神:勤修。

成长经验:融入团队,摆进自我。

持续动力:归属感,成就感,责任感。

讲述:

    每个人都融入团队,别孤立化,便于听,便于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四方友。

 

三、“师之蕴”领衔:持续行动的力量

教师专业化:需要组织化的持续组织

领衔领导力:专业引领力和教学指导力

讲述:

     名师有个性的。校长的境界不是人盯人。校长应该是:专业的领,人思想的导。校长对不懂的学科应多“拍马屁”。

 

具体怎么做:

    1·破解困惑,在操作方法;

    2·教师成长,拟学期计划;

    3·学做跟进,勤悟谈激励;

    4·解读勤修,再具体引领。

    领衔者:做出样子,给出方法,讲出道理。

    你的性格是否能吸引优秀的人才和你一起追逐梦想?

    唯有共同的愿景,才有共同的行动!

 

四、“师之蕴”成员:做一名什么样的教师

一辈子学做老师,学什么?摘自塞外风《师之蕴成员思考于漪一辈子学做老师的简述 

    忠诚勤修  谦虚好学  热爱学生  完善人格 

一辈子学做老师,怎么学?

    1·欣赏你的学生们;(讲述:不管学困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如何差,都要学会欣赏他们。为中华民族之教育而崛起。在哪里都是培养的中国人。)

    2·认真对待常态课;(讲述:认真做好常态课,才是一个人魅力所在,才会出成绩。)

    3·思考眼前的问题;(讲述:数学是直线,语文是跳跃性思维。)

    4·关注师生的情感;(讲述:喜欢你的课,喜欢你的学科,喜欢你的学生,成绩才好。)

    5·传达理性的行为。(讲述:给新教师讲万万不可手上惹祸。要知道一些地方文化,如北方大漠文化等,做行为示范者,不给家长闹矛盾。)

 

五、“师之蕴”路径

1)自我发展计划(学期)  

2)相约星期三(轮流主持)      

3)同文解读/教学(持续改进)   

4)梳理20分钟(默会)   

5)评学论教(出声想)          

6)用笔说话(shiwork

 

1)自我发展计划(每学期)

    计划: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人生需要策划,策划需要定位,定位才能有为。

1·计划是思想指导的行动;

2·计划是理性思维的选择;

3·计划是运行发展的路线;

4·计划是成长过程的测量;

5·计划是成功人生的奠基。 

跃然纸上,计划才有生命力!

 

追求诗意的语文教师生活

(“师之蕴”2010年下半年行动日程安排)

时间

课程专题

主持/主讲

任务要求

98日(三)

研讨师之蕴工作室学期计划

设计自我发展计划

关景双/王友

青浦进修

编制学期自我发展计划

916日(四)

听孙绍振讲《文本解读的观念与操作方法》,通知学习师之蕴网站解读文本三维法等主张

关景双/孙绍振

朱中

阅读《解读语文》并写随笔

922日(三)

在线布置阅读曾仕强著《圆通的人际关系》并于1030日前写好书评

关景双/在线

自学习,写随笔

926

参加中南六省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暨阅读教学观摩(桂林)研讨会

关景双/王友

桂林

王友、范婧、张夏敏、孙晶等参加

1012日(二)

讲座沈巷目标贯通的语文课堂方案,签约沈巷语文教师研修基地

关景双/王端

沈巷语文人参加,并确定本学期课例选文

1013日(三)

·初中B组做课例与写课例(1):

1.周明老师解读课例方案

2.做课例主题:抒写生命的体验――学课文写作文课例研究 

――――――――――――

·初中A组做课例与写课例(1):

1.孙建国老师解读课例方案

2.同文教学组主题:目标双对应是语文课堂实效的基础 

3.课例选文七年《社戏》

周明领衔

陶存云/张春敏执教 

学校:重固

――――――

孙建国领衔

孙建国/陈斐执教

学校:金泽

高级教师与青年教师解读课文、设计教学,选定学校,同文教学,一个月内完成课例报告与观课报告(各组下同)

 

 

