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暗恋沙子
暗恋沙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738
  • 关注人气: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家书法要旨张文德

(2022-04-30 17:36:45)

名家书法要旨

张文德


 
张文德先生小传

张文德先生,字仁山,1911年生于汉中,知名书法家和书法教育家。中国书法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西安于右任书法学会名誉理事,汉中地区书法学会常务理事,汉中褒斜石门研究会会员,市政协委员,黄埔军校同学会汉中联络组长。

张老自幼酷爱书法。深习欧、赵书体,遍临诸家碑帖,融会贯通,自成风格。近年来,潜心精研《汉魏石门铭颂》,创<</FONT>三门>新体,笔力遒劲,俊拔飞逸,结构天成。深受书法家好评。所书‘虎’字尤显气势磅礴。书于右任《正气歌》,神韵叫绝。作品在国内书画报刊上,多有发表。在国际级“炎黄子孙与各国友好书画展”获书法一等奖;国内其它书法大赛中多次获奖入集。墨迹曾在黄河碑林、五丈原、华山、汉中诸葛祠等名胜地刻石和碑匾楹联。有二百多幅作品已交流到日本、台湾、港澳、澳大利亚等地。在台湾嘉义市展出的书法作品已入集成册。

张老热心书法教育,为培养下一代书法人才,孜孜不倦。早年在家中首创青少年书法自学小组,又在民革多期书法培训班任主任教学,撰写教材30多万字,培养书法学生两千多人,其中佼佼者不乏其人,堪称“桃李满门”。

青年时代就读于西安中山大学。后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九期骑科毕业。1945年青年军616团代副团长,蒋经国先生任营长,两人交往结谊。记者采访张老与蒋相处的文章曾发表于《导报》海外版和香港《文汇报》。张老原部属、同学千余人现居台湾等地,回乡探亲,多登门拜访,赠书180余幅留念,以作联谊的纽带,增进了海峡两岸的情谊。

由于张老成绩卓越《中国书画报》以“化作春泥更护花”为标题,《汉中日报》以“饱蘸激情书团聚,一颗红心联统一”为题,均在头版头条对其事迹作了专题报导给予了较好的评价。近年列入《中国现代书画篆刻界名人录》和《山西省名人词典》。
 

             名家书法要旨

一 书道

   书心画也。<<FONT face=宋体>汉>杨雄《法言·问神》书道,妙在性情,能在形质。<清>包世臣《艺舟双楫·答三子问》书以笔为质,以墨为文。<清>刘熙载《艺概·书概》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清>刘熙载《艺概·书概》写字者,写心也。<清>刘熙载《艺概·书概》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清>刘熙载《艺概·书概》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意。<清>刘熙载《艺概·书概》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清>周星莲《临池管见》书道,亦足以恢扩才情,酝酿学问也。<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二 执笔

   书之妙在于执管。<唐>韩方明《授笔要说》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宋>姜夔《续书谱·用笔》平腕双苞,虚掌实指,妙无所加也。<唐>韩方明《授笔要说》
 

三 用笔

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FONT face=宋体>元>赵孟頫《定武兰亭跋》书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涩,得:“疾”、“涩”二法,书妙尽矣<汉>蔡邕引自<元>郑杓《衍极》逆入、涩行、紧收是行笔要法<清>刘熙载《艺概·书概》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FONT face=宋体>唐>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FONT face=宋体>唐>欧阳询《传授诀》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FONT face=宋体>晋>卫夫人《笔阵图》粗不为重,细不为轻,纤微相背,毫发死生<<FONT face=宋体>南齐>王僧虔《笔意赞》书法在用笔,用笔贵用锋<清>周星莲《临池管见》凡字每落笔,皆从点起。点定则四面皆圆,笔有主宰,不致偏枯草率<清>周星莲《临池管见》每作一画,必有中心,有外界,中心出于主锋,外界出于副毫。锋要始、中、终俱实,毫要上下左右皆齐<清>刘熙载《艺概·书概》起笔欲斗峻,住笔欲峭拔,行笔欲充实;转笔则兼乎住、起、行者也<清>刘熙载《艺概·书概》
 

