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雪芹完成了一百一十回的《红楼梦》

(2013-08-11 16:15:21)
标签:

指向

看一看

比例

戚本

黛玉

文化

分类: 红楼文化

曹雪芹的《红楼梦》为什么能够成为一部超级小说,从而拥有广大的读者和研究者,?这固然是因为它的极为强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但极为强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学作品很多,为什么就不如她那么具有时空的穿透力呢?我觉得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是一部没有结局的小说,是一部没有完成的小说。换言之,她是一部残缺的小说。因为美而残缺,所以更美,更有魅力,所以人们趋之若鹜,她的力量和冲击,她的魅力和价值,就像断臂维纳斯。

断臂维纳斯是一开始就是断臂,还是后来才成为断臂的,我不知道。但《红楼梦》是一开始就是只有八十回,还是后来才成为只有八十回的,这个问题大家却是十分清楚的。许多专家对此进行了研究,甚至有人确证曹雪芹本人当时已经完成了《红楼梦》的创作,在八十回后面还写了三十回,也就是说,曹雪芹的《红楼梦》,写了一百一十回,全部写完了,整个故事是有头有尾的,但到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却成了八十回。质好的东西,是不在乎它的量的多少的。但可恶的是,程伟元出于商业的目的,竟唆使高鄂狗尾续貂,居然在后面加了四十回,成了一百二十回本。这个程高本,不但没有接好断臂,让《红楼梦》锦上添花,反而接了一只怪手,还涂改了身体的其它部分,庸俗化了这部杰作。然而,他们这样做的结果,客观上却更大地刺激了人们阅读和研究《红楼梦》的欲望,使红迷的眼睛睁得更大了。

根据现在掌握的一些资料和一些红学家研究的成果,我们知道曹雪芹的创作确实贯穿过全本《红楼梦》。理由是:有曹雪芹的长辈或朋友或女朋友看到过曹雪芹的后三十回稿。他们把看到的东西,以批注或诗歌等的形式记录了下来,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红楼梦》后三十回的一些情形。这些人当中,主要有脂砚斋、畸笏叟;还有明义。明义在他的《绿烟琐窗集》中写了二十首《题红楼梦》,其中有些诗写的据说就是《红楼梦》后三十回的内容。

对这个方面的研究,我个人以为俞平伯先生的《红楼梦研究·后三十回的红楼梦》是比较详实、全面和接近历史事实的。在该文中,他引用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进行佐证,肯定地说:“八十回书雪芹虽末整理得十分完全(见另文),但他的确写了后半部,所谓后三十回是也。”下面我们可以看一看俞平伯先生在他的《红楼梦研究·后三十回的红楼梦》中是怎么样得出这一结论的。

一、确实有人见过曹雪芹《红楼梦》后三十回书稿。比如“评点石头记”的脂砚斋以及畸笏叟。

脂砚斋究系何人,疑莫能明。或以为雪芹的族兄弟,后来又以为即作者。或以为是书中的史湘云,鄙人未敢信以为然。

…………

还有一条,可约略表示评书的年代。

…………

树倒猢狲散之语全犹在耳,曲指三十五年矣,伤哉,宁不恸杀!(第三十回,脂甲本眉评。脂庚本朱笔眉评同,惟“全”字用墨笔点去,改作今。曲作屈。三十作卅。恸作痛。)

旧族后辈受此五病者颇多,余家更甚,三十年前事,见书于三十年后……(同回之末,脂甲本眉评。)

读五件事未完,余不禁失声大哭,三十年前作书人在何处耶。(同回之末,脂庚本眉评。)

这是一个人的口气。脂庚这一条乃雪芹死后所题。其他批语中每自称“老朽”、“朽物”,脂甲本载删去秦可卿死事,有“命芹溪删去”之文,芹溪可以命令得,这儿又称人为后辈,可见他的辈行是很尊的。他曾看见作者的原稿,告诉我们后半部佚稿情形和许多事迹。