例:徐泾中学逄立娟《学期自我发展计划》

经过两个学年的工作室生活,习惯了在学期伊始做计划,也习惯了做计划前的左思右想。但是,基于对以往计划执行力的反思,我感到坚持同时做几件事是容易的,坚持做一件事是困难的,道理不言而喻。因此,本学期力争在教学随笔、课堂教学、外出学习等每一板块,坚持做好一件事。计划如下:

    1.教学随笔:一单元一篇文本解读,篇目如下:《永远执著的美丽》《马来的雨》《麻雀》《风筝》《北海的早晨》《孔孟论学》。

    2.教学后记,一单元一篇成文的教后记,篇目视教学情况而定。

    3.课堂教学:课前一分钟说课。每周一天背诵日(一个现代文片断)

    4.外出学习:每次外出,必有一篇随笔。每次听讲座,必有听后感。每次观课,必有观课后记。

    5.读书笔记:席慕容《槭树下的家》,全书五部分,一部分一篇读后感。 

    师之蕴:以解读的方式为师,以语文的方式生活! 

 

计划:有执行,才有发展       

    计划:预设能力——执行能力

    前者考察思考力——后者考查意志力

    前者关系能不能做事儿——后者关系能不能做成事儿

    前者观照更多的客观条件——后者关照更多的主观态度

这儿,关系着我们成长和成功的大事儿!

 

计划有原则:可行、可做、可测。

    计划要促进:

·一个日程表:不断地“对表”。              

·一个潜意识:跟进“相约星期三”。

·一个模仿力:仿创(讲述:尝试与改进)。

·一个好习惯:“用笔说话”(讲述:做的写写,写的做做)。

    ·一个持续力:有计划有总结,有交流有评价。

        计划之价值: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讲述:

    凡是名师都是高级写手。高手能将一团乱嘛理出头绪来。

 

2)相约星期三(轮流主持)

              “品为师”的相约主题

        通知         1、分析课堂 始研修

        主持         2、解读文本 定目标

        预学         3、谈话引领 促理解

        任务         4、设计教学 找方法

        主题         5、课例研修 促改进

        综述         6、默会方法 试解读

        名单

    “师之蕴”:有思想地行动,有方法地思考,有理想地成长。

讲述:

    名师做好细节!举出案例:成年人要学习新生事物,要不断学习消化;顾泠沅的方法每年细微的变化,那都是思想精华。

 

3)同文解读教学(持续改进)

1、何为“文本

文本是作者在特定生活情境中语用的结晶,凝聚着作者的立意、文思和情结,涵盖着作者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水平,也包括教材编者用心和教师的再创作。所以,语文教学是作者立意,编者用心,师生取义! 

2、解读什么?

——解读,通过分析来理解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

·语文教材是教学中师生间,同学间交流的重要媒体,是落实课程目标,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增加学生文化积累的基本材料。

·选文要注意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可读性,做到文质兼美。

·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特点。 

3、怎样解读

——基于教学解读的教师心理图式

解读就是教师、学生、作者、编者与文本之间的多方参与、多维视角、多向交流的多重交际对话,是人生解悟、生命历程、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共赢的过程、是发现的过程、是再创造的过程。

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往往从先行的静态解读开始,引导课堂动态(对话)的解读,渐渐延伸到师生的未来生活中,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开放的、规范的、与时俱进的心态。

讲述:

    老师上课要求:将课文熟背,将教案熟记,不拿教材,不拿教案,徒手教学。这样便于师生眼神交流,以达到最好效率的教学。

 

基于教学解读的教学与研修历练

步骤:一是“解读”,二是“教学”,三是“研讨”,四是“写作”。

方式:单元解读、单篇解读、分段解读,对话解读等,实效最大的是同文解读/教学,可以引发深度对话。

磨练:同文解读,同步教学;同文解读,异步教学;同文解读,合作教学。

视角:认同性解读、个性化解读、探究性解读、质疑性解读。

实效:解读文本首先要解决师生的两个理解的有效对话。

 

确定目标之法:圈点目标三维度

确定第一维,看篇章语句的“语修逻文”知识。

确定第二维,看知识生成和师生认知互动过程。

确定第二维,看单元主题、文题、文脉、文眼。

文题看中心词;文脉梳理线索;文意着重概括;文法透视清晰;文题把握准确。

“师之蕴”主张:目标贯通是语言教学的旨趣。

 