四 书势

    欲明字势,须识九宫,九宫尤莫重于中宫,中宫者,字之主笔是也。主笔或在字心,亦或在四维四正,书著眼在此,是谓识得活中宫。<清>刘熙载《艺概·书概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用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主笔有差,则余笔皆败,故善书者必争此一笔<清>刘熙载《艺概·书概》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FONT face=宋体>晋>王羲之《题卫夫人<</FONT>笔阵图>后》作书贵一气贯注,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应,打叠一片,方为尽善尽美<<FONT face=宋体>清>朱和羹《临池心解字莫患于散,尤莫病于结。散则贯注不下,结则摆脱不开<清>周星莲《临池管见》笔画少处,力量要足以当多,瘦处,力量要足以当肥<清>刘熙载《艺概·书概》精美在于挥毫,巧妙在于布白,作度之变化由此而分<清>笪重光《书筏》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以白以当黑,奇趣乃生<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书上
 

五 墨法

用墨之法,浓欲其活,淡欲其华。<清>周星莲《临池管见》墨到处皆有笔,笔墨相称,笔锋着纸,水即下注,而笔力足以摄墨,不使旁溢,故墨精皆在纸内。<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书上》墨不旁出,为书家上乘。<<FONT face=宋体>清>朱和羹《临池心解筋骨不生于笔,而笔能损之,益之;血肉不生于墨,而墨能增之,减之。<清>笪重光《书筏》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宋>姜夔《续书谱》用墨》


六 心法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唐>柳公权引自《旧唐书·柳公绰传》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知人意。<宋>黄庭坚《论书》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晋>王羲之《书论》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汉>蔡邕《笔论》)书之为言,散也,舒也,意也,如也。<明>项穆《书法雅言·神化》用意险而稳,奇而不怪,意生法中,此心法要悟。<清>冯班《钝吟书要》
 

七 神韵


    书是君子之艺。
<清>冯班《钝吟书要》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清>刘熙载《艺概·书概》学书须要胸中有道,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宋>黄庭坚《论书》书当造乎自然。<清>刘熙载《艺概·书概》古人神气淋漓翰墨间,妙处在随意所如,自成体势。<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论用笔》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凡书画当观韵。深识书者,惟观神彩,不见字形。<<FONT face=宋体>南齐>王僧虔《笔意赞》


八 书体

     真以方正为体,圆奇为用。草以圆奇为体,方正为用。真则端楷为本,作者不易速工,草则简纵居多,见者亦难便晓,不真不草,行书出焉。<明>项穆《书法雅言·中和》大率真书如立,行书如行,草书如走。<唐>张怀瓘《六体古论》楷书欲如快马入阵,草书欲左规右矩,此古人妙处也。<宋>黄庭坚《论书》欲学草书,须精真书,知下笔向背,则识草书法,不难工矣。<宋>黄庭坚《跋与张载熙书卷尾》书凡两种:篆、分、正为一种,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清>刘熙载《艺概·书概》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唐>孙过庭《书谱》篆书之圆劲满足,以锋直行于画中也,分书之骏发满足,以毫平铺于纸上也,真书能敛墨入毫,使锋不侧者,篆意也;能以锋摄墨,使毫不裹者,分意也。<清>包世臣《艺舟双楫·答熙载九问》

 

 


九 临摹


    字须熟后生,画须生后熟。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大要须临古人墨迹,布置间架,捏破管,书破纸,方见工夫。<明>解缙《春雨杂述·学书法》习古人书,必先专精一家,至于信手触笔,无所不似,然后可兼收并蓄,淹贯众有。然非淹贯众有,亦决不能自成一家,若专此一家,到得似来,只为此家所盖,枉费一生气力。<清>王澍《论书剩语·临古》学书未有不从规矩而入,亦未有不从规矩而出。<清>朱履贞《书学捷要》造诣无穷,功夫要是在法外,苏文忠公所谓“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是也。<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涼州秋水輯錄

                             古城漢中 文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外一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