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在上海听教育专家关景双讲座笔记

标签:
转载 |
静听教师专业发展的脚步声
语文特级教师;师之蕴工作室领衔教师;
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上海市语文名师基地副主持人
关景双
2012年4月17日下午
http://s7/middle/4b33aaa1tc23f9b30fa16&690
http://s1/bmiddle/4b33aaa1tc23f9c7f9730&690
开场先针对讲座题目进行关键词分析:
讲述:
讲述: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十年发展
1,
2,
3,
4,
教师专业内涵
讲述:
老师的现状是:不读书、不愿意、不认真。
讲述:
老师应做到的“三自”——自动、自愿、自觉!
讲述:
做有思想的教师:主张、方法、实例;概括、筛选、课例。
讲述:
何谓“师之蕴”?
每个老师都是一个故事,走过去就会变成“传奇”。
“蕴”:“在内部积蓄着”(讲述:电脑存盘再大,也没有一个人内在积蓄得多。)
“蕴藏是自然形成的结果”(讲述:当老师要下笨功夫,每天一小步,一直不停步,就会有收获!)
“事理的深奥处”
·“师之蕴”:在教育教学中积蓄,蕴藏的教师底蕴。
·为师之蕴:执教的“过程”和“能力”,底蕴支撑一生。
讲述:
脚步声:梦在路上,路在脚下!
1·学了,就有思路;
2·做了,就有方法;
3·写了,就有底蕴。
师之蕴:我们选择并坚持用语文的方式生活,成为用学习的力量支撑发展的研修共同体。
1·始终致力解读与教学双修。
2·始终致力思想与方法相伴。
3·始终致力成长与成果同步。
讲述:
交流提纲:
第一个话题:
第二个话题:
第一个话题
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范式
展望学科教师教育:
“师之蕴”感言:积累底蕴的行动在研教修身,学做教师,而后学做语文教师。
我们共同的感受是:
1·在教学中,修身就有了沃土;
2·在研修中,教学就有了境界。
一、“师之蕴”目标
比较
·有优秀的思考能力;
·有良好的专业习惯;
·有优化的行为方法。
讲述:
研修目标:思考力,习惯性,最优化。
讲述:
研修路线:讲上课,写上课,上好课
研教修身:解读文本,体悟教学,德教双馨
二、“师之蕴”精神
团队精神:勤修。
成长经验:融入团队,摆进自我。
持续动力:归属感,成就感,责任感。
讲述:
三、“师之蕴”领衔:持续行动的力量
教师专业化:需要组织化的持续组织
领衔领导力:专业引领力和教学指导力
讲述:
具体怎么做:
四、“师之蕴”成员:做一名什么样的教师
一辈子学做老师,学什么?摘自塞外风《“师之蕴”成员思考于漪“一辈子学做老师”的简述
一辈子学做老师,怎么学?
五、“师之蕴”路径
(1)自我发展计划(学期)
(2)相约星期三(轮流主持)
(3)同文解读/教学(持续改进)
(4)梳理20分钟(默会)
(5)评学论教(出声想)
(6)用笔说话(shiwork)
1)自我发展计划(每学期)
1·计划是思想指导的行动;
2·计划是理性思维的选择;
3·计划是运行发展的路线;
4·计划是成长过程的测量;
5·计划是成功人生的奠基。
跃然纸上,计划才有生命力!