例子:“目标贯通的语文课堂”主题课例的观察点

观察点1:课时目标的具体化

    制定教学目标要做到清晰、合理、适切、关联,有可操作性与可检测性,体现语文学科基本要求。

初步默会:教学目标具体化

1. 前提在于文本解读的透彻性。    

2. 适切在于教学内容的确定性。

3. 定位在于课文文体的明晰性。    

4. 表述在于三维目标的逻辑性。

5. 实效在于课堂环节的贯通性。    

6. 多学在于课程目标的整体性。

做课例:微观取证,筛选默会。

 

观察默会方法

    观察点                              我们初步默会

教师语言的术语化            是实现目标贯通的基础。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桥梁。

是体现文体特质的关键。是激活学习情感的纽带。

是检验教师素养的试剂。

 

课堂环节的有效性            是目标落实的基点。要有破难解重的互动。

是预设与生成的融合。要关联和衔接的适宜。

要有课堂设计的主线。要边学边评价边总结。

 

.作业布置的适切性           是维系良好师生关系的纽带和载体。要契合本课堂的教学目。

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拓展和延续。要契合本课堂的生成目标

要预设多样,布置适量。

 

解读内容之法:解读文本三层次(孙绍振《解读语文》)

第一层次——显性内容:一望而知。

一层是显性的,按照时间、空间顺序,将外在的、表层的感知连贯,包括行为和言谈的过程。

第二层次——隐性意脉:力透纸背。

二层是隐性的,是作者潜在的意脉变化、流动的过程,这不但是普通学生容易忽略的,就是专家也每每视而不见。

第三层次——文体张力:语文底蕴。

三层是更加隐秘的,需要着眼文体形式的规范性和开放性,文体的流派与风格。这里有可能遮蔽了的更为深邃的内涵。

案例:浪漫豪放隐含的千古愁

将进酒

·李白【体裁:乐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即劝酒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排比长句起兴,时空大开合,极夸张。叹悲人生苦短。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转作欢乐,行乐须纵酒,入题,诗情渐趋狂放。

得意须情欢乐。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由狂放转为愤激。

愤慨人才难为。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快人快语,狂放至极,迸出,与开篇关合。

浪漫诗篇千古愁。

用孙绍振文本三层次解读诗篇,一层显性内容在于叹悲人生苦短、得意须情欢乐、愤慨人才难为、浪漫诗篇千古愁。二层意脉隐秘着浪漫狂欢纵酒中情绪起落变化,人生苦短,当世难为,浪漫与忧愁构成了千古矛盾。三层乐府诗之张力,通篇以七言为主,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参差错落;诗句以散行为主,以短小对仗点染,节奏疾徐变幻。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

本诗,人生苦短的古诗歌母题,作者与屈原、古诗十九首、曹操及杜甫苦恨等;《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的飞羽觞而醉月,还有《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中的,用比较法品之,与本诗味道各不同。 

本诗,时空、宾主、数量词及呼儿”“与尔等等,都可看,且通透

 

讲述:

不需要思想,只需要揣摩上司的意图。柳宗元的《江雪》钓江山,不同的年段不同境界的教学。

 

“师之蕴”主张:目标贯通的语文教学旨意趣

“师之蕴”语文主张——

核心主张1:(教学)目标双贯通(教学五环节、教材单元)的语文教学旨趣。

解读主张2:解读文本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底蕴素养。

解读主张3:解读文本要解决师生两个理解的有效对话。

教学主张4:目标双对应是语文课堂实效的基础。

教学主张5:讲读课实现单元目标,自读课巩固单元目标。

教学主张6:文体视角的解读与教学。

研修主张7:课例研究是教学改进的行动。

讲述:

    观察默会,人才真正胜出的,是听说读写基本功。

 

4)梳理20分钟(默会)   

观摩    1.有观察点观察

现场    2.有实证性筛选

走向    3.有逻辑地梳理

对话    4.有诗意地表达

现场    5.有主题地写作

师之蕴:教师在课堂中成长,教学在改进中成熟。 

 

5)评学论教(出声想)

执教者、观课者、研讨者:看有指向,研有要点,改有要领。 

 