二、基本清楚《红楼梦》全书到底有多少回。可以肯定应该是一百一十回,除现在见到的八十回书外,另应还有三十回书。

有客题《红楼梦》一律,失其姓氏,惟见其诗意骇警,故录于斯:

“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葛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是幻是真空历遍,闲风闲月枉吟哦。情机转得情天破,情不情分奈我何。”

凡是书题者,不可为此绝调,诗句警拨,且深知拟书底里,惜乎失石矣。(平按此文稍有脱误,以上戚本缺。)按此回(第二十一回)之文固妙,然未见后三十回(戚本作“后之三十回”)犹不见此之妙。(脂庚本第二册末)

这是后半部一共三十回的明证,其他评中或称“后数十回”。这些都是不连八十回算的。连算的戚本也有一条。(不见于脂庚本,因脂庚本第一册一至十回并无脂评,疑是抄配的本子。)

以百回之大文,先以此回作两大笔以冒之,诚是大观。(第二回开首,总评。)

八十加三十,应是百十回,怎说一百回呢?说是举成数,也不见得对。这个问题,我在另一文中己解答了。因为回目有多少,分回有大小。作者初稿分回分得大,所以计划着一百回;后来分回较细,便成了百十回。所以这百十回事实等于一百回。列表以明之:

四十二回=初稿三十八回(脂庚本第四十二回总评),依比例推算之:

八十回=初稿约七十三回

三十回=初稿约二十七回

故订正本百十回=初稿百回(即三十八回当于百回三分之一而有余,语亦见第四十二回总评。)

三、可以见到一些关于后三十回书的回目和内容的引述,这更是关于曹雪芹完稿了的铁证。

后部的回数己经明白,而且回目也已有了。……可惜剩得不多了,两句完全的只有二回,一句完全的只有一处。

一句完全的:“花袭人有始有终。”(脂庚本第二十回朱评)

一回完全的:“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脂庚本戚本第二十一回总评)

不知标着第几回,不过“花袭人有始有终”应在“薛宝钗借词含讽谏”以前,因二十一回总评下文说“而袭人安在哉”,可见宝钗讽谏宝玉,袭人已去了。

其他回目,零零碎碎还有三条:

(1)狱神庙红玉茜雪一大回文字(脂庚本第二十六回畸笏叟墨笔眉批)。回目全文无考,但有“狱神庙”三宇,因脂甲本第二十七回夹缝朱评说“狱神庙回内方见”,可见“狱神庙”三宇也是回目上有的。

(2)记宝玉为憎,有“悬崖撒手”一回,这四个字当然是回目(脂庚本戚本第二十四回评)。原书到此已快完,却还非最后。

(3)末回是“警幻情榜”(脂庚本第十七十八合回畸笏评)。

这儿要稍说明,作者当时写书次序很乱,有书的不一定有回目,现在八十回中还有这痕迹可证。同样,有回目不一定有书,即如“悬崖撒手”一回可能亦有目无书,所以畸笏叟说:“叹不能得见玉兄悬崖撒手文字为恨。”(脂庚本第二十五回眉评朱笔,署“丁亥夏”,其时雪芹已死了四五年。脂甲本亦有此批,原文未见。)究竟是写了迷失呢,还是原本没写,事在两可之间。

至于原文,评注中引得极少,只有三条,真成吉光片羽了。

(1)“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庸月。’”(脂庚戚木第二十回评,详见下。)

(2)“落叶萧萧,寒烟漠漠。”(脂庚戚本第二十六回)“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下评曰“与后文落叶萧萧寒烟漠漠一对,可伤可叹”。

(3)“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脂庚戚本第十九回评引“情榜评”,并详下。)

当然,关于曹雪芹写过《红楼梦》后三十回的证据还有很多,对此进行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提出的看法也实在不少,这里不想再一一引述和分析。总而言之,大量的资料都指向了一点:曹雪芹的的确确完成了他的《红楼梦》,而且是一百十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