追求诗意的语文教师生活
(“师之蕴”2010年下半年行动日程安排)
时间 |
课程专题 |
主持/主讲 |
任务要求 |
9月8日(三) |
研讨师之蕴工作室学期计划 设计自我发展计划 |
关景双/王友 青浦进修 |
编制学期自我发展计划 |
9月16日(四) |
听孙绍振讲《文本解读的观念与操作方法》,通知学习师之蕴网站“解读文本三维法”等主张 |
关景双/孙绍振 朱中 |
阅读《解读语文》并写随笔 |
9月22日(三) |
在线布置阅读曾仕强著《圆通的人际关系》并于10月30日前写好书评 |
关景双/在线 |
自学习,写随笔 |
9月26日 |
参加中南六省“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暨阅读教学观摩(桂林)研讨会” |
关景双/王友 桂林 |
王友、范婧、张夏敏、孙晶等参加 |
10月12日(二) |
讲座沈巷“目标贯通的语文课堂”方案,签约沈巷语文教师研修基地 |
关景双/王端 |
沈巷语文人参加,并确定本学期课例选文 |
10月13日(三) |
·初中B组做课例与写课例(1): 1.周明老师解读课例方案
2.做课例主题:抒写生命的体验――学课文写作文课例研究 ―――――――――――― ·初中A组做课例与写课例(1): 1.孙建国老师解读课例方案
2.同文教学组主题:目标双对应是语文课堂实效的基础 3.课例选文七年《社戏》 |
周明领衔
陶存云/张春敏执教 学校:重固 ―――――― 孙建国领衔 孙建国/陈斐执教 学校:金泽 |
高级教师与青年教师解读课文、设计教学,选定学校,同文教学,一个月内完成课例报告与观课报告(各组下同) |
例:徐泾中学逄立娟《学期自我发展计划》
经过两个学年的工作室生活,习惯了在学期伊始做计划,也习惯了做计划前的左思右想。但是,基于对以往计划执行力的反思,我感到“坚持同时做几件事是容易的,坚持做一件事是困难的”,道理不言而喻。因此,本学期力争在教学随笔、课堂教学、外出学习等每一板块,坚持做好一件事。计划如下:
计划:有执行,才有发展
这儿,关系着我们成长和成功的大事儿!
计划有原则:可行、可做、可测。
·一个日程表:不断地“对表”。
·一个潜意识:跟进“相约星期三”。
·一个模仿力:仿—学—悟—创(讲述:尝试与改进)。
·一个好习惯:“用笔说话”(讲述:做的写写,写的做做)。
讲述:
2)相约星期三(轮流主持)
讲述:
3)同文解读教学(持续改进)
1、何为“文本”?
文本是作者在特定生活情境中语用的结晶,凝聚着作者的立意、文思和情结,涵盖着作者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水平,也包括教材编者用心和教师的再创作。所以,语文教学是作者立意,编者用心,师生取义!
2、解读什么?
——解读,通过分析来理解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
·语文教材是教学中师生间,同学间交流的重要媒体,是落实课程目标,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增加学生文化积累的基本材料。
·选文要注意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可读性,做到文质兼美。
·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特点。
3、怎样解读
——基于教学解读的教师心理图式
解读就是教师、学生、作者、编者与文本之间的多方参与、多维视角、多向交流的多重交际对话,是人生解悟、生命历程、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共赢的过程、是发现的过程、是再创造的过程。
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往往从先行的静态解读开始,引导课堂动态(对话)的解读,渐渐延伸到师生的未来生活中,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开放的、规范的、与时俱进的心态。
讲述:
基于教学解读的教学与研修历练
步骤:一是“解读”,二是“教学”,三是“研讨”,四是“写作”。
方式:单元解读、单篇解读、分段解读,对话解读等,实效最大的是“同文解读/教学”,可以引发深度对话。
磨练:同文解读,同步教学;同文解读,异步教学;同文解读,合作教学。
视角:认同性解读、个性化解读、探究性解读、质疑性解读。
实效:解读文本首先要解决师生的两个理解的有效对话。
确定目标之法:圈点目标三维度
确定第一维,看篇章语句的“语修逻文”知识。
确定第二维,看知识生成和师生认知互动过程。
确定第二维,看单元主题、文题、文脉、文眼。
文题看中心词;文脉梳理线索;文意着重概括;文法透视清晰;文题把握准确。
“师之蕴”主张:目标贯通是语言教学的旨趣。
例子:“目标贯通的语文课堂”主题课例的观察点
观察点1:课时目标的具体化
初步默会:教学目标具体化
1.
2.
3.
4.
5.
6.