四个观察点                    目标贯通的语文课堂观察点解读

1.课时目标的具体化    备课环节,看教师解读文本的功夫,表述目标的能力,

唯有深入到“基本概念”,才能准确、明确、适切地设计文本目标,

才能课堂教得有数,学之有得

 

2.教师语言的术语化    上课环节,看教师学科教学的素养,教学语言严谨、

教学术语规范、语言组织精当,才能教师与教学皆为目标服务,

语文的沃土在于文体,术语的领域亦出于文体。

 

3.课堂环节的有效性    上课环节,看教师设计操作的智慧,即使青浦语文“四层次”,

也是层层对应目标、达成目标,才是有效的设计;

即使“五环节”,也是每个方法服务目标,才是有效的操作。

4.作业布置的适切性    作业环节,看语文魅力和师生兴趣,

作业一是要巩固目标,串联知识,

二是要拓展语文,延伸兴趣,尤其布置要清楚,

要求要明确,课堂能够“导入”则更好。

 

课堂转向学习,我们应该怎样做!

经验启示:

洋思(先学);杜郎口(预习);后茶馆式(议为中心);

成功教育(学讲想练);青浦实验(问题出发)

理想关系,可能做好:(教师观照:不全能,不可能。)

    ①教师思想:自主学习——以学习为中心  

    ②教师意识:鼓动愿学——以学定教

③教师方法:帮助学习——少教多学      

    ④教师境界:鼓励挑战性学习——学评并行

讲述:

    学生的成绩是老师的奖金。颠覆传统意识:教的逻辑向学的逻辑转变。五六十人:怎么能?分组。自主学习,会鼓动。愿意学吗?鼓动他会学吗?调教他!达到愤悱境界,做到心理有数。能挑战自我学习的学生是优秀生。

 

6)用笔说话

教师将解读、教学、研讨、写作的四步学思写出来,被师之蕴称为用笔说话

师之蕴:用解读的方式磨练专业成长,用语文的方式点缀诗意生活。

用笔说话:用键盘敲击成长的灵感,用网络闪存成长的轨迹。

讲述:

    我们的网站,点击率上千、上万。目前点击数据隐藏。写课例。用笔说话素养状态没看多少,

任何事情不能引起他的兴趣。善于写作的是受欢迎的。

 

“用笔说话”的体式

“听中学”学习随笔三种

①综述式随笔;   

②点评式随笔;   

③阅读式随笔。

讲述:

    看懂的才是自己的。必须听懂关键词,要有这个意识。任何会议都是有关键词的。教学就是联系。为什么整理,为丰富我们的教学思想。听课的时候可以打赌。所谓专家,专骗大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遗憾也是宝贵经验。用学习的心态去交往。评课的原则:努力挖亮点。给他一点激动。

 

2.做中学:解读随笔八种

    ①分段式;②表格式;③批注式;④注释式;

    ⑤比较式;⑥缩写式;⑦整体式;⑧解读反思式。

 

3.研中悟:课例报告两种

①常态实践反思式课例报告;

 三实践两反思式课例报告。

讲述:

    有压力有任务,做什么要有方法。今天下笨功夫,是为了明天更简约。我要有这样的教学记忆。只想不做,不会成功。老师的成长要说出来,更要写出来。要求写随笔。凡是什么场合说几句。

举例:某教师,认真写随笔,凡是交流场合积极发表意见,一年以后:主持会议很自如。写简讯让人震惊,简讯中鲜明的观点都在其中。由此便更加自信,给自己定位,活跃淡定,成为一名诗意的语文教师。

 

 

第二个话题

主题式课例研修的校本教研

 

一、“主题式”解读

1、主题生成

研修的主题缘起于教师的困惑;困惑的破解源自于主题的坚持;坚持的品质缘由于实证的感悟。

我们一直这样:用教师的经验解决教学的问题

 

2、主题式意义

教师的技能蕴藏在课堂招式中;教师的思考伴随在教学情境中;教师的问题解决在观摩学做中。

我们一直追求:讲上课,写上课,上好课!

 

3、语文例  主题:综合学习

困惑:审视语文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常常重在阅读和写作,识字写字、口语交际、综合学习等恰恰显示语文能力方面,表现得薄弱。 

破解:在做课例中越做越知道! 

