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探佚首要解决是“原稿”的总回数

(2014-03-25 21:27:47)
标签:

红楼

作者

成数

基数

转折点

文化

分类: 红楼文化

探佚学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当推全书的总回数。《红楼梦》八十回后究竟有多少回,探佚学界一直争论不休。众学者推测的“回数”也各不相同。产生“争论”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被探佚学者奉为“治学”基础的“脂批”,在此问题上,其说法多有自相矛盾之处。例如蒙府本《红楼梦》中有脂批云:《红楼梦》共“百十回”;庚辰本中却批道:“全部百回”;还有“后三十回”、“书至三十八回已过三分之一有余”等等。脂本之间相互矛盾的批语让探佚学家迷惑了!

陈维昭先生认为:关于《红楼梦》原著回数的问题之困惑是源于一种“回避”心理。这种“心理”就是不承认《红楼梦》有“作者”和“原始作者”的问题。不承认《红楼梦》的“作者”和“原始作者”并非同一个人。如果《红楼梦》的原始作者不是曹雪芹,整个“霸占”20世纪红坛主要地位的“自传说”者,所构建的学术体系将全面崩溃。“恐怖”之余,研究者一方面承认《红楼梦》存在着“原稿”或“旧稿”的问题,但又认为,无论是“原稿”还是“旧稿”其作者都是曹雪芹。如果原始作者不是曹雪芹,那么前八十回中的脂批很有可能与曹雪芹无关。这样便会面临种种难以解释的问题。这就是回避的“隐衷”。

 周汝昌先生认为,脂批中出现的“回数矛盾”,其实是用语的差异。无论是“全部百回”还是“后百十回”都是“泛言概称”约举成数而已。周先生认为《红楼梦》“原稿”全书应该是“一百零八回”。“原稿”全书分为十二个大段落,每一大段落占九回,12×9=108 。曹雪芹用“一百零八”这个数字,周先生认为受到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水浒传》。二是中华民俗学的因素所致。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与中华文化》一书中论述道:

 《水浒传》是从三十六人演变发展成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合而称为梁山泊一百单八条绿林好汉。曹雪芹深受此意之启示,遂尔灵机一转,说:我也学《水浒》,但他写的是一百单八位英豪,我写的却正相反,是一百零八个弱女。……在我国,有几个数字异常要紧,其中之两个,一个是“九”,一个是“十二”。几部重要小说都离不开九和十二,此二数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九与十二都有一个基因数,是“三”。九是三的三倍,十二是三的四倍。三在小说中已用成俗套,三战吕布,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打祝家庄,……不一而足。但这都是情节布局上的层次。《石头记》也是用三的,但除了“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似乎不曾多用三,而是在大结构上多用有“三”的存在。……十二的作用最明显,“金陵十二钗”的书名是最著称的了,书中处处点“十二”,例不胜举。比如,大观园中,十二处馆苑榭,十二个大丫环,十二个小优伶。冷香丸的配方药味剂量,无一不是十二为数。秦可卿出殡时送殡的富贵王孙隐着十二支生肖。周瑞家的送宫花是十二支。连女娲炼的大石也是方经二十四丈,高经十二丈。所以无待烦辞,大家都会承认“十二”乃是《石头记》中的一个基数。

懂了这个基数,再回过头来看《水浒》的一百单八条好汉的数字,便懂了它的数理。原来一0八正式十二的九倍。三十六天罡,实际是三个十二,七十二地煞,实际是六个十二,即三十六的两倍。换言之,那是三层三十六,九层十二的一个总数。其式如下:

 12×9=36×3=9×4+9×8=108

 12×9=9×4)×3=9×(4+8=108

算式表明,“十二”为基数之外,“九”的层次是一要因。

我们回顾一下宝玉神游幻境,其所见薄命司中大橱藏册,他一共开了三个橱,即正册、副册、又副册。所谓正副,原指“钗”言,而钗之分等,各以十二为列。那么猜想:笔下初步吐露的钗数,共是三排,恰好是三十六名,即相当于《水浒》中的“天罡”之数。

再者,脂砚斋又曾告诉我们,书末的情榜,共有若干副:三副、四副……以至最后还有所谓“外副”。由此可推,曹雪芹在“神游”回中末肯定要全列的,还应有六排“十二”的诸副钗,恰得七十二,即相当于“地煞”之数。合之正好一百零八,——曹雪芹是安心有意,要以红粉敌绿林,以裙钗盖浊物。

陈长城、蒋维锬先生在“大对称”的学术思想上,认为贾府的“盛”“衰”转折点应该在第七十五回,所以他们推测《红楼梦》原稿全书为一百五十回。还有学者认为八十回后还有三十回。因探佚学的探佚核心是还原“人物”的大概结局,也有学者认为,虽八十回后有多少回无法考证,但并不伤其“探佚”的“筋骨”。但无论如何《红楼梦》全本决不可能是一百二十回。其实这仍然是对“程高续书”的一种否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