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各投林》赏析之二
(2015-12-28 21:31:35)分类: 红楼文化 |
收尾·飞鸟各投林
【曲文】
【甲戌本侧批:收尾愈觉悲惨可畏。】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甲戌本侧批:二句先总宁荣。】
【戚序本双行夹批:二句总宁荣,与“树倒猢狲散”作反照。】
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照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合聚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甲戌本侧批:将通部女子一总。】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甲戌本侧批:又照看葫芦庙,与“树倒猢狲散”反照。】
【鉴赏】
与甄士隐《好了歌注》总喻贾府家族悲剧不同,《红楼梦曲》十四支侧重于金陵十二钗女儿悲剧,收尾曲名“飞鸟各投林”及末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亦伤悼女儿悲剧,而非家族悲剧。
因此,我们不能用《飞鸟各投林》批评后四十回的家族小团圆结局。在大观园女儿悲剧的层面,后四十回完全符合《飞鸟各投林》的设定。
《红楼梦曲》有十二支分别咏叹正十二钗悲剧,收尾《飞鸟各投林》前半节正好十二分句,据此推测十二分句与正十二钗一一对应 :
为官的,家业凋零——元春(第2回已入宫为女史,第16回“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富贵的,金银散尽——湘云(词云“富贵又何为”,曲云“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
有恩的,死里逃生——巧姐(词云“巧得遇恩人”,曲云“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
无情的,分明报应——宝钗(花名签云“任是无情也动人”,词云“金簪雪里埋”)
欠命的,命已还——可卿(曲云“宿孽总因情”,她因淫罪而向贾府还命,画面“悬梁自尽”)
欠泪的,泪已尽——黛玉(第1回“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
冤冤相报自非轻——凤姐(曲云“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十二钗唯有她平生结冤最多)
分离聚合皆前定——探春(曲名“分骨肉”,曲云“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
欲知命短问前生——迎春(词云“一载赴黄梁”,曲云“一载荡悠悠”)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李纨(画面“凤冠霞帔”,曲云“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
看破的,遁入空门——惜春(曲名“虚花悟”,画面“看经独坐”)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妙玉(词云“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曲云“无瑕白玉遭泥陷”)
【红学观点】
反对按人分派
这首曲子是《红楼梦》十二曲的总结,既是十二钗曲的收尾,当然是以写十二钗的结局为主的。但是,它的目的毕竟不是把前面曲子中都已具体写过的各人命运再重复一遍,作者也并未故意求巧,使每句曲文恰好分结一钗。把一气呵成的曲文割裂开来,按人分派,这只会削足适履,损伤原意。
证之以事实,“按人分派”之说又不免牵强附会。说“欠泪的”是黛玉,“看破的”是惜春,“老来富贵”是李纨,这当然不错;说“为官的,家业凋零”是湘云,“富贵的,金银散尽”是宝钗,就难令人信服。《护官符》中贾、史、王、薛,哪一家不是“为官的”、“富贵的”?他们后来“一损俱损”,哪一家不是“家业凋零”、“金银散尽”?脂批说这两句“先总宁荣”(四大家族的代表),这就确切得多。再比如把“欲知命短问前生”分派给元春,把“欠命的,命已还”分派给迎春,也说不出多大理由,因为十二钗中命短的不只是元春,她的前生我们也不知道,而小说中只说贾家欠孙家的钱,没有说迎春欠孙绍祖的命,怎么要她还命呢?倒是王熙凤,现世就欠了不少人命,只是要她来还,一条命也还不清呢!如果用因果报应的话来说,她的下场不也是“冤冤相报”吗?总之,我们不应拘泥于一句一人,把文义说死,这对理解这首曲子的意义没有实在的好处。
周汝昌的看法
为官的,家业凋零 ┓
富贵的,金银散尽 ┛——两句总括“家亡”
有恩的,死里逃生——巧姐
无情的,分明报应——王熙凤
欠命的,命已还——元春
欠泪的,泪已尽——黛玉
冤冤相报实非轻——迎春
分离聚合皆前定——探春、湘云
欲识命短问前生——迎春 元春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李纨
看破的,遁入空门——惜春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一秦可卿
俞平伯的看法
为官的,家业凋零——湘云
富贵的,金银散尽——宝钗
有恩的,死里逃生——巧姐
无情的,分明报应——妙玉
欠命的,命已还——迎春
欠泪的,泪已尽——黛玉
冤冤相报实非轻——可卿
分离聚合皆前定——探春
欲识命短问前生——元春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李纨
看破的,遁入空门——惜春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凤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