感悟1

1.综合学习要有一个鲜明的话题。           

2.“综合学习追求三维目标整合实现。

3.“综合学习最能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4.“综合学习最能引发学生的语文兴趣。

.“综合学习最能密切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综合学习最能融合师生关系。 

.“综合学习最能检验教师的基本功。        

8.“综合学习最能考验教师在课堂中的领导力。

9.“综合学习最能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

感悟2

追问1综合学习是什么?   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用语文),用课堂学得带动生活习得

追问2综合学习的原则?   主体性、语文性、主题性、综合性、实践性、生活性、持续性等等。

我们一直感悟:困惑的问题在课堂实证中渐渐明晰.

二、“课例研修”的校本教研

1、释义与抓手

    课例研修是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观察和反思为手段,以互动对话为特征的课堂教学的群体研究。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的行动研究。

 

2、理念与历练

·做课例,边教边研边写成为习惯!

·备课组,课例实证感悟成为常态!

·专业化,导师与学员临场共成长!

我们一直自勉:

    ·从想到做到:考验智慧;

    ·从说到做到:考验毅力。

 

3、研修范式

    ①拟定方案;②经验学习;③解读文本;

    ④上课反思;⑤课例写作;⑥观点分享。

我们一直自勉:会做,做到,才是思想的成熟!

 

4、课例研修方案简介:

一、主题与观察点

课例主题:目标双对应是语文课堂实效的基础→→(“目标双对应的解读与教学” 

课例选文:沪版七年《社戏》

课例观察点:

1·简化教学目标

2·优化教学内容

3·细化教学环节

同时,基于有效性的思考,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适当的测试题,当堂课后检测效果。

 

二、做课例的环节与技术

1.做课例的四环节:

解读课文定目标,

设计教学找方法,

观课研讨评效果,

课例写作练能力。

由指导教师排出时间表,由秘书协调实施。

 

2.做课例的关注点:

以主题为引领,从观察点着眼——观察思考的线索

在课堂中洞察,在教学中取证——思考筛选的沃土

在悟谈中生成,在课例中积蕴——经验方法的提炼

否则,将目光游移,思路发散,不用实证说话,陷于空谈,人云亦云。

我们一直行动:

做课例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一个团队在创造!

 

3.做课例的支撑点:

①“做中学”:通过磨炼和默会青浦语文“四层次五环节”和青浦实验课堂五要点,养成有主题、有观察点的课例研究意识。

在常态教学中实现“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家常课与研究课的区别)

② 做课例”:运用“三实践两反思”方法开展常态教学,同文解读,同文教学,同课反思,同课写作。在课例制作中“听懂的东西做出来、把会做的东西写出来”。(教学活动与课例研修的区别)

指导教师要明确完成时间,一般一月余为宜。

 

三、课例写作格式

格式1:常态实践反思式课例报告,适用一课一堂教学,适合自我写作,格式是:

序——课例背景,含主题、选文、观察点及分析、课例形式及团队分工

一、课文解读与目标筛选

二、教学设计与实践改进

三、观点提炼与研修体会

结束语——回味与展望。

例如:华新孙建国《戏里戏外——〈社戏〉课例报告》

 

格式2:“三实践两反思”式课例报告,适用有主题的团队合作研修,可以生成许多随笔、观课报告,课例报告的格式:

标题:风声雨声研修声声声入耳(如《马来的雨》课例题目,直白或比喻式标题),副标题:教学目标贯通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的《马来的雨》课例报告

正文:(行文提示:提纲讲概括、文脉讲逻辑、表达书面语)

序:课例背景,含主题、选文、观察点及分析、课例形式及团队分工

一、解读文本,筛选目标(分段式、表格式、批注式等解读,最后概述教学目标)

二、设计教学,说明预设(叙述环节设计,用黑括号说明学情、多种预设、目标达成)

三、课堂实践,反思改进(从教学目标、课堂环节、观察点寻找得失与分析、改进与对策、用课堂实录和研讨建议说话)

四、课例观点,研修体会(从课例主题、观察点思考提纲;从团队研修和过程得失寻找体会)

最后,结束语或相关链接(如实录批注、教研组建设、研修综述、过程花絮、学生反馈、学生习作等)及参考资料

 

5.“用笔说话”价值:

·记忆教学

·实证梳理

·观点提炼

·积累师蕴

·成果分享

有自我挑战的欲望才能勇敢面对挑战!

