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怨东风当自嗟

标签:
林黛玉东风当自嗟 |
分类: 红楼文化 |
林黛玉在怡红院宝玉寿诞上,掣得一根签,上面画着一枝芙蓉花,题着“风露清愁”四字。背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这似乎是说,对林妹妹的死谁都不能怪,只怪她自己“促狭”、“小心眼”,是她自己活活气死的。
“莫怨东风当自嗟” 这一句出自宋代欧阳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诗。此句"东风"二字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从东边往西边吹的风,汉在东,单于国在西,东风把明妃从汉吹向单于国。二是指东土之风气、国风。因为风在古代又指一国之"风"气,比如:国风,风雅颂,风纪,采风。
历史上昭君出塞时汉朝比较强大,北方匈奴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王昭君地位是很尊贵的,但当时汉家制度似乎有鄙薄单于意思。从宋代起多有诗人作诗对此事表达不平之意,最著名的就是这首《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作诗讲究用典,更要求另出新意,《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的一大特点就是能够另出新意。
隋唐之后,中国政治版图大大扩展,但国家政权长期掌握在西部地区民族手中,《明妃曲.再和王介甫》出于宋代,当时天下早已经不属汉了,西风压倒东风,旧汉地(长江、黄河流域)处于被统治地位,社会风气也大不一样,青楼林立,并且有此谶语流传,"莫怨东风当自嗟。"意思是:"不要埋怨当年汉朝廷只以一宫女应付单于的汉家作风,而应当自嗟自叹!"(反讽语)自李唐以来,不知道有多少坚持汉文化(儒道文化)诗礼簪缨家族女孩应验了这句话,林黛玉只是其中一个。
黛玉看明白了这只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一句实为黛玉自己表白自己,她明白自己的命运。
曹雪芹给她的设定几乎是与世隔绝,她父母双亡,并无兄弟,她没有女红要赶,她心思细腻柔弱,除了贾府,她无亲戚可会,老师贾雨村到京后似乎也忘记了这个女弟子。在这样一方由贾母的溺爱撑起的小天地里,贾母给了黛玉高于三春、比肩宝玉的待遇,不说其余的主子和下人,就是同辈的表姐妹中,黛玉与迎春惜春素不甚睦,探春不记得黛玉生日,而黛玉也不记得探春生日。以情为情的黛玉心心念念,唯宝玉一人,而她的杯具就在于,她比宝玉看得更远,更执着,更担心失去,很多事情她却不愿意让宝玉知道,特别是后期。
宝玉多次剖白“咱们是姑舅姊妹,宝姐姐是两姨姊妹,论亲戚,他比你疏,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当初姑娘来了,一桌子吃饭,一床上睡觉。谁承望姑娘人大心大,不把我放在眼睛里,倒把外四路的什么宝姐姐凤姐姐的放在心坎儿上”,明明白白向黛玉说了“亲不间疏,先不僭后”,但只能起到治标不治本的疗效。
第32回,林黛玉侦查史湘云贾宝玉,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喜为知己,惊不避嫌。叹金玉之论与宝钗,黛玉的悲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
宝玉追出来诉肺腑,”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
第34回,这里林黛玉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萌。
第35回,黛玉自叹命薄,暗暗的叹道:“双文,双文,诚为命薄人矣。然你虽命薄,尚有孀母弱弟;今日林黛玉之命薄,一并连孀母弱弟俱无。古人云‘佳人命薄’,然我又非佳人,何命薄胜于双文哉!”
第42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黛玉心下暗服,她知道宝钗劝她不要迷了性,感念宝钗,但虽珍惜友情,却仍然坚持走自己的路。
第45回金兰契,黛玉在长期接受宝玉的剖白,新放下对宝钗的敌意后,仍然“一面又想宝玉虽素习和睦,终有嫌疑。”
第49回,黛玉因又说起宝琴来,想起自己没有姊妹,不免又哭了。宝玉忙劝道:“你又自寻烦恼了。你瞧瞧,今年比旧年越发瘦了,你还不保养。每天好好的,你必是自寻烦恼,哭一会子,才算完了这一天的事。”黛玉拭泪道:“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象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宝玉道:“这是你哭惯了心里疑的,岂有眼泪会少的!”黛玉对宝玉说的是真话,形于外的泪不多,只是内心独自酸苦,宝玉却说是你哭惯了,黛玉也没继续说。
第62回,黛玉谈起家中经济入不敷出,宝玉仍然说管他呢,短不了我们的,黛玉听了无话可接,却也不扫宝玉的兴。
第70回,黛玉的桃花诗“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柳絮词“飘泊亦如人命薄,叹今生谁舍谁收?”其实此时连小厮都认为黛玉嫁定了宝玉,而黛玉仍然做此哀音。
第79回,宝玉道:“我又有了,这一改可妥当了。莫若说:‘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外面却不肯露出。她已经猜到了自己早逝的结局,却不愿意告诉宝玉,让他着急,嗔怪自己乱说话。此时的黛玉心境平静豁达,也许有不舍,但已知不可逆。
莫怨东风当自嗟的确是黛玉一生写照,她笑了,是看清过去未来路的会心一笑,是看似已扫清情路所有障碍(来自宝玉、来自宝钗或者还有他人)、却仍犟不过命的无奈一笑。
虽然黛玉是个闺阁弱女,年龄又小于宝玉,但我觉得宝玉真没黛玉成熟,尤其是后期。癞头和尚要化黛玉出家,说她的病情除非一生不见外姓亲友才能好。我想,黛玉在死亡前会不会想起这个要点化她的神奇和尚(父母说的),但如果重来一次,黛玉仍然会选择宝玉,这一生痛快燃烧一次,方不负情情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