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薛宝钗心中仕途经济之路

(2013-12-07 22:25:26)
标签:

幻雪

悲剧

之路

心志

红楼梦

文化

分类: 红楼文化

在薛宝钗眼里,走仕途经济道路,去做官也有好官清官与贪官脏官之分。在《红楼梦》中,好官清官比如林如海,一代忠良,为民请命,死后也没留下多少家产,这值得称扬赞颂。在历来,凡是繁荣富强的朝代,都是由明君英君所领导的一群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臣子精心治理的,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明初朱棣的永乐盛世。与之相反,历史越是黑暗,朝廷官场越是腐败的时代,比如汉朝末年外戚掌权、明朝末年宦官专政等等,都是那些奸佞横行的时代,民不聊生,国家衰退,内忧外患。

对于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来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应是毕生的追求愿望才对。可笑的是,不少所谓的知识分子比如书中的贾雨村,只将读书当作婪取荣华富贵的手段,尽管饱读诗书,颇有学问,但人品低下,让人不敢恭维。贾雨村经历了官场浮沉后更加极力攀住贾府这棵大树不放,不惜贪赃枉法,乱判葫芦案,豪夺石呆子家传宝扇,讨好贾赦。贾雨村每次拜访贾府还非要见见贾宝玉,博取贾政的好感。贾宝玉对他毫无好感,每次都想逃之夭夭,就连宝钗也讽刺“这个客也没意思,这么热天,不在家里凉快,还跑些什么!”(第三十二回)因此,可以看出,薛宝钗对贾雨村这类人是冷眼对待,厌恶至极的。

对于能作出极尽讽刺世人的《螃蟹咏》的薛宝钗又怎会欣赏贾雨村这种热衷名利的小人呢?薛宝钗不但不欣赏,而且还会将之归入“读了书倒更坏了”一类中去,属于“把书遭塌了”的伪读书人。薛宝钗规劝贾宝玉读书,学习经济庶务,并不是她想将贾宝玉推向黑暗的官场,让他去同流合污。殊不知薛宝钗心目中的功名和仕途正是与“读书明理,辅国治民”相结合的。如果人人都能以此为目标,天下何愁不治?因此薛宝钗存有仕途经济的想法非是薛宝钗热衷功名利禄,而是她有那个魄气,有着和男人一样的治国、平天下的心态。

显然,贾宝玉没有那份改变现实世界的勇气,没有直面惨淡现实和与黑暗社会相抗争的毅力。他憧憬的是大观园内脱离现实的世外桃源,一向养尊处优,得过且过,“富贵不知乐业”的贾宝玉在家族败落,“家亡人散各奔腾”之后他也无法面对幻灭惨淡现实,而是选择出家来逃避。

不管是在哪一个朝代,哪一段历史,现实总有黑暗的一面,也有光明的一面。也许看多了黑暗,会逐渐失去追逐光明的勇气。但是薛宝钗决不是那种轻易对现实放弃希望的人。薛宝钗对物质享受看得极其轻淡,她平淡处世而又低调行事,似乎天生就是为了陪伴辅国治民之人,只可惜她没有遇到她心中的理想伴侣。与林黛玉的孤标傲世,脱尘超俗,看穿世情黑暗,看破人间冷暖相比,薛宝钗甚至可以说是更加的傻里傻气,对现实更加的坚定不移。她悉心帮助着母亲,帮助着周围的姊妹好友。因为薛宝钗的父亲过早的撒手尘寰,她为着不让淳善的母亲无助地以泪洗面,再加上莽撞的哥哥除了斗鸡走马,游山玩水之外,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坚强的薛宝钗担起了全部的担子。为了让母亲更快乐的活着,也为了让周围的姊妹们更能幸福希望,她过着没有悲伤,没有泪水的生活,做好一个懂事的乖女儿、知心的好姐姐榜样。

贾宝玉看得到的现实黑暗腐朽,难道世故成熟、心机深邃的薛宝钗看不到?然而她还是对理想化的东西抱有信念,即使黑暗现实令她失望,她也会依旧谨守着“万缕千丝终不改”的誓言,坚持以高洁的姿态生存下去,直到永远。而所有的悲伤与无奈,只有她自己知道。

然而所谓人各有志,贾宝玉不喜欢当官,自有他的道理。在现实中,曹雪芹因为家道中落,沦为清朝时期的“贱民”,一辈子都当不了官,也失去了考科举的意义。因此,《红楼梦》开头就说了,“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这也是作者在感叹自己的身世,一种桀骜不羁的封建世子情怀。也正因为这样,曹雪芹才塑造了贾宝玉这个形象。

贾宝玉并不是救世主,我们没有权利要求他一定要去做官,帮百姓做事,为民请命。贾宝玉正如庄子一样,庄子之所以宁可过着贫苦的生活而不去当官求取富贵,是因为他厌恶虚伪的封建制度,对当时的社会抱有强烈不满情绪。为了不和当权者同流合污,庄子后来当了隐士,以表明自己愤世疾俗,痛恨权贵的心志。这正是曹雪芹塑造贾宝玉这个形象的意义。

因此,这也就是《红楼梦》的矛盾所在,也是《红楼梦》的悲剧所在。幻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