做课例:微观取证,筛选默会。
观察默会方法
教师语言的术语化
是体现文体特质的关键。是激活学习情感的纽带。
是检验教师素养的试剂。
课堂环节的有效性
是预设与生成的融合。要关联和衔接的适宜。
要有课堂设计的主线。要边学边评价边总结。
.作业布置的适切性
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拓展和延续。要契合本课堂的生成目标
要预设多样,布置适量。
解读内容之法:解读文本三层次(孙绍振《解读语文》)
第一层次——显性内容:一望而知。
一层是显性的,按照时间、空间顺序,将外在的、表层的感知连贯,包括行为和言谈的过程。
第二层次——隐性意脉:力透纸背。
二层是隐性的,是作者潜在的“意脉”变化、流动的过程,这不但是普通学生容易忽略的,就是专家也每每视而不见。
第三层次——文体张力:语文底蕴。
三层是更加隐秘的,需要着眼文体形式的规范性和开放性,文体的流派与风格。这里有可能遮蔽了的更为深邃的内涵。
案例:浪漫豪放隐含的“千古愁”
将进酒 唐·李白【体裁:乐府】 |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即“劝酒歌”。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排比长句起兴,时空大开合,极夸张。叹悲人生苦短。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
转作欢乐,行乐须纵酒,入题,诗情渐趋狂放。 得意须情欢乐。 |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
由狂放转为愤激。 愤慨人才难为。 |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
快人快语,狂放至极,迸出“愁”,与开篇“悲”关合。 浪漫诗篇千古愁。 |
用孙绍振文本三层次解读诗篇,一层显性内容在于叹悲人生苦短、得意须情欢乐、愤慨人才难为、浪漫诗篇千古愁。二层意脉隐秘着浪漫狂欢纵酒中情绪起落变化,人生苦短,当世难为,浪漫与忧愁构成了千古矛盾。三层乐府诗之张力,通篇以七言为主,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参差错落;诗句以散行为主,以短小对仗点染,节奏疾徐变幻。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
本诗,“人生苦短”的古诗歌母题,作者与屈原、古诗十九首、曹操及杜甫“苦恨”等;《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的“飞羽觞而醉月”之“醉”,还有《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中的“欢”,用“比较法”品之,与本诗味道各不同。 本诗,时空、宾主、数量词及“呼儿”“与尔”等等,都可看“狂”,且通透“狂”看“愁”。 |
讲述:
不需要思想,只需要揣摩上司的意图。柳宗元的《江雪》钓江山,不同的年段不同境界的教学。
“师之蕴”主张:目标贯通的语文教学旨意趣
“师之蕴”语文主张——
核心主张1:(教学)目标双贯通(教学五环节、教材单元)的语文教学旨趣。
解读主张2:解读文本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底蕴素养。
解读主张3:解读文本要解决师生两个理解的有效对话。
教学主张4:目标双对应是语文课堂实效的基础。
教学主张5:讲读课实现单元目标,自读课巩固单元目标。
教学主张6:文体视角的解读与教学。
研修主张7:课例研究是教学改进的行动。
讲述:
4)梳理20分钟(默会)
观摩
现场
走向
对话
现场
“师之蕴”:教师在课堂中成长,教学在改进中成熟。
5)评学论教(出声想)
执教者、观课者、研讨者:看有指向,研有要点,改有要领。
四个观察点
1.课时目标的具体化
唯有深入到“基本概念”,才能准确、明确、适切地设计文本目标,
才能课堂教得有数,学之有得
2.教师语言的术语化
教学术语规范、语言组织精当,才能教师与教学皆为目标服务,
语文的沃土在于文体,术语的领域亦出于文体。
3.课堂环节的有效性
也是层层对应目标、达成目标,才是有效的设计;
即使“五环节”,也是每个方法服务目标,才是有效的操作。
4.作业布置的适切性
作业一是要巩固目标,串联知识,
二是要拓展语文,延伸兴趣,尤其布置要清楚,
要求要明确,课堂能够“导入”则更好。
课堂转向学习,我们应该怎样做!
