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死后,神秘的“贾蓉之妻”
(2015-05-18 14:33:40)
标签:
情感贾蓉贾母尤氏秦可卿 |
分类: 红楼文化 |
了解了曹雪芹写作《石头记》过程,也就会清楚:《石头记》开篇不久,刚刚第十五回,蓉妻秦可卿便不幸早死、为她进行了隆重的送葬仪式,这些情节实际上都是在从《红楼梦》到《石头记》形成过程中,补充而进的。只要仔细研究秦可卿的形象、室内装饰、送葬规模,便会发现,规格之高,只有皇太后才可能享有。比如秦可卿死后,东西南北四路王爷,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的贵族都来追悼,如果秦可卿只是一般贵族的孙媳——这种现象绝不可能出现。
至于作者为什么将竺香玉之死隐写在贾蓉妻子秦可卿的身上,并将竺香玉死后的的送葬等活动隐写为贾蓉妻子秦可卿死后的送葬,是由于小说中的贾蓉与历史上的雍正都是第五代的缘故。请看下面两张图表。
清朝前五代的概况:第一代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天命;第二代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崇德;第三代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第四代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康熙;第五代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雍正。
宁国府的前五代:第一代宁国公、 第二代; 贾代化;第三代 贾敬次子,好道;长子是贾敷;第四代 贾珍贾敬的独子;第五代 贾蓉 贾珍的独子。
《石头记》中以“第五代”将历史上的雍正,与宁国府的贾蓉绾系起来,使贾蓉得以隐写历史上雍正,贾蓉妻子秦可卿得以隐写历史上雍正的皇后——竺香玉。曹雪芹为了使读者能够领会自己的意图,在第二回“这位珍爷倒生了一个儿子,今年才十六岁,名叫贾蓉”处,甲戌本有侧批曰:“至蓉,五代。”目的是使读者意识到,贾蓉隐写着历史上清代皇帝的第五代。
《石头记》有正反两面。从小说角度看,贾蓉有自己的妻子——在百十回的《红楼梦》中已描写得十分清楚。后来这部分内容照旧保留下来——这就是第五十回以后贾蓉之妻的形象。她与秦可卿完全不同。这个“蓉妻”一举一动都非常符合自己小说中的身份。
比如,第五十三回,祭宗祠前后贾蓉之妻又出现了,书中写道:
且说贾珍开了宗祠,看人打扫……。这日宁府中尤氏,正起来同贾蓉之妻,打点送贾母这边的针线礼物……
接着书中写道:
一时贾珍进来吃饭,贾蓉之妻回避了。
从“贾蓉之妻回避”可以看出她与公公的关系,非常符合中国道德传统。
同回,贾府在祭祀之后,贾母来到“尤氏上房内”,大家先按一定规矩坐定,之后蓉妻捧茶给众人:
故下面方是邢夫人、王夫人之位,再下便是尤氏、李纨、凤姐、贾蓉之妻。
尤氏用茶盘亲自捧茶与贾母,蓉妻捧与众老祖母,然后尤氏又捧与邢夫人等,蓉妻又捧与众姊妹。
贾蓉妻子先用茶盘捧茶与“众老祖母”,“然后尤氏又捧与邢夫人等”,之后“又捧与众姊妹”,这很合乎她的身份。
第五十四回,在庆元宵节时,宝玉给每个人斟酒,但特别提到贾蓉之妻除外:
于是宝玉将里面斟完,只除贾蓉之妻是丫环们斟了,然后出至廊上,又与贾珍等斟了一巡。坐了一会,方进来仍归旧坐。
贾蓉之妻是宝玉的侄媳妇,当然不为她斟酒,而由丫环们斟。作者在处理辈份关系时,考虑得非常周到。
三更以后,又重新排了座位,书中写道:
贾母便说:“这却不要拘礼,只听我分派你们就坐才好。”说着便让薛、李二位正面上坐,自己西向坐了,叫宝琴、黛玉、湘云三人皆紧依左右坐下,向宝玉说:“你挨着你太太。”于是邢夫人、王夫人之中夹着宝玉,宝钗等姊妹在西边,挨次下去便是娄氏带着贾菌,尤氏、李纨夹着贾兰,下面横头便是贾蓉之妻。
“下面横头便是贾蓉之妻”,说明即便是座位,也要体现她在这个大家庭中的地位。贾蓉在这个大家庭中,是重孙子辈,作为他的妻子,在贾府女眷中辈份最小,地位最低。
贾母与贾蓉媳妇的关系是这样叙述的:
这里贾母笑道:“我正想着虽然这些人取乐,竟无一对双全的,就忘了蓉儿了。这可全了,蓉儿就和你媳妇坐在一处,倒也团圆了。”
当下贾蓉夫妻二人捧酒斟了一巡,凤姐因见贾母十分高兴,便笑道:“趁着女先儿在这里,不如叫他们击鼓,咱们传梅,行一个‘春喜上眉梢’的令如何?”
贾母作为长辈很高兴看到贾蓉夫妇坐在一起,说:“蓉儿就和你媳妇坐在一处,倒也团圆了。”而“当下贾蓉夫妻二人捧酒斟了一巡”的描述,也表明:贾蓉妻子在节日宴饮上,与丈夫一起为长辈斟酒,很符合重孙媳妇的身份。
第五十八、五十九回,因老太妃薨逝,“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又须“送灵一月方回”,贾母等也将前往,在这里写道:
临日,贾母带着蓉妻坐二乘驮轿,王夫人在后只坐一乘驮轿,贾珍骑马率领众家丁围护。
“贾母带着蓉妻坐二乘驮轿”,这就是说贾蓉妻子也陪同贾母去送灵了。她的这种作法也很符合她的身份。
第七十五回,尤氏到荣国府,陪同贾母过中秋节,到起更时才回到宁国府,这时:
贾蓉之妻带家下众媳妇、丫头们,也都来秉烛接了出来。
贾蓉之妻,等婆婆一回家,便立即出来迎接,很像一个大户人家的媳妇。
第二天一早,尤氏在去荣国府前,贾蓉之妻先陪她吃完早饭:
说话之间,贾蓉之妻也梳妆了来见过。少时,摆上饭,尤氏在上,贾蓉之妻在下陪。婆媳二人吃毕,尤氏便换了衣服,仍过荣府,至晚方回。
第七十六回,尤氏与贾蓉媳妇陪同贾母过中秋节,当邢氏告辞回去时,书中写道:
贾母听说,笑道:“这话很是,我倒也忘了孝未满。可怜你公公转眼已是二年多了,可是我倒忘了,该罚我一大杯。既这样,你就率性别去,陪着我罢。你叫蓉儿媳妇,他就顺便回去罢。”尤氏说了。蓉妻答应着,送出邢夫人,一同至大门,各自上车回去。不在话下。
贾蓉的妻子退席,是经贾母发话后,才去的。而且她在回家前,先“送出邢夫人”,非常合乎礼节。
从书中对贾蓉妻子的上述描述看,不论贾蓉,还是妻子,均礼数周全,十分符合自己的身份。霍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