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醉金刚倪二“泼”中有侠
(2014-11-09 11:38:50)
标签:
贾芸泼皮利钱凤姐舅舅 |
分类: 红楼文化 |
倪二是《红楼梦》中的一个不起眼的人物,但是由于在一群世家公子小姐的人物群像出现了一个市井人物,便显得他有几分特别。作者曹雪芹给他的基本定性是惹不起的泼皮形象:“原来这倪二是个泼皮,专放重利债,在赌博场吃闲钱,专管打降吃酒。如今正从欠钱人家索了利钱,吃醉回来,不想被贾芸碰了一头,正没好气,抡拳就要打。”他的这一个“亮相”,可以说,此人浑不讲理的特点就露出来了。因为两人相撞,实际都有责任,如果撞得不重,双方都道一声“对不起”,也就相安无事,各自走开。
然而这倪二是一个不讲理的人,要讲理便用拳头。如果这次不是认出贾芸,肯定是拳脚相加了。然而一旦他认出来者是贾芸,作者并没有继续写倪二“泼皮”的故事,而是笔锋一转,写他的另一面,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救贾芸之急。原来贾芸家中生活困难,没有工作,要在贾府谋点差事,需要先行打点凤姐。可是钱少,礼太薄,凤姐这一关是过不了的;礼要重一点,自己又没钱。他本想到舅舅家赊一点冰片麝香送凤姐,可是这位舅舅“卜世仁”,全不念甥舅亲情,不但没有赊给他,还把他排揎一顿,贾芸只好空手而归。在小说里,贾芸的舅舅“卜世仁”是作为倪二的一个对照来描写的,正是在最应该给贾芸以关照的舅舅都不管他的时刻,一个“不讲理”的泼皮,却假以援手,这不能不使我们有几分世态炎凉的慨叹,也不能不对倪二有几分敬重。
然而在这段文字中最好看的则是倪二与贾芸双方的心理分析。
从倪二一方面说,他的泼皮特性,自己有自知之明,所以当贾芸不敢借他的银子的时候,他便说:“你我作了这些年的街坊,我在外头有名放帐,你却没有和我张过口。也不知你厌恶我是个泼皮,怕低了你的身分;也不知是你怕我难缠,利钱重?若怕利钱重,这银子我是不要利钱的,也不用写文约;若说怕低了你的身分,我就不敢借给你了,各自走开。”
从贾芸一方面说,尽管倪二一片真诚,自己又确实急需这笔钱,但由于毕竟与倪二没有深交;一旦有什么矛盾,自己也惹不起他,所以既不敢贸然借,又不敢一味谢绝,只好打算暂时“借了他的,改日加倍还他倒也罢了。”最终,贾芸在倪二的帮助下,打通了凤姐的关节,在贾府谋得了一个负责栽花种树的工作。
正是由于倪二身上具有了这种乐于帮助邻里的品质,作者曹雪芹在回目中才使用了“醉金刚轻财尚义侠”的赞语,使一个泼皮形象升华为“侠”的形象。遗憾的是,在前八十回里一个具有侠义之风的倪二,到了第一○四回里却莫名其妙地被扭曲了。在这一回里,倪二被贾雨村打了一顿抓起来,被迫求贾芸在外帮忙,谁想贾芸却不大得力,这使得倪二对贾芸怀恨在心。在冯其庸、李希凡主编的《红楼梦大辞典》有关倪二的条目中评论道:“似与‘侠文’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