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隐含的曹家史事之四:曹頫时代的史事
(2016-01-30 09:04:09)分类: 红楼文化 |
一、脂批明确提出贾家被抄
脂批有关抄家的文字、曹頫时代曹家的史事,其最重要的,当然就是雍正五年底到六年初的抄家败落,但是《红楼梦》只有八十回流传,据脂批及故事情节的发展,抄家当在八十回以后。庚辰本第二十七回有畸批云:
此系未见抄没、狱神庙诸事,故有是批。丁亥夏 畸笏叟
此批明确提出贾家后来“抄没”的事。关于“狱神庙”,也是与抄家紧密相连的事,而且是极为重要的情节,故多次见于畸笏批语,如庚辰本第二十回写李嬷嬷因赌输了钱,迁怒于人,有一段眉批云:
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袭人正文标昌(按应是“目曰”两字),花袭人有始有终,予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回被借阅者迷失,叹叹!丁亥夏 畸笏叟
又四十二回刘姥姥为巧姐取名,靖本有一段批语:
应了这话固好,批书人焉能不心伤!狱庙相逢之日,始知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实伏线于千里。哀哉伤哉!此后文字,不忍卒读。辛卯冬日
另外,庚辰本、甲戌本第二十六回,写红玉与佳蕙一段对话时,也有一段眉批:
《狱神庙》回有茜雪、红玉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禾高,叹叹!丁亥夏 畸笏叟
甲戌本上还有数处有关“狱神庙”和红玉的批,不再引录。按以上这些批语来看,曹雪芹已经写出了抄家、“狱神庙”等文字,非常可惜的是这些极为重要的文字竟已失落了,真是令人叹息。但曹雪芹的文章有如一张巨网,首尾照应,脉络贯通,虽然后部正面写抄家的文字已见不到了,但前面雪芹早有暗示。
二、点戏预示贾家结局:
第十七、十八回元妃省亲演戏,元妃点戏的预示:第一出:《豪宴》:《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第二出:《乞巧》:《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第三出:《仙缘》:《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第四出:《离魂》:《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三、抄家预言贾家衰败
第七十四回抄拣大观园,探春说:你们别忙,往后自然连你们一齐抄的日子还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家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四、甄(真)家被抄家预示贾(假)被 抄
第七十五回,尤氏说:昨日听见你爷说,看邸报甄家犯了罪,现今抄没家私,调取进京治罪。……贾母歪在榻上,王夫人说甄家因何获罪,如今抄没了家产,回京治罪等语。从演戏的剧目到探春的牢骚到江南甄家的被抄,都暗示着后部的贾家是被抄家籍没的。特别是剧目《一捧雪》下脂批说:“伏贾家之败”。这句话,给了一些后部贾府被抄家的线索。
按曹本身是于雍正五年底到六年初被抄家籍没的,全家数人,包括雪芹在内被遣回北京崇文门外蒜市口居住。这是史实,当然到小说里只能“假语村言”,脂批说:“《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这是《红楼梦》里贾家败落的形式。
按《一捧雪》是李玉的传奇,今存,京剧“审头刺汤”,就是这个故事的主要片段。剧情是说:莫怀古的门客汤勤,善鉴书画和裱褙,莫荐汤于严世蕃。汤告世蕃莫家有玉杯一捧雪,极珍贵,世蕃即向莫索此杯,莫以赝品相送,世蕃不识。后汤知其为赝品后,即揭诸世蕃,莫遂遭抄没。
从上述情节中,似可推测贾雨村或似汤勤之角色,贾府之败,除此一层外,当然还有探春所说的“自杀自灭”等种种原因,不可能像《一捧雪》那样单纯是一个原因,但贾府有奸人背主忘恩构陷主人,可能是其败落的主要原因之一。总之,曹家败落的事实,在《红楼梦》里是有所反映的,通过八十回中的暗示和脂批对后部抄家的批语,尚能仿佛知其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