经验启示:
洋思(先学);杜郎口(预习);后茶馆式(议为中心);
成功教育(学讲想练);青浦实验(问题出发)
理想关系,可能做好:(教师观照:不全能,不可能。)
③教师方法:帮助学习——少教多学
讲述:
6)用笔说话
教师将解读、教学、研讨、写作的四步学—做—行—思写出来,被“师之蕴”称为“用笔说话”。
“师之蕴”:用解读的方式磨练专业成长,用语文的方式点缀诗意生活。
“用笔说话”:用键盘敲击成长的灵感,用网络闪存成长的轨迹。
讲述:
任何事情不能引起他的兴趣。善于写作的是受欢迎的。
“用笔说话”的体式
“听中学”学习随笔三种
①综述式随笔;
②点评式随笔;
③阅读式随笔。
讲述:
2.做中学:解读随笔八种
3.研中悟:课例报告两种
①常态实践反思式课例报告;
②
讲述:
举例:某教师,认真写随笔,凡是交流场合积极发表意见,一年以后:主持会议很自如。写简讯让人震惊,简讯中鲜明的观点都在其中。由此便更加自信,给自己定位,活跃淡定,成为一名诗意的语文教师。
第二个话题
主题式课例研修的校本教研
一、“主题式”解读
1、主题生成
研修的主题缘起于教师的困惑;困惑的破解源自于主题的坚持;坚持的品质缘由于实证的感悟。
我们一直这样:用教师的经验解决教学的问题
2、主题式意义
教师的技能蕴藏在课堂招式中;教师的思考伴随在教学情境中;教师的问题解决在观摩学做中。
我们一直追求:讲上课,写上课,上好课!
3、语文例
困惑:审视语文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常常重在阅读和写作,识字写字、口语交际、综合学习等恰恰显示语文能力方面,表现得薄弱。
破解:在做课例中越做越知道!
感悟1
1.“综合学习”要有一个鲜明的话题。
2.“综合学习”追求三维目标整合实现。
3.“综合学习”最能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4.“综合学习”最能引发学生的语文兴趣。
5
6
7
8.“综合学习”最能考验教师在课堂中的领导力。
9.“综合学习”最能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
感悟2:
追问1:“综合学习”是什么?
追问2:“综合学习”的原则?
我们一直感悟:困惑的问题在课堂实证中渐渐明晰.
二、“课例研修”的校本教研
1、释义与抓手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的行动研究。
2、理念与历练
·做课例,边教边研边写成为习惯!
·备课组,课例实证感悟成为常态!
·专业化,导师与学员临场共成长!
我们一直自勉:
3、研修范式
我们一直自勉:会做,做到,才是思想的成熟!
4、课例研修方案简介:
一、主题与观察点
课例主题:目标双对应是语文课堂实效的基础→→(“目标双对应的解读与教学”
课例选文:沪版七年《社戏》
课例观察点:
1·简化教学目标
2·优化教学内容
3·细化教学环节
同时,基于有效性的思考,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适当的测试题,当堂课后检测效果。
二、做课例的环节与技术
1.做课例的四环节:
解读课文定目标,
设计教学找方法,
观课研讨评效果,
课例写作练能力。
由指导教师排出时间表,由秘书协调实施。
2.做课例的关注点:
以主题为引领,从观察点着眼——观察思考的线索
在课堂中洞察,在教学中取证——思考筛选的沃土
在悟谈中生成,在课例中积蕴——经验方法的提炼
否则,将目光游移,思路发散,不用实证说话,陷于空谈,人云亦云。
我们一直行动:
做课例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一个团队在创造!