有强烈的改进意识才能虚心反思改进!

有聪慧的悟性一定能默会更多的智慧!

我们一直把握:

自己走出的或离我们脚步最近的经验

 

小结1:校本研修的内涵行动

专业引领听中学:学习理论经验;

同伴互动做中悟:提炼经验方法;

用笔说话写中思:筛选方法观点。

小结2:磨练教学方法的“主题式课例研修”是:

破解问题与经验一体化诊断,

解决教学与教师一体化进步,

教学成就感与教师归属感一体化实现的方法。

 

6. 主题式课例研修,需要寻找什么样的经验(方法)?

7.研修成效:走向经验教师(差异)

课例研修”实现教学改进/教师发展/质量提高共赢

有丰富的教学记忆

有优秀的思考能力

有良好的专业习惯

有优化的行为方法

师之蕴”始终坚持的目标:思考力、习惯性、最优化。

 

例: 朱家角中学王友:潜心修为 ,学做教师

扎根课堂,学习名师经验

凝望杏坛,领悟专家智慧

读书养气,积淀为师底蕴

一辈子学做教师

王友语文教学主张:文体视角的高中语文教学

王友小说解读视角:梳理情节分析人物 赏析环境探究主题

王友小说教学思路举隅

1.人物分析:从矛盾冲突中把握人物

2.情节透视:按照逻辑顺序还原因果

3.环境赏析:在典型环境里读解社会

4.主题探究:依据故事变化探究主题

王友散文教学思路举隅

读散文 抓文眼    老王  世间最美的坟墓 祁连雪(2011北京)秋光里的黄金树(2006江西)

读散文 理脉络    荷塘月色               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2010重庆)一朵午荷(2010湖南)

                                          时间怎样的行走(2008重庆)

读散文 析情感    故都的秋合欢树        走进腾格里(2011福建)又见鹭鸶(2011上海)

读散文 品语言    想北平  听听那冷雨 灯笼红(2008上海)岳桦(2009全国2

读散文 悟意境    瓦尔登湖  荷塘月色 乡村的风(2007安徽)一幅烟雨牛鹭图(2006江苏)

读散文 赏技法    晨昏诺日朗  我与地坛 天目山(2010上海)春声和春深(2009年上海) 

读散文 明意图    邂逅霍金想北平        无限玄机(2009年上海春)碧云寺的秋色(2008年北京) 

 

8.研修启示

1.在情境中耕耘教师学习的人文沃土。

2.在团队中激活教师学习的参与热情。 

3.在教学中铺设教师学习的基本途径。 

4.在教研中推进教师学习的专业成长。 

5.在写作中实现教师学习的反思内化。 

6.在研修中实现教师学习的过程优化。  

 

 

 

反思与证明:

听中学做中学相结合、理念先行与实践先行相结合,教学体悟与教师反思相结合的成长方式是有效的,否则,听得有道理、做得没方法、想得没根据、成长缺成果,渐渐趋于失落、平庸、倦怠。 

教师学习追求教学有法:

备课有法,上课有法。

观课有法,说课有法。

研课有法,写课有法。

这些是教学贵在得法的基础,是教无定法的底蕴。

讲述:

    正确的做事,做正确的事。指导别人成长最快。学了就有思路,做了就有方法。目前教化的多,不如领着去做。老师的思想就是教育质量。当把科研变成了冰冷的美丽。想深刻,就坚持!江郎才尽,读书。看孩子从哪里学起。高考第五名。语文:读懂学生,明白学科。团队比散打好。在两极之间寻找中间地带,就是中庸。教学就是科学,艺术,事业,都是讲方法。

 

结束语:为了梦想,我一直在路上。

为师经验,唯有学习;

为师方法,唯有体悟;

为师成长,唯有学做;

为师品质,唯有细节;

为师痛快,唯有叙事;

为师幸福,唯有笑纳。

共勉!

讲述:

     为女儿,为家庭,把孩子托付给别人,平淡的应付,什么是头呢?有方法一定自己体悟,教师的品质就是讲究细节。当老师的痛快,每个老师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开心做好今天的事情。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