3.做课例的支撑点:
①“做中学”:通过磨炼和默会青浦语文“四层次五环节”和青浦实验课堂五要点,养成有主题、有观察点的课例研究意识。
在常态教学中实现“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家常课与研究课的区别)
②
指导教师要明确完成时间,一般一月余为宜。
三、课例写作格式
格式1:常态实践反思式课例报告,适用一课一堂教学,适合自我写作,格式是:
序——课例背景,含主题、选文、观察点及分析、课例形式及团队分工
一、课文解读与目标筛选
二、教学设计与实践改进
三、观点提炼与研修体会
结束语——回味与展望。
例如:华新孙建国《戏里戏外——〈社戏〉课例报告》
格式2:“三实践两反思”式课例报告,适用有主题的团队合作研修,可以生成许多随笔、观课报告,课例报告的格式:
标题:风声雨声研修声声声入耳(如《马来的雨》课例题目,直白或比喻式标题),副标题:教学目标贯通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的《马来的雨》课例报告
正文:(行文提示:提纲讲概括、文脉讲逻辑、表达书面语)
序:课例背景,含主题、选文、观察点及分析、课例形式及团队分工
一、解读文本,筛选目标(分段式、表格式、批注式等解读,最后概述教学目标)
二、设计教学,说明预设(叙述环节设计,用黑括号说明学情、多种预设、目标达成)
三、课堂实践,反思改进(从教学目标、课堂环节、观察点寻找得失与分析、改进与对策、用课堂实录和研讨建议说话)
四、课例观点,研修体会(从课例主题、观察点思考提纲;从团队研修和过程得失寻找体会)
最后,结束语或相关链接(如实录批注、教研组建设、研修综述、过程花絮、学生反馈、学生习作等)及参考资料
5.“用笔说话”价值:
·记忆教学
·实证梳理
·观点提炼
·积累师蕴
·成果分享
有自我挑战的欲望才能勇敢面对挑战!
有强烈的改进意识才能虚心反思改进!
有聪慧的悟性一定能默会更多的智慧!
我们一直把握:
自己走出的或离我们脚步最近的经验
小结1:校本研修的内涵行动
专业引领听中学:学习理论经验;
同伴互动做中悟:提炼经验方法;
用笔说话写中思:筛选方法观点。
小结2:磨练教学方法的“主题式课例研修”是:
破解问题与经验一体化诊断,
解决教学与教师一体化进步,
教学成就感与教师归属感一体化实现的方法。
6.
7.研修成效:走向经验教师(差异)
“课例研修”实现教学改进/教师发展/质量提高共赢
有丰富的教学记忆
有优秀的思考能力
有良好的专业习惯
有优化的行为方法
“师之蕴”始终坚持的目标:思考力、习惯性、最优化。
例:
扎根课堂,学习名师经验
凝望杏坛,领悟专家智慧
读书养气,积淀为师底蕴
一辈子学做教师
王友语文教学主张:文体视角的高中语文教学
王友小说解读视角:梳理情节分析人物
王友小说教学思路举隅
1.人物分析:从矛盾冲突中把握人物
2.情节透视:按照逻辑顺序还原因果
3.环境赏析:在典型环境里读解社会
4.主题探究:依据故事变化探究主题
王友散文教学思路举隅
读散文
读散文
读散文
读散文
读散文
读散文
读散文
8.研修启示
1.在情境中耕耘教师学习的人文沃土。
2.在团队中激活教师学习的参与热情。
3.在教学中铺设教师学习的基本途径。
4.在教研中推进教师学习的专业成长。
5.在写作中实现教师学习的反思内化。
6.在研修中实现教师学习的过程优化。
反思与证明:
“听中学”与“做中学”相结合、理念先行与实践先行相结合,教学体悟与教师反思相结合的“成长方式”是有效的,否则,听得有道理、做得没方法、想得没根据、成长缺成果,渐渐趋于失落、平庸、倦怠。
教师学习追求教学有法:
备课有法,上课有法。
观课有法,说课有法。
研课有法,写课有法。
这些是教学贵在得法的基础,是教无定法的底蕴。
讲述:
结束语:为了梦想,我一直在路上。
为师经验,唯有学习;
为师方法,唯有体悟;
为师成长,唯有学做;
为师品质,唯有细节;
为师痛快,唯有叙事;
为师幸福,唯有笑纳。
共